Month: November 2015

舍己爱妳

我有一本小书,书名为《如何作你妻子的好朋友》。里面建议了三百六十五项丈夫可以为太太做的事,好让太太觉得被爱和幸福。那天特地请太太安妮从书中选出十项她最希望我为她做的事。一两天过后再问她,她回答说还没有看完,但已经选了超过五十项(果然是贪得无厌)!我接过书本,看着那些划勾的选项,列下其中十项: 一、安排一天,由你早起带孩子上学,好让她能够在家睡到自然醒; 二、记得说:“很抱歉,是我的错!”; 三、当她失落或经历挫败时,用你的手臂环绕她,与她一同流泪; 四、找个星期六的早上,把浴室、脸盆、马桶洗刷得闪闪发亮、焕然一新; 五、称赞她的父母; 六、帮她做脚底按摩(这一点不难,我通常是超额表现,做全身按摩!哈哈!); 七、了解她压力的来源,尽可能帮助她纾解; 八、自动自发洗碗碟; 九、意见不合时,避免说:“你从来没有……”或“你每次都是这样!”; 十、在孩子面前,以尊重和积极的行动支持她对孩子们所作的决定。 当一项一项仔细省察时,不难发现每一项都需要一定程度的“舍己”,在“二人成为一体”的认知和实践里完成的。在婚姻十五个年头的体验中,我越来越觉得,“舍己”是为婚姻保鲜,继续让夫妻感情升华的秘诀。 我把婚姻里的“舍己”简单定义为:“为了更高层次的原因,心甘情愿地放下自己的权利和利益,为对方的好处和幸福,付出代价和牺牲”。在今天这个讲求“人人为己”、“自我中心”的社会风气中,“舍己”很显然是不受欢迎的。但是按照上帝对婚姻的设计,要进入婚姻,先要“舍己”。 在基督教的婚姻观中,“舍己”有三个很重要的含义:   一、在“二人成为一体”中舍己 “二人成为一体”(创2:24)的训令并不只是指夫妻肉体上的结合而已。若只用这么低的层次去理解,难怪夫妻当中某一方在这方面得不到满足,就大条道理犯上“去同一个酒店房间”的错误。 上帝设立婚姻,并要求“二人成为一体”。上帝要求我们与配偶是一男一女、一夫一妻、一心一意、一生一世;无论在肉体上、精神上、意识认知上、经济上等,生活所有层面都成为一体。要成为一体,双方必须先舍己。立定婚姻盟约后,不再有所谓“我的”、“你的”,更不用说“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这种岂有此理的歪论。“二人成为一体”就是只有“我们的”——我们的父母、我们的银行存款、我们的难处、我们的未来……若还带着自我进入婚姻,绝对不会达到“二人成为一体”的最高境界。继续勉强下去,反而会患上“婚姻精神分裂”,因为里面有两个不愿意舍己的自我。   二、舍己总带有不同程度的付出和牺牲...

出席or not?

国庆期间,最热门的话题,并不是我们的国家独立已经五十八个年头,而是“净选盟”Bersih 4.0大集会。 这个大集会据称吸引了数十万人上街,为了国家的未来而诉求。而基督徒普遍上也认同Bersih 4.0集会,甚至有不少传道人和信徒一起上街集会。所以,教会是亲身与亲眼地见证着这场大集会,更参与其中。 纵然大多数教会都采纳政教分离的立场,可是这并不表示,政教分离就可以忽视对社会公义的义务与责任。有些教会的牧者,对净选盟还是采取观望的态度,他们会认为信徒不应该被政党或非政府组织号召的集会,而无意中将教会涉入政治。他们会说:“what would Jesus do?”如果耶稣在,祂会怎么做?祂很可能会从人群中退下,到山中去祷告,为社会、为政府,以及公义,向父神祈求。 而倡议一同上街游行集会的,则认为信徒是“世上的光”,而这光得照在人前。因此,参与社会,责无旁贷。上街为公义呐喊,更是信仰赋予信徒的重任。因此,一些牧者、传道,就带着自己的羊群,站在大集会的现场上。 无论是支持大集会或倡议默默为国家和公义祷告,信徒基本上都是认同与支持净选盟的理念。因此,出席集会的信徒,无需责备不出席的信徒,称他们为“懦夫”;而不出席“Bersih 4.0”集会的信徒,也不必认为出席的信徒是“乖离”耶稣与信仰的做法。两者都是以公义为出发点。差别在于,一种是“暗地里”为公义祷告,另一种则是“在人前”展现公义的行为。 净选盟的黄衣集会已顺利结束。如果我们对比916的红衣集会,教会就更清楚知道,这个国家需要改变,这个政府需要洁净。

南板短宣杂记

文:林加道(大城堡堂主理牧师) 海外宣教一直是我侍奉字典里的陌生字眼,蒙天父许可,今年有机会参与年会南板短宣队,走了一趟九天的宣教旅程。9月7日清晨六时,我们在吉隆坡国际机场与莫会长(共二十九人)集合,等候启程。 从曼谷转机,抵达清莱机场、出了门口,我们迎来摩西弟兄、庞忠昌传道和泰国的阿佧族同工热烈欢迎。摩西带领我们,赶在泰缅边界关卡人员下班前进入缅甸,还体贴带来大队能够在车里享用的午餐饭盒。惟独郭进明牧师那一盒下落不明,只能以摩西赠送的一粒苹果充饥。越过边界,我们会合下缅甸卫理公会和香港的代表,庞传道得知郭牧师尚未用膳,便带他享用特餐,郭牧师因祸得福。 我们清晨赶路,晚上十时到了景栋。这夜在陌生的城市度过,众人心里不无牵挂,因消息传来,山洪切断了进入南板的公路。 翌日早上七时,我们继续前进。路上的风景格外清晰,只是下雨,路难走。四部在凹凸不平的红泥路上跳动的车子,载着宣教情怀的一伙人。路边散布零散的阿佧族住户,我的思绪飘向了四五十年前马来西亚乡村的情景:贫困,无水供,没电流服务,物资缺乏,医药落后。 缅甸第四特区的首都勐拉(Mongla)出现在眼前时,令人一惊,尽是赌场与色情中心。这是前往南板的必经之路,且是惟一能停留、休息的城镇,大伙在这里用午餐。莫会长和郭牧师一行人会见第四特区的教育部长,以便到山上的榷坡村举行学校动土礼。在高官随行下,大队获准沿着一段只有特许官员才能使用的新路段(仍是蜿蜒的红泥路)到南板。雨水致使路程难行,车子屡次陷入泥沼,须靠四轮驱动车脱离险境,前后耗了近十个小时。 抵达南板卫理儿童中心已是入暮时分,队员十分疲惫,心情却澎湃不已。儿童中心洋溢着热闹的气氛,我们高兴吃了一顿温情的晚餐;随后在莫会长主持下,进行中心礼拜堂启用礼。中心七十二个小孩赞叹上主的慈爱永远长存。我们抵达休息地,已是临晨十二时。 美丽的清晨,我们在儿童中心享用道地、可口的早餐后,来到苏雷码头。摩西分配救生衣和交代未来几天的行程后,大伙分乘三艘简陋的快艇,到榷坡村。三艘快艇沿着湄公河,逆流而上。抵达榷坡村山脚下,我们下船,迎来泥泞的红泥路,伴随大队的是天上的雨水。雨中在斜度近三十的泥泞路向上走不易,更何况,我们还背着十公斤重的行李和物资。我们步行了约一个小时,队伍中不都是年轻人,七十岁的姐妹也一步步攀登,谁敢说年纪是宣教的障碍? 当武敦堂七八年前在山上建造的礼拜堂出现眼前时,感觉真是好得无比。山里的年轻人看见先抵达的短宣队员,就开电单车下山协助其他有需要的人。武敦堂特地宴请一顿山里别致的午餐,真棒!接着,我们步行到日后要建校的地点,在莫会长主持下,随同下缅甸代表、香港代表、泰国代表和第四特区代表,一起进行动土礼,大伙祷告颂赞,见证“勐康华文小学”日后出现的神圣一刻。第四特区的教育部长龙三先生非常支持和向我们再三致谢。望着那片广大的山区,我们期待山里的孩子能接受正规教育,如海外宣教士把教育带进马来西亚般。 下午约四时,我和几个人与大队道别。他们要下山到各自分配的山区,进行儿童事工、青年事工和夜晚的聚会。莫会长和几个人要赶到布海村,主持礼拜堂奉献礼。前往各村的路程特别艰苦。大雨连连,有人因赶路摔倒,有人因雨病倒,差点翻车……山里有很多意外,人不能把握,我们只能凭信心仰望天父。山里的生活与城市落差很大,顾不及卫生,说不上营养,谈不上时间。我们配合山民,吃野菜,没电流,当然也没有自来水。 逐家探访让我们稍微明白山里的福音事工当怎样进行,更能与阿佧族传道配搭。天父派遣来自中国的阿佧族同工翻译,使山里的福音聚会和教导工作顺利进行。 ti ni song(阿佧语,意思:1、2、3),三个夜晚过去了,下山时,竟有点不舍。我仿佛能体会当年很多来华的宣教士愿意留在宣教区的心情。回程是顺流,漂向苏雷码头,我期待与分别几天的大队会面。这是心情复杂的旅程,看着布满漩涡的湄公河水,顺便问身边的伙伴会不会游泳。他回答:“牧师,我当然会游泳。可是这情况掉进河里,大概也不必游了。”说的也是,急流、漩涡的河,哪还需要游?两岸景色美丽,左边寮国,右边缅甸,地理课本的知识忽然变得很真实。 苏雷码头是难忘的一站,布海村那站失去了联络。想起第四特区军队和缅甸军队就在那区对峙,大伙不免担心。好在两个小时后,我们看到快艇载满村里的孩子,预备参与南板儿童中心的青少年大会。山里的孩子则挤进载送货品和动物的罗里,个个只能站着,随货车摇摆近两个小时才抵达。他们的渴慕,折服了我们这些城里的人。 南板儿童中心的人潮陆续增多,各村孩子和传道在这里相会,如此期待第二届青少年大会。在筹备委员会的策划下,约两百二十人的营会在这里展开。不论是游戏、教导或分组讨论,青少年都积极投入。这个营会让我看出,短宣队员须装备自己,且能积极委身、投入和配搭。赞美和祷告是孩子们的强项,能震撼人心,看见各村的青年互动,传道也积极投入,我们期待有一天,各村教会能轮办营会。 营会第二天是主日,我们以阿佧语进行主日礼拜,有人翻译。感谢天父保守,我们当天见证三十八个阿佧族弟兄姐妹接受洗礼,分别由郭进明牧师、庄进福牧师、王有仁牧师、吴世强牧师和林加道牧师施洗,并在欢喜中领受圣餐。 第二晚是大伙检讨和分享的时段,这里仅摘录几项:   一、部分村落须提升卫生设备和健康指导;...

卫理妇女会第四十届常年代表大会

报道:甘慧仪 9月25至27日,卫理妇女会第四十届常年代表大会,在马六甲皇冠酒店进行。此届共有二百九十位代表出席,包括九位嘉宾和讲员。 25日下午三时,吾会会长莫泽川牧师在台上致辞,主题是:我们在天上的父。他表示,当主耶稣教导我们时,要称呼“我们在天上的父”。这称呼表达三个要点,即关系:表示父子亲密的关系;感受:面对父亲,我们身为子女,可坦然无惧;权利:我们可来到祂施恩宝座前(来4:16)。“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上帝的儿女”(罗8:16)莫会长鼓励会众,凡事要常常藉着祷告,告诉祂;祈求,向祂要;感谢;最终,按神心意祷告。 语毕,莫会长奉父、子、圣灵之名,宣布妇女会第四十届常年代表大会,正式进行;稍后在牧师们协助下,主持圣餐礼和为会众作祝祷。下午四时,年会妇女会会长张鸣凤致辞和向会众介绍嘉宾,即所有讲员和为圣经测验出考题的考官。 中四教区长——杨锺禄牧师的两场主题信息是“靠主圣灵,布道我行!”他强调,若我们了解圣灵的能力,就能有力地布道。他阐释圣父、圣子、圣灵与布道的关联与其功效。所有信徒得永生是神预定的;因此,我们的话是代表神的道,说话要义无反顾。 杨牧师在次场提及,圣灵会感动人,自己责备自己。他借鉴1898年,西方宣教士来巴生宣教的过程:William(卫医生)能操福建话、闽南话和淡米尔语,向本地人传福音,其布道精神让人钦佩。杨牧师说:“风随着自己的意思吹,同理,年会积极扩展宣教区域(泰国、缅甸、印度等)是神的引领。我们无法解释年会怎会推动这些宣教区,只能说这是圣灵的带领。主说过,要使人当门徒,栽培门徒;只有门徒本身才会带领人信主,成为门徒,扩大教会。” 黄迪华牧师是两堂查经课的讲员,讲解<罗马书>12至16章的经文核心。首堂课题是“献上身体,当作活祭”。他激励会众努力亲近上帝,实践上帝的旨意,要点有四:注重环保、谨记自己是与上帝立约的群体、以所得的恩赐服侍他人、追求圣洁的生活。他说,我们若要蒙上帝喜悦,就不要效法这世界,当心意更新而变化,求圣灵治死我们的血气、私欲和邪情;更成为圣灵的殿,拥有“活祭”的气质,成就上帝的旨意。 他在次堂解说“心意更新变化之后”的大纲:信徒要落实上帝托付教会在地上的使命,以尊荣祂。顺服政府是公民的义务,基督徒是因良心而顺服;但,若政府颁布有违上帝诫命的政策时,信徒“顺从上帝,不顺从人,是应当的”。黄牧师强调,无论如何,信徒一定要持续祷告,因局势之所以会恶化,是因其后有恶者的工作。 翌日早上,吾会社会关怀部主席——周道恵弟兄,分享卫理儿童之家的事工。他认为,教会成立最大的目的和使命是:宣教与社关并重。基于爱神爱人的原则,早期来马的卫理宣教士积极服侍人民,延续先贤风范的吾会拓展社关机构至今,除了设立卫理儿童之家、美门残障中心和灾难救援机构,亦推出“爱心三合一”活动,培训卫理爱心勇士和医务团契(有约二百位医护人员)等等;受惠者,不计其数。 随后,张会长在议事会中,分享年会妇女会事工;因时间窘迫,大会临时取消各教区妇女会会长报告的环节,惟会众可细读其书面报告。 吾会会友领袖——李祖国弟兄声称,为延续1932年未完成的使命(原住民事工),吾会成立原住民福音事工的异象是,把福音传遍给全国的原住民社区。为此,吾会进行跨宗派合作,与原住民教会搭档,装备原住民作主门徒,提升原住民社区的生活素质。为挽回逐渐流失的东马原住民基督徒,李弟兄大力呼吁西马基督徒要尽量善待在此求学和工作的原住民弟兄姐妹,供其所需,使之成为我们的福音伙伴。他也直指,华人人口在我国的百分比逐步减少(见下图),将使某宗教人口剧增。 年代 1957 1970 1980 1991 2000 2010 2015 巴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