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September 2017

年会妇女会领袖训练会

6月10至12日,年会妇女会展开三天两夜的领袖训练会(主题:在动荡时代中体贴上帝心意的敬虔女性),本人担任开幕礼的讲员,证道主题是:使徒行传的“花木兰”——多加、吕底亚、百基拉。其他讲员包括来自印尼的张錦美老师(专题:理在法规)和黄迪华牧师。

会见周美芬副部长

6月21日早上,本人、年会社会关怀部主席——周道惠弟兄、年会布道部主席——钱本华弟兄、儿童之家主任——胡小琪姐妹和徐恩杰牧师,代表年会卫理儿童之家基金会董事和管理委员会,拜会我国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的周美芬副部长,细商卫理儿童之家申请免税优惠事宜。谢谢周副部长百忙抽空,接见我们,给予宝贵意见。 四、郭会长代表吾会,赠送礼品给周美芬副部长(中)。左起为钱本华、郭会长伉俪、周副部长、周道惠、徐恩杰牧师和胡小琪。

阿拉白沙罗堂成立牧区感恩典礼

7月1日下午三时,本人出席阿拉白沙罗堂成立牧区感恩典礼,证道主题是:平凡器皿被主用(徒28:30-31),约一百二十人济济一堂。出席者包括年会副会友领袖——林志强弟兄、何汉寅教区长伉俪、郭进吟教区长和梅福龙牧师等等。阿拉白沙罗堂在2010年圣诞节,由梳邦再也堂设立;并于2017年1月1日,成为牧区。 五、前排是阿拉白沙罗堂同工与执委,左三是堂会代理——伍伟民传道。

巴音卫理以琳布道所成立感恩礼暨开幕典礼

7月9日下午五时,本人主持巴音卫理以琳布道所成立感恩礼暨开幕典礼,证道主题是:福音大能的彰显(徒3:1-10)。文丁堂设教已九十七载,在雷周隆捷教区长催促、众执事和弟兄姐妹合作下,在巴音设立巴音卫理以琳布道所,约一百四十人出席。愿主赐福文丁堂的弟兄姐妹们同心合一,为主得着更多流离失所的灵魂,满足主心意。

印尼卫理公会棉兰荣耀堂和恩典堂

7月29日,本人很高兴地出席和见证印尼卫理公会棉兰荣耀堂和华语恩典堂的和解感恩见证会。与神和好,与人和睦。愿一切荣耀颂赞归给三一真神。7月30日早上,本人出席荣耀堂九十五周年纪念的感恩崇拜典礼。愿荣耀堂前面的道路,求主恩领。“扎根基督、奋得万民”。

“爱在花城”慈善嘉年华会、Methodist Girls School一百二十周年纪念典礼

8月5日早上八时三十分,本人出席芙蓉各宗派教会、福音机构和神学院联办的“爱在花城”慈善嘉年华会开幕典礼,地点是芙蓉花城宫廷宴会厅。嘉年华的宗旨之一,是结合花城众中文教会和福音机构的力量与资源,来推动健康、爱心和慈善活动,表达教会对芙蓉市民的关爱。当天,有数百人参与,热闹非常。 下午七时,本人出席怡保Methodist Girls School一百二十周年纪念典礼。    

班达马兰堂池龙卫理中心奉献典礼

8月13日下午四时,班达马兰堂为池龙卫理中心进行奉献典礼,由王怀德会督主持。本人受邀证道:马其顿的异象(徒16:6-10)。当天,约三百人齐聚一堂,气氛温馨、热闹,感谢上帝! 十二、左为班达马兰堂主理——蔡礼桦牧师,王怀德会督(左二)和郭会长担任剪彩嘉宾。

世界循道卫理宗华人教会联会第七届宣教大会

报道/摄影:甘慧仪 7月13至17日,五年一次的世界循道卫理宗华人教会联会第七届宣教大会“整全宣教•代代相传”,在香港的循道卫理联合教会九龙堂进行。英国、印尼、新西兰、缅甸、美国、新加坡、澳洲、台湾、香港、沙巴、砂拉越和西马十二个地区的七百二十二人参与其盛;吾会六十九人团队里,三十人是牧者、传道。 13日晚上七时三十分,九龙堂已座无虚席。香港循道卫理联合教会九龙联区联合诗班献唱后,台湾的陈建中会督在证道中,提醒会众要“整全宣教•代代相传”(徒2:37-38、39-42、43-46;太9:35-38),过圣洁的生活,委身侍奉来经历神。陈会督劝勉众人牢记先贤教导,效法先贤留下的典范,达到初期教会的情况——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 会上特别记念上主忠仆——沈冠尧牧师,藉短片、诗歌和祷告,缅怀沈牧师爱主侍主的一生。接着,澳洲的官佰全会督主持圣餐礼,会众同心步向十架前,同擘这饼,同喝这杯,同领主恩。陈建中会督引领会众彼此立约后,宣布:世界循道卫理宗华人教会联会第七届宣教大会正式开幕。 身为华宣大会主题讲员的钟志邦教授,带来三场主题:重新审视全面的福音、文明间的冲突与世界的新局势、中国的崛起对华人普世宣教的意义;重点如下所示: 主题一:个人、社会与全球的整全福音。基督必丰盛地给予信徒生活内容、人生方向和侍奉岗位。在政治社会层面,上帝与人都有守约的责任,其理念是决定一切“民主”和“法治”的基本精神。在创造观与环保方面,上帝将治理世界的巨大责任委托给其代理者——人,这是神圣的使命,给了人向上帝“交代”的责任; 主题二:引述前哈佛大学资深政论家和美国白宫幕僚——亨廷顿的著作《文明间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提出上世纪美国和前苏联的冷战结束后,随之而起很可能是世界几个大文明之间产生的冲突,尤其是美国领导的西方文明与伊斯兰世界的文明冲突,以及西方文明可能与华夏文明的冲突。中美冲突、中国和台湾、朝鲜与韩国的矛盾是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冲突,而非文明冲突; 主题三:以中国有六千万基督徒为可靠的基数,只要其千分之一参与海外宣教事工,就可成为六万大军的宣教队伍。中国改革开放为香港教会带来生机和得以参与中国教会,尤其是提供神学教育和培训事工。台湾出版、文字事工和神学教育,对全球华人教会的影响和贡献很明显。东南亚华人教会中,新马和中国的关系较密切。美国、加拿大、澳洲、纽西兰和欧洲的华人教会,也会继续对全球宣教事工作出贡献。华宣大会虽然主要关注华人世界,但也不能忽略全球视野和异象,如会祖卫斯理所言,全世界也应该是我们的牧区。 刘世尧牧师、何威达牧师(博士)和万富奇牧师任查经讲员。刘牧师主领的“查经一”主题“整全宣教”,引导听者思索循道卫理宗宣教应有的特色和意义(彼后3:18)。他表示,卫斯理强调信徒要善用恩典的工具,包括上帝在圣经启示制定的基本工具,信徒因应处境而选择的多元工具和手法,可相辅相成,以转化宣教工场。 何牧师主领的“查经二”主题“救赎人生你我他”,以人际关系的角度,引领会众学习审视“自己”、看“我和你”、看素未谋面的“他们”(加6:1-10)。人生是不断撒种、耕耘的过程,须为个人生命负上全责。我们若变得冰冷,放弃行善,最终会危害自己的救赎人生。因此,循道卫理宗起初就集体行善,彼此打气。 万牧师主领的“查经三”主题“整全宣教,代代相传:宣道就是宣教之反思”,唤醒会众作传道者的责任,因每个基督徒都是传道者(提后4:1-5)。基督徒的责任不能只是“知”道,也要宣道、讲道、布道和行道;除了向他人传道,亦要将宣教使命传给下一代,让一代又一代的基督徒震撼世界,见证上帝的大能。 14至15日,华宣大会提供二十七场工作坊(共四十四堂),吾会有二人受邀担任工作坊的讲员,即黄迪华牧师(博士)和年会会友领袖——李祖国。在两天的工作坊里,与会者分组研讨“整全宣教”的议题。无论课堂内的气氛严肃,或轻松,众人皆能自在地学习和消化信息,更全面地认识各种事工。 工作坊讲员来自新马、港台、澳洲和英国,主题繁多,反映时下教会严峻的处境,有:圣言宣讲的宣教角色、循道卫理宗华人教会看同性恋、灵修生活与灵性操练、家庭教育、《顶峰门徒》与门徒训练、踏上了祂的足迹、中国教会的困境和机遇、三分钟领人归主、伊斯兰的挑战、营商宣教、香港教会之家佣宣教、创意漫画与宣教、在基督里如何营造“活跃老化”的社区、福音劳工事工的机遇和挑战等等。 除了联会事工委员会报告;美国、英国、缅甸、新西兰华人教会和尼泊尔教会的代表,亦分享其事工前瞻的发展计划,向会众发出宣教的炽热呼声。 主日(16/7)是敬拜上帝的圣日,所有与会者获安排到不同堂会崇拜。大会下午安排四条路线的“城市游踪”,有太平山顶、赤柱;崇基神学院、船湾淡水湖堤坝;香港单车馆;屏山文物径和流浮山市集。各国代表开心地体会香港种种风土人情,傍晚在各地享用地道的佳肴。 17日,第七届华宣大会来到宣教培灵会和闭幕典礼的尾声,香港的林崇智会长在培灵信息中,鼓励众人前行,踏上实践整全宣教的旅程。他从三方面谈到如何成为宣教的教会:教会必须复兴,才能委身于宣教事工;信徒需要上帝赐下保罗般的宣教心志,为远离主的世界着急,不愿再等待;所有信徒都要亲身实践,成为宣教士。大会始于圣餐,终于圣餐。第八届华宣大会(2022年),由新加坡接棒! 华宣第八届执行理事会 主席 香港首长——林崇智会长(博士) 副主席...

“一带一路与宣教契机”布道讲座会

报道/摄影:黄珍琳 年会成年团契有幸邀来国际知名的学者——梁燕城博士,担任四场培灵会和布道会(30/6、2/7、3/7、5/7)的讲员,协办单位是曼绒、近打、中一、南部教区的成年团契和飞鸽传播,在吉隆坡、士古来、爱大华和怡保进行,每场平均近五百人出席。 7月2日,由年会成年团契主办,中一教区和飞鸽传播协办的“一带一路与宣教契机”布道讲座会,在吉隆坡卫理公会进行,逾三百人出席。梁燕城博士和王美锺牧师(博士)是此次大会的讲员。 梁燕城博士是文化更新研究中心院长、《文化中国》学术季刊主编、时事评论员和多所高等学府教授等;曾出版《中国哲学重构》、《寻访东西哲学境界》、《道与魔》和《中国文化处境的神学反思》等三十二册著作。 王美锺牧师(博士)是马来西亚浸信会神学院院长、一带一路福音联络中心(国际)创办人和总干事等,常年受邀到各国担任宣教和培灵会的讲员。 上午九时,徐国荣牧师与徐立弟兄呈献庄严、动听的圣诗《圣城》后,梁博士在主题“一带一路的天国契机”中,从历史角度解析神如何透过“一带一路”实行旨意,以及中国教会未来对全球教会产生的影响力。 他说,早在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人们始正视贯穿亚欧非大陆的“一带一路”路线图:路线图的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另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但以居中位置、广大腹地国家的经济发展潜力最大。中国愿与多国合作的巨大经济愿景,成了教会随“一带一路”播下福音种子的重要契机。 “一带一路”连与“天国契机”的核心,直指主耶稣基督。东方(丝国)的博士(智者)看见那明亮的星(景星)时,便踏上古丝绸之路,寻访救主。中西历史对救主诞生的大事,记载皆一致(太2:1和汉书《天文志》)。主耶稣成年后,藉超自然能力,宣称自己是神子和真理本身,彰显神来到人间、施行救赎大工的神迹;其十二使徒和信徒日后遵循主的嘱咐,努力将福音传遍四方。 福音在华的进展史,始于唐朝。自首位来华的景教宣教士后,再经元世祖忽必烈、孟高维诺、利玛窦,至基督新教的马礼逊、剑桥七杰等人积极传教,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可歌可泣。清末,因鸦片战争,中国人仇视从西方而来的基督教;尔后,宣教士与英国教会推动反鸦片运动,这起祸国殃民的战争才结束。 现今,世界各地动荡依旧,纷争不止,尤其是中东。古以色列人入迦南地后,历经建国、遭外邦人杀戮,以致亡国、分散到世界各地,并于两千多年后复国的辛酸史。梁博士提及,根据主耶稣的预言:当末日的坐标——以色列复国时,祂降临和世界末日的日期就近了(路21:6;太24:2-3等)。 西元380年,因基督牺牲的大爱,罗马接受基督教为国教,成为西方文化的主流。然而,兴起的新帝国主义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将中东和中亚洲许多国家(伊斯兰世界)打得屈辱至尽。于是,伊斯兰与西方文化产生激烈的冲突,成了原教旨、恐怖主义的思想根源,促使伊斯兰教武装扩张,祸延至今。伊斯兰国(ISIS)鼓吹战争形态的恐怖主义,严重打击中东、非洲、欧美各地的经济和保障。因此,中国推动“一带一路”的解决之策,是与各国建立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以自古就有的王道精神,取代西方的霸道力量,可谓应时。 全球合作,构建互联网络,有利解决世界的经济危机。至于中国本土现况,梁博士坦言,中国近代史和当代社会不平衡发展带来的苦楚,已形成文化创伤,基督徒须仁爱服侍,医治国人心灵深处之痛。他创办的文化更新研究中心有三大使命,即关爱草根阶层、鼓励学术界知识分子对话、提供体制改革的建议。 时下,教会复兴的浪潮,逐渐从西方移向亚洲。中国基督信仰的复兴与以色列息息相关;当中国教会复兴了,其信徒企业家、专业人士便能藉着“一带一路”的路线,以爱服侍中亚和中东的核心——耶路撒冷。梁博士作此结语:“路已经开了,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在主题“一带一路与宣教契机”中,王美锺牧师宣教战略的要点有八:一、聚集城市,开拓门户;二、跟高铁走,沿线设点;三、跟经贸走,商业宣教;四、群体流动,植堂宣教;五、城镇建设,专业宣教;六、建立社区,移民宣教;七、经济为引,文化为桥;八、联合行动,设立中心。 王牧师表示,战略需要落地,异象需要行动,更需要成千上万的宣教行动者。宣教,需要建立动员、招募、训练、差遣和关怀的一系列机制;已成熟的华人教会,应以“海上一路”为首选。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连接总人口高达逾三十亿的六十五个国家,约占全球总人口的44%,能带动巨大的能量。不过,考虑到“一带一路”沿线的宗教风险,王牧师建议: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须引导和发挥文化的区位优势,灵活面对宗教复杂的多变格局;二、机遇与风险并存,须积极应对、顺势而为,化解风险,“排雷减损”;三、宗教风险的“蝴蝶效应”,提醒人要前瞻,放远全局的视野。 尽管“一带一路”是无神论政府推广的战略,但不失为教会宣扬好消息的契机。从人的眼光来看,中国“一带一路”政策,对内是振兴实体经济,对外是振兴出口、获取更多的外交空间。但如王牧师所言,基督徒应看出,此政策带动的不只是资金、商品和人员的输出,且能输出天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一带一路”将会挑战中国教会迈向宣教之路。 受“一带一路”影响的六十八个国家宗教中,有十三个以东正教为主、十个以佛教为主、二十九个以穆斯林为主、十个以天主教为主、两个以印度教为主、两个以新教为主、一个以亚美尼亚使徒教会为主和一个犹太国。在创启地区上宣教,大有可为;惟面对宗教、语言、风俗各异的国家,王牧师以<以赛亚书>19章23至25节的预言,鼓励教会放手去行,藉“一带一路”来成就“三国一律”。 他说,教会既已领受主的救恩,得尝属灵福分,有责推动对上帝选民——犹太人的福音事工;上帝要使用华人信徒成为以色列和阿拉伯信徒之间的桥梁,最终迈向合一的道路。王牧师继续分享自己在中国参与神学教育和宣教的事工,至中午十二时三十分。最后,中一教区长——郭进吟牧师为会众作祝祷,讲座会就此结束。

宗教张力中的信仰与生命见证

文:焦虑 一、充满张力与压力的现实状况 我国当前面对种族、宗教、政治和经济等课题的冲击,加上贪污、滥权、外劳、治安和恐怖袭击等危机的困扰,处境堪忧!本文探讨的关注点在宗教层面,特别是基督徒与多数穆斯林之间的关系。更具体地说,少数基督徒在多数穆斯林群体中面对哪些挑战、如何回应,以活出信仰与生命的见证与价值观? 依据宪法,马来西亚的治国体制是建立在参照英国韦斯敏特传统的君主立宪与民主选举的世俗基础之上,当中注明以伊斯兰为官方宗教,同时给予全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本国本质上不是建立在伊斯兰宗教法的伊斯兰国。本国穆斯林所奉行的,是占普世伊斯兰世界约85至90%人口的主流派——逊尼(Sunnis)教派。约占普世伊斯兰10至15% 的少数派——什叶派(Shia)在本国没有地位,也受压制。宗教法(Sharia)的立场,则是追随综合性的沙菲伊法规学派(Fiqh Shafii),一切以古兰经(Al-Qur’an)和先知言行(Sunnah/ Hadis)为归依。 按照2010年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约有二千八百三十万,土著(包括东马非穆斯林土著)约占67.4%,华人约占24.6%,印裔约7.3%。非公民(主要是外劳)约有8.2%。2014年的总人口达到了三千万。宗教方面,根据《星洲》2011年7月30日的一则报道,伊斯兰教徒约占61.3%,佛、道与华人民间信仰者约占21.1%,兴都教徒约有6.8%;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众基督教派)约为9.2%,共有二百六十多万人,其中,土著信徒约占全国总基督徒的逾五十巴仙。 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本国社会经历推波助澜的伊斯兰宗教化运动,对内寻求强化穆斯林信仰与生活的伊斯兰意识与素质,对外企图藉其传教活动(dakwa),把非穆斯兰群体伊斯兰宗教化,加以融合同化。在伊教对外传教层面,东马的基督教群体面对最大的冲击与亏损。 按联邦政府首相署伊教发展局(JAKIM)的统计,在1990至2001的十一年间,共有12,985个沙巴人(平均每年一千一百八十人)和9,603个砂拉越人(平均每年八百七十三人)改信伊斯兰(参Rakan Penabur,10/12/2012)。据《沙巴时报》(25/2/2009)所载,截至2008年,已有117,579个新教胞向沙巴伊斯兰议会(MUIS)登记入教。报道没阐明是从哪个年头算起,若从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时期算起的四十五年,则每年平均有二千六百一十三人入教。 在Tun Mustapha作州长期间,改教者人数最多。笔者相信,在改教者中,绝大部分是来自基督教背景的卡达山—杜顺(Kadazan-Dusun)等部落族群。近年来,联邦政府社会发展局(KEMAS)在东马各地区,特别是乡区设立成百上千间儿童学前中心,几乎都是由穆斯林老师(许多是宗教教师)主持,给基督教背景的幼童带来极大影响。 伊教的传教活动,不单针对东马,也遍布全国。首相署伊斯兰事务部长——Jamil Khir Baharom,在2014年4月份的报告表示,按照直辖区宗教局(JAWI)的记录,从2008至2012年间,共有四千五百二十人改信伊斯兰教(平均一年将近整千人);上述数据还不包括其他州属的改教者。按BORNEO POST(15/7/2014)的报道,首相署(JAKIM)属下的HIDAYAH基金会主席报告,其基金会全国二十五个分会,计划在当年引领三千人改信伊教。连同其他联邦和州政府(官方的、半官方的),以及来自国内外民间的传教活动,预料将会有更多非穆斯林被同化,特别是东马土著! 近年来,dakwa活动在雪隆一带十分炽烈。他们推行街边传教,广发古兰经、册子和传单等资料,甚至寄送到教会。他们也委任好些华裔传教士,包括从中国来的回族学生与学者,采取本色化的途径,招徕华社人士。为发展伊斯兰,首相署与各州政府似乎都有用不完的拨款可分配!印度政府要逮捕的传教士Zakir Naik,在本国被视为宝贝,并赐予永久居留权和各样资源,以从事dakwa活动!更严重的情况,是当前的巫统看来已准备好跟伊斯兰党携手在国会推动通过吉兰丹发起的“RUU355法案”(即提高伊教刑事惩罚权限的提案);若通过,将对本国宪法与多元社会带来长远的冲击。 在伊教大事推行伊斯兰宗教化的同时,基督教也接二连三遭受诸般不义的打击。首当其冲的,是干扰了基督教会三十多年的禁用阿拉名称课题。1981年,国家内政部全面禁止基督教使用“Allah”字眼,经交涉后,于1982年准许信徒和教会内部使用,但过后内政部和几乎所有州政府都再加以封禁,至今都还不能确定一个全面合乎真理、公义、宪法的决定。此外,雪州伊斯兰宗教局(JAIS)在2011年突击借用白沙罗卫理公会(DUMC)副堂举办感恩晚会的慈善组织“希望群体”(Hope...

耶稣的宝血

文:刘世尧(砂拉越卫理神学院讲师) 牧师,您讲道时,提起耶稣的宝血能洁净我们的罪和保护我们免受魔鬼的干扰和攻击。若这是真的,您可否指出一些支持这说法的经文?因我想求主耶稣的宝血遮蔽我免受邪灵的攻击时,我很犹豫,我的头脑告诉我,主耶稣的宝血是用来洁净我的罪,而非保护我的。 答: 使徒约翰坚信主耶稣基督的宝血能洁净人类的罪孽,也能保护人脱离魔鬼的凶恶攻击。他教导信徒:“我们若在光明中行,如同上帝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祂儿子耶稣的血也洗净我们一切的罪。”(约壹1:7)他也警告兼宣告:“犯罪的是属魔鬼,因为魔鬼从起初就犯罪。上帝的儿子显现出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约壹3:8)另外,在约翰所领受的末世异像里,<启示录>12章10节描述,信徒能胜过撒但魔鬼及它的使者,是因羔羊的宝血和所见证的道。 使徒保罗与约翰一样,指出圣子宝血的双重大能。他安慰信徒们:“现在,我们既靠着祂的血称义,就更要藉着祂免去上帝的忿怒。”(罗5:9)“靠着祂的血称义”,就是当一个人信靠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代替他的罪而死的时候,他的一切罪咎(the guilt of sin)和罪的刑罚(the punishment or condemnation of sin)都被赦免了。他与天父和好,得着权柄成为天父的儿女,且有圣灵内住在他生命。他领受永生的福份,知道自己的灵魂不会去阴间受苦,而在末日大审判后,他复活的身体和灵魂不会下在地狱的火湖中受罚。保罗在<以弗所书>2章13节写到:“你们从前远离上帝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祂的血,已经得亲近了!” 除了强调除罪的恩典,保罗也深信,复活之主的宝血能保护信徒脱离魔鬼的攻击、胜过撒但诸邪灵的权势。在著名的“全副军装”教导中(弗6:11-17),保罗提醒信徒要“拿起信心的盾牌(the shield of faith),扑灭那恶者所有的火箭!” 那“信心的盾牌”是什么呢?保罗在上文已指出,就是信爱子的血能救赎、赦免我们(弗1:7),以及信那复活和升天之主,是远超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连来世的也都超过了!(弗1:19-21)保罗说,要以这种信心,灭尽恶者一切的火箭,包括抵挡魔鬼的诡计(弗6:11),并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弗6:12)。 其实,暸解主宝血能洁净我们的罪和保护我们,对抗魔鬼与降头,就是要看见罪和魔鬼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上文已提到<约翰壹书>3章8节的经文:“犯罪的是属魔鬼”和<以弗所书>4章25至27节的经文:“你们要弃绝谎言……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可见,犯罪导致我们被罪捆绑(约8:34),更会给魔鬼留有余地,使我们受它控告、干扰、攻击、迷惑,甚至捆绑!因此,当我们对付罪,认罪悔改,追求成圣,常住在主里面(约6:53-56)和在光明中行,魔鬼就无法攻击我们。尽管它千方百计要攻击我们,我们仍能在圣灵充满下,很快察验其诡计,及时奉主圣名抵挡、用主真理揭穿、斥责它,而得胜有余。 感谢天父上帝,过去施恩于我,让我有机会见证:...

教会年历(下)

文:叶德宗博士 教会年历,是基督徒操练信仰的旅程。教会年历含教会节期,可归纳为三大周期:圣诞周期、复活周期和圣灵降临周期。 一、圣诞周期。“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约1:5);“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生命的光。’”(约8:12)我们本来住在黑暗里,过着黑暗的生活,而耶稣基督的光照亮我们的生命,使我们脱离黑暗,进入光明。所以,圣诞周期也称为“光的周期”。 这周期的次序是: (一)降临节/将临节(Advent),维持四个主日。信徒们期待救主的大光,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耶稣早在两千多年前诞生,旧约已应验:“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大光……”(赛9:2),信徒还要“重演”预言的来临吗? 其实,降临节有两个意义: i. 教会重新思想和记念上帝使耶稣基督“降临”,完成救赎洪恩,信徒确信先知们预言弥赛亚的来临,而施洗约翰经历了预言的显现。 ii. “耶稣基督再来”:教会期待耶稣基督带着荣耀再来,我们当警醒等候。 (二)圣诞节(Christmas),维持两个主日,或十二天。信徒应当与天使、天军和牧羊人同欢欣,因有一位救主已为我们诞生了。“道成肉身”(约1:14)确实活在我们中间,这是应验和奇妙的节庆。 (三)显现节(Epiphany),维持七个主日。阳历一月六日是显现节,上帝向外邦人显现救恩,因此,东方博士看到及随着“明亮之星”(救恩的记号),来朝拜圣婴——主耶稣基督,并献上带来的礼物。教会在这节期记念耶稣基督受洗,印证圣灵降临在主耶稣身上,祂是上帝的独生爱子。不但如此,耶稣施行第一个神迹——水变为酒,开始向世人“显现”,陆续教导、医病和施行神迹。 显现节、圣诞周期,或光的周期之最后一个主日,“耶稣改变形象”(太17:1-8)。这是重新强调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旧约先知——摩西和以利亚都认识祂。这是很重要的一刻,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是目睹证人。信徒们见证上帝的独生子和领受主耶稣带来的救恩,故,为主耶稣作见证是我们的责任。  二、复活周期是生命周期,因耶稣基督为我们舍弃生命(可10:45),却给我们新生命,重新开始。所以,我们在这节期能经历主耶稣预备自己走上十字架路上、为完成父神的使命及宣告复活得胜的能力。 大斋戒(Lent)是撒灰节,或圣灰节(Ash Wednesday)为始,延续五个主日。大斋戒是记念耶稣基督在旷野禁食和受试探的事件。所以,教会以耶稣为榜样,学习禁食,为自己的罪忏悔,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主。一些教会在这期间不唱“哈利路亚”,以忏悔的心情,与主耶稣同走旷野路,直到复活节,才高唱“哈利路亚”。 第六个主日是棕树主日(Palm Sunday),即圣周之始。圣周包括最后的晚餐,或神圣星期四(Maundy Thursday or...

听·契合

文:王有仁(昆仑喇叭堂主理牧师) 无论上帝多么遥远,只要人低声祷告,神圣的主就会倾听其祷,还能有比这更近的神吗? 上主跟人的距离,是口到耳的距离(Talmud, P.Ber, 13a)。 我们说话、听,是拉近关系的距离;上主说话,也听我们的祷告,祂喜欢零距离的人•神关系。 圣经里充满人的祷言:先知书、<诗篇>、<约伯记>、福音书、保罗书信等等,因上主不随意看待人有言无言的祷言: 永恒主啊,必侧耳听我的言 留意我的无言 我的王 我的上帝 留心听我的声音 早晨祢必听我的言(吕译本;诗5:1-3) 祷告者用说出来(spoken word)与难以言说(哀叹,moaning)的祷文把上帝围住,让祂被祷声、诗言渗透,也表达他对上主的深信:祂留意听(Rolf Jacobson, Psalms.95);再用三个强烈的动词:“倾耳”、“顾念”、“留心”,合成一个事实——上主必倾听他有言,或无言的祷告。祷告之言,从没石沉大海。祷告之言有意义、价值、重量,因祂先主动聆听。 祢听见我的声音, 太阳一出我向祢献祭 静候祢的回音(吕译;诗5:3)...

高海拔之约

文:吴永基 一 在两千多米高海拔的冷空气中,我喝着用热水冲泡的“红景天”。“红景天”原产于当地高纬度寒带地区的植物,被誉为“西藏医药之宝”;据藏传医书记载,有理气养血之功效,可助饮用者预备抵御高原反应。在这里,白天和夜晚的温度落差明显,加上稀薄的空气和低压空间,对长时间要讲课的人而言,可是一大挑战。 五年前,我第一次应邀时,还不知天高地厚地向学院的负责人——X老师说:“我一来到,就可以立刻上课。”他在电话那头笑了笑,说:“到时再看。”一抵达机场,我以正常的速度走路,都会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到了学院,我爬上二楼的宿舍后,竟在楼梯口喘气了至少一分钟,才能重新举步回房间。X老师告诉我:“通常,外地老师来,我们都要他休息一天,第二天才上课。”当时,他给我“红景天”调养身体,预备未来几天投入高难度的服侍。 二 由于一些客观因素,学生们和教师被逼仓促迁入还未完全装修好的新校舍。宿舍和课室虽然已经打扫多次,但灰尘仍随着呼吸,钻入我们的鼻孔。安妮提醒我不要一直挖鼻子,以免严重影响市容,但那是有原因的。 这几天教课虽然有小波折,但渐入佳境,完美结束。 第一天,簇新的投影机因没有适当的连接线,不能操作。我半年来费心、费神、费时预备的投影片、照片、图表、地图和视频等,完全派不上用场。当地同工也没有复印好我早在一个月前就电邮过去的讲义和发给学生。这天教课是一大考验,我必须创意地充分运用三尺乘两尺的中型白板。 第二天,投影机投入服务,讲义有了,但频频受到小停电干扰。 第三天,超过十五个小时没有水供。我听到有同学在厕所外面说:“还是憋着吧!” 第四天,在全天可能停电、停水(地方政府已发出正式公文)的阴影下,度过软硬体设备都完美的一天。 保罗在监狱中写道:“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时随在,我都得了秘诀。”(腓4:12) 我这一点点挑战,在把生命都献给这片土地的宣教士面前,真是小小小巫见大大大巫了! “感谢神的带领和预备!”这是我第一天就对同学们说的话! 三 五年后,我故地重返,人事已变,热忱仍在! 完成“差传学”的培训课程后,我陪着十六位神学生度过他们毕业前的最后一里路。 在最后一堂课的尾声时,我声音哽咽了,眼眶湿了,泪流下了,心里默祷:“愿宣教的神使用你们,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为主刚强壮胆!大家加油!” 临别依依,我接受了明年再访的邀约! 四...

正视宗教改革五百周年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以当年的大学传统,提出《九十五条论纲》,抗议当年的罗马天主教错误教训,盼能引发神学讨论。只是,它不单很快地引发热烈讨论,还产生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 有些发展超过他的初衷,尤其是教会分裂和争论不休的神学辩论——“Protestant”(抗罗宗)、圣餐神学、水礼、洗礼、浸礼和重洗等课题,没完没了!某些地区的宗教改革运动牵涉当时的国家主义、政治斗争,人命死伤不少。 比较正面的发展,是普世宣教运动:十八至二十世纪,许多爱主的弟兄姐妹,凭藉分享主耶稣基督福音的热忱,长途跋涉,爬山越海,到非洲、南美洲和亚洲,传扬福音,建立教会。 2017年是宗教改革五百周年。我们欢庆上主之保守和引领,透过马丁•路德同人“重新发现”宝贝的真理——因信称义(Justification by Faith)。回应当年的天主教神学传统和教会腐败的制度,马丁•路德之呐喊是值得我们衷心钦佩的,我们(循道卫理宗教会)必须重申此重要的神学立场。 循道卫理宗的神学反思,不仅于此。除了重申“因信称义”之个人得救的重点,我们也强调“因信称义”之社群取向:与神和好、与人和睦。主耶稣基督的福音不单涉及个人(罪人重新与神和好),也扩张到社群(人与人、社群与社群和好)。见<以弗所书>2章1至10节,2章11至22节的连接。 二、“因信称义”好比救恩的入门(罪人得蒙上主赦免,被称为义),我们也要考虑成圣的问题(Sanctification):属灵生命如何不断成长,效法基督,为主而活!见<罗马书>1至5章和6至8章的连接。 三、循道卫理宗的传统,有称义的恩典(Justifying Grace)、成圣的恩典(Sanctifying Grace)和负责任的恩典(Responsible Grace)。诚如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所述:只教导称义、免费、白白的恩典,而完全忘记上主的要求和主耶稣的门徒代价,那种廉价恩典神学是扭曲的毒药!卫斯理神学传统显然要平衡、并重;恩典固然是白白领受,但蒙恩后,我们得感恩,以好行为流露上主的恩惠。见<罗马书>12至15章的教导——为主而活。 宗教改革五百周年,让我们为过去感恩,继续展望未来。   年会主题:合神心意的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