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March 2018

一月——各堂会议

2018年1月3日,本人出席太平堂牧区议会;4日,出席彬如港堂牧区议会;7日,出席士古来堂牧区议会;14日,出席关丹堂牧区议会;19日,出席美佳堂牧区议会;21日,出席广东堂牧区议会;27日,出席爱大华堂牧区议会;28日,出席八达灵新市镇堂牧区议会;30日,出席淡边堂牧区议会;31日,出席巴生堂牧区议会。

年会各部会议

1月9日,本人出席年会崇拜与音乐部、教育部、基督教教育部、青年事工部和教区长会议;1月10日,出席布道部和宣教部会议;1月11日,出席资讯与出版部、社会关怀部和历史文献部会议;1月23日,出席财务/行政及产业执行小组、教牧医药金小组和牧职部会议;1月24日,出席经济部和执行部会议。

蔡光明传道婚礼

1月13日早上,本人在美佳堂出席蔡光明传道与廖彩燕姐妹的婚礼。本人主持证婚礼,彭河祥牧师证道和美佳堂主理——何汉寅教区长(博士)襄礼。蔡光明传道今年在美佳堂服侍。 前左起为萧帝佑院长、何汉寅教区长伉俪、一对新人和郭会长伉俪。

多元与合一:从旧约重建时期思考

文:吴慧芬博士(马来西亚神学院讲师) 旧约圣经记载,当上帝的子民从被掳之境回归,回归的群体就参与重建的工作。他们重建圣殿,重整家园,重新汇集信仰文献,也尝试重构神学理解。回归的信仰群体都朝往共同的目标——重建,看起来很合一。不过,他们的合一并非彼此完全认同,或做法完全一样。情形刚好相反,他们的理念、关注和方法,有不同之处。 从<耶利米书>18章18节所见,以色列的宗教生活似乎存有三个不同的信仰传统——祭司、先知和智慧人。回归子民在当地的重建工作,深受这三派宗教领袖的影响。 祭司 在回归时期,重建敬拜生活与祭祀礼仪是备受关注的,当然这直接与重建圣殿的努力息息相关。祭司派人物着重宗教制度和祭祀礼仪的细节,也看重敬拜服侍人员的安排与素质。<历代志上下>就是出自于回归时期祭司派人物的手笔,有条不紊地记述持守节期、献祭事宜、诵读律法,还有祭司与利未人的轮值侍奉等细节。经历了王国崩溃、国民被掳与圣殿被毁,祭司们在回顾以色列王国的历史时,刻意强调以前所罗门圣殿的辉煌与荣耀。因此,祭司们在重建第二圣殿时所持守的理想,固然也以所罗门圣殿为根据。 <历代志上下>所记载的以色列王国历史,刻意突显祭司和利未人的角色。例如,约沙法王指派负责歌唱的利未人走在军队前面,一路歌唱、赞美上主,结果是上主亲自动手,歼灭敌人,犹大军队不动刀剑,就赢了胜仗(代下20章)!当雅他利亚篡位弄权的时候,是大祭司身份的耶何耶大,主导着整个政治局势——他保住了还在乳育中的约阿施,后来帮助约阿施复位作犹大王,并把雅他利亚等人杀死(代下22-24章)。此外,以斯拉是一名祭司,也是一名文士;他在回归群体当中举足轻重,特别是重建圣民和诵读律法书方面(拉7章;尼8章)。祭司派人物负责编辑律法书(或摩西五经),完成历代志史记、<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等旧约经书。简言之,在回归时期,祭司的影响力很大。 先知 后流放时期的先知角色逐渐式微,因大家的专注力放在重建圣殿的焦点上。早前王国时期的先知传言,例如<以赛亚书>、<耶利米书>和<弥迦书>等等,在这个时期被汇集起来和加以编辑,只有撒迦利亚、哈该和玛拉基等人继续传讲与书写下来。先知在重建方面也扮演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先知文献的汇集与编辑方面。我们看看旧约的先知书数量,就可知道先知在上帝子民当中的贡献何等大。只不过,这个时期的先知们,比起祭司派人物更着重现实社会里的圣民生活,并强调在生活中活出公义与公平的精神。 对先知而言,公义生活才是圣洁生活的表彰,上帝子民不能空有祭祀礼仪,或献祭事宜的宗教表现。所以,先知斥责表里不一的敬拜活动,并责备子民只有外在宗教行动而没有生活见证。可想而知,先知们与祭司派人物之间因信仰角度不同、重建的焦点不同而彼此产生张力,即使他们都是神职人员!<以赛亚书>58章提及禁食的争辩,就是一个例子。不过,由于回归时期的宗教活动焦点是重建圣殿,而祭司们在重建圣殿又扮演吃重的角色,所以,在这个时期,特别是在耶路撒冷城与圣殿范围的宗教心脉地带,先知的影响力没祭司们那么重。 智者 智者(古代以色列的智慧人)是经常被圣经读者忽略的一派信仰人士,他们是阐明如何在生活当中实践信仰真谛的哲理人士。在回归时期,他们的角色也很重要,特别是教诲子民、摘写经书和信仰反思的层面。回归时期也是信仰重整时期,有些人尝试理解:为何上帝容许不幸与厄运发生在正直人身上,为何无辜的人也遭受亡国与被掳之痛,为何死亡临到义人与智慧人,为何上帝对欠失公义的社会坐视不理等等。 当然,比较积极的一群也尝试重建流放之后的新生活,他们解说敬畏上帝、生活抉择、善恶之分与品格塑造的重要意义。如果上帝的子民要避免重蹈流亡与不幸的覆辙,就要立志整顿生活,调整正确的信仰方针,并在生活中择善弃恶、敬畏上主。在旧约经书中,智慧派人士完成的篇幅较少,但也非常重要,如<箴言>、<约伯记>和<传道书>(或称智慧书卷),包括<诗篇>里的一些智慧诗(如<诗篇>一、<诗篇>一一九)等。 换句话说,祭司、先知和智者,在回归时期,各别带领上帝的子民朝往不同向度的重建,他们在宗教事务上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的角色有时会混合,并不完全分得清楚;不过,他们的异象一样,就是藉着敬畏上主和忠诚守约来重建信仰生活。他们的根据点和强调也一样,就是律法书,所以,他们都强调熟读律法,而且活出律法的精神。他们不同的地方,主要是理解律法书的角度不同,以及实践信仰的方法不一样。 今天,上主也藉着不同的人,在各处进行建造工作——建立敬虔的子民,建构健康的社会架构,建造正确的价值观。多元文化的信仰群体,虽有各自的处境关注,却也纷纷怀着奋兴的火热,期盼活出大诫命,努力完成大使命。而马来西亚的基督徒群体,除了呈现不同族群的文化,语文、宗派、教会文化、敬拜礼仪、神学观点也因教会增长而出现多元的现象。 简单来说,拥有先知式思维的基督徒,会着重以实际行动来活出圣经的真理。他们会强调在马来西亚的社会生活里活出公义的精神,因此,他们正视社会的问题,也参与改变社会的活动。从祭司派的出发点来思考的基督徒,则看重教堂内的敬拜礼仪与基督教的制度体系。他们受益于宗教形式,看重传统,强调秩序与灵性塑造。而智慧学派的基督徒,会藉着真诚的生活反思来体验信仰和实践信仰,他们不拘泥于礼文、章程和形式的束缚,反而会质疑传统可能带来的信仰迷思。 为着各自所热心的任务,我们会产生不同的圣经诠释角度,我们也有不太一样的实践信仰之方法。于是,弟兄姐妹有时产生彼此问责、辩解与对峙的紧张关系。不过,不同不一定会产生分歧,因多元当中依然可以合一。况且,我们都需要对方的恩赐与力量,成为一个侍奉上帝的团队。上帝要藉着我们的多元角色、透过我们不同的装备训练与信仰经验,去进行改变世界的救赎计划。因此,拥有共同的异象,才是首要的。

被圣灵充满

 文:刘世尧(砂拉越卫理神学院讲师) 牧师,如何浅白地解释“被圣灵充满”? 答: 你可以打个比方: 一粒气球需要被气体充满,才能飞起来,或飞得高;一粒篮球需要被气体充满,才能很好地被拍、传、投、运;照样,基督徒需要被圣灵充满,才能满有灵力,过正常的基督徒生活,保守自己的思想正直、情感纯洁、意志坚定,合神心意。没有圣灵充满,我们很容易体贴老我的邪情私欲,效法这世界,在信仰和道德上妥协、在试探中随波逐流、在苦难中怨天尤人、在侍奉上失去甘甜和喜乐,也迷失自己和方向,被魔鬼留地步,犯罪跌倒。 新约圣经里谈到“被圣灵充满”,主要是路加医生和使徒保罗。路加所写的<使徒行传>,多次提到初期教会的信徒被圣灵充满的事,保罗所写的<以弗所书>,也提及要“被圣灵充满”的命令。 若将路加和保罗所论的“被圣灵充满”经文归纳一下,就不难发现至少有以下四个非常重要的真理: 一、圣灵要充满所有信徒(徒2:2,9:17); 二、圣灵充满产生圣洁品行(godliness, 徒13:52;弗5:18-21); 三、圣灵充满赐下侍奉恩赐(giftedness,徒2:4,6:3,5); 四、圣灵充满加力见证传道(grant witnessing power,徒4:8、31,7:55,11:24,13:9)。 可见,每一位重生的基督徒不但领受了圣灵的内住和印记,有永生的确据,知道自己是天父的儿女(弗1:13-14;罗8:15-16),更要继续追求被圣灵充满──愿意虚心交出生命的主权,时时体贴和随从圣灵的意思,不消灭圣灵的感动(罗8:5-6;加5:16;帖前5:19),靠圣灵所赐的能力克制老我、实践好品行、侍奉神服侍人、祈祷和传福音、为主耶稣作美好的见证。简言之,被圣灵充满,就是让圣灵完全掌管我们的生命,引领我们的生活! 如何被圣灵充满呢? 一、圣灵是完全的神(徒5:3-4;林前6:19-20),是三一真神的第三位格,因此,当我们以心灵和诚实来敬拜天父上帝,高举耶稣基督时,我们会被圣灵充满,深刻体验天父的慈爱,并经历在基督恩惠里的更新转化、医治和释放。 二、圣灵是神圣的灵(诗51:11,这是旧约里第一次将“圣”与“灵”放在一起的经文),祂是忌邪的,会因我们对罪妥协而忧伤(弗4:30)。故此,一位为罪哀恸,认罪悔改,愿意为基督而改变的基督徒,一定会被圣灵充满。 三、圣灵是“真理的灵”(约14:16-17),被真理,即圣经的话语充满,就能被圣灵充满;一位固定灵修、昼夜思想耶和华律法的人,其生命一定被圣灵充满,在基督里常有智慧、喜乐和亮光。 四、圣灵是为我们代祷的灵(罗8:26-27),常常祷告的基督徒一定被圣灵充满,能明白天父的心意,并以基督的心为心。...

进入灾区:马来西亚的经验

 文:李祖国(年会会友领袖) 根据亚洲银行2015年的年报,亚太地区自然灾害对人口的影响,是非洲的四倍,欧洲的二十五倍。全球遭气候变化冲击的,主要是自然生态系统,被列为“危险指数”最高的七个城市都在亚洲,即达卡、马尼拉、曼谷、仰光、雅加达、胡志明市和加尔各答。 过去几十年来,地球自然灾害发灾率明显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八十年代,平均每年有五十个严重的水灾,在2000年已增加到一百八十次,第五级风灾亦是过去的三倍。国际货币组织(IMF)声称,由自然灾害引起的经济损失,是过去五十年的十八倍。这是一个自然灾害普遍的世纪。人为灾害,或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旱灾、风灾、烟霾、地球暖化和环境污染等等,屡屡发生。有鉴于此,人类生存与灾前的预防、预备,或灾后救援和重建事工,是相互依存的。 早在2014年底的圣诞节期间,因连日暴雨,致使西马半岛八州发生严重的水灾,这是马来西亚立国以来从没发生过的灾难!在与之相应的会议中,有人问我:“会友领袖,东海岸发生大水灾,教会能够做什么?”教会能够做什么?进灾区救灾?我们可以吗?我们会不会太不自量力了?从何下手?这些问号都令人泄气,我想,这应该又是一个没有作为的会议吧? 正要离开会议室时,坐在另一角的年会青年团契团长——刘世基弟兄看着我,丝毫没有要离开的表现,“重量”级的他鼓起勇气,以斯文略带颤抖的声音,说:“会友领袖,我这里有六十多位青年志愿者等着您差遣!” 我几乎不敢相信我听到的话! 我问他:“你们想做什么?” 他回我:“就是去灾区救灾啊!” 感谢主,原来青年团在过去两个星期,已策划志愿者团队来参与赈灾活动。 就这样,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华人年议会救援赈灾事工,与焉成立。年会救援赈灾事工的开展,没有想像中困难。感谢主,在当时的莫泽川会长一声令下,教区、牧区、年会牧职部、社会关怀部、会友事工部、妇女会、成年团契和青年团契等,马上各就各位。年会同心和动员机制的高效率表现,让我非常惊讶。这的确是一个纪律高、效率好、组织强的教会,充分体现卫理宗爱上帝和社区的卫理传统精神。 我们当时最大的挑战,是必须在两个星期内,建立整个赈灾事工的架构,且是一支马上投入灾区营运的队伍。我们急需救援物资、资金、志愿者和协调员。我们需要人手来管理财务、仓库、采购,也得调动和运送志愿者。我们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设立了标志(logo)和面子书。当天凌晨二三时,我一口气往面子书上传了几十条年会成立救援赈灾事工的消息和灾区上百张照片。 第二天,年会青年团契团长打电话问我:“祖国兄,您昨晚没睡吗?我今天早上起来,看到MCR面子书这么多消息,吓了一大跳!”我们的会议很短,几乎都随工作分配,或很多决策都是在电话里决定。做决策时,我也提心吊胆,相信很多人都为我捏把冷汗,因莫会长在美国,社关部主席和年会会友领袖也在国外,我当时还只是候任会友领袖,惟有通过手机和短讯,与会长保持紧密的联系,凡事都向牧职部主席报告,尽量不越雷池,不过界! 进入灾区 我乘飞机前往水灾重灾区——哥打峇鲁。在机场接待我的牧师,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祖国兄,您为什么现在才来?”我想,水才刚退,这不就是我应该来的时候吗?他接着说,水都退完了,没有地方给你拍照了!我无言以对,只说:“牧师,我不是来拍照的,我是来赈灾的!”我完全想像不到,洪水竟会淹到双层楼房子的屋顶。我们来到一间洗衣店,挂在楼上的衣服都沾满泥浆。经过一家卖鱼的小商店,女店家招呼着我们,将墙边的冰箱指给我们看,说,都坏掉了,损失不菲……她说着说着,鼻子一酸,也哭起来了。 我们来到一座马来甘榜派米,有个年轻人领着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跌跌撞撞地走过来领米,但米已派完了。老人家手脚和脸上都沾了泥浆,我们不忍心让她失望,便向一位村民借了一包米,亲自扛回老人的家。她家门前,满目疮痍(每户都是),放着被淹过的家具、衣服、家电用品,最可惜的,就是旧相簿。这些受毁的相片,犹如把她家里很多美好的回忆都冲掉了。老人家埋怨地说,这几个星期,她都累坏了,连一个干爽的床铺都没有。 感谢主,在2015年的赈灾活动中,我们发动了六百多位弟兄姐妹参与;一时间,一辆又一辆福音车载着来自各牧区的弟兄姐妹,到我工厂当义工。我腾出其中一间工厂,充当救灾物资中心。我们的团队分批到灾区,助灾民清洗屋子,搭建临时的帐篷,安置失去家园的灾民和分发赈灾物资。上帝透过赈灾事工,开了一条教会想都没想过的路,即进入超过百分之九十都是穆斯林的乡村!这里文风淳朴,宗教思维保守、封闭,族群之间的隔阂,散发在村内各角落。 我们在这里驻守一个月,与居民可说是从陌生到共融,当地州议员更举着拇指称赞我们,说,这里的“蓝”队最棒!感谢主,这是肯定我们的团队。事后,我与当志工的弟兄姐妹享用晚餐时,有人说,我们在这里虽然不能传福音,但村民已看到活生生的圣经在他们中间。 “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6)

诗班指导——内心的对话

文:叶德宗博士 “圣诞节刚过,现在得赶紧预备、筛选圣周和复活节的圣诗了。”诗班指导心里盘算着,却回想起圣诞平安夜聚会的情景和每一个环节——会众诗歌内容、牧师讲道的主题和诗班从排练到献唱的过程。接着,做出总结: “圣诞平安夜那晚,诗班的选曲如何?献唱的圣诞诗歌内容,多提到主耶稣诞生的好消息和上帝差遣爱子——耶稣基督降生于世。歌词整体内容仅提及‘上帝差遣耶稣基督来世上的目的’,却没有清楚陈明救恩的完整意义……” 因此,诗班指导决定在圣周及复活节选曲的内容中,加强诗歌的福音内容,凸显“爱罪人的神”和“罪人”的完整信息。 回顾去年,诗班排练平安夜聚会的过程,并不怎么顺利。诗班一些成员经常迟到,影响诗班声部学习的进度,间接影响整体诗班的学习氛围。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诗班成员迟到呢?有一天,诗班指导去了解一位常在诗班排练时打盹的成员,才知晓她丈夫近来因工作受伤,她必须承担丈夫的工作,这工作既粗重,时间又长……诗班指导动了怜悯之心,得知这位女声在如此环境下,仍继续委身于诗班的侍奉岗位,对她肃然起敬的心,油然而生。 自此,诗班指导开始以关爱之心教导诗班,不再于不明情理下,责备诗班成员,同时调整和使用更好的方法来排练诗班。原来,教导诗班需要从另一个角度,透视诗班成员的委身程度和把爱心贯通在诗班排练中。 过去,诗班有好几次的献唱不太理想,导致诗班指导有些难受,连名誉和自尊也备受打击。他想起指挥教师过去的教导:“诗班唱不好,是诗班指导的责任。”他开始觉得,“诗班排练好像很浪费时间”。他看出诗班成员学习的进度很慢,一个星期只练习两个小时。他们没有乐理基础和歌唱的基本技巧,虽然诗班成员每个星期按时排练,但进步不明显,这不是浪费大家的时间么!为何诗班成员要练唱呢?诗班指导常费时搜集诗歌、用心思教导诗班,诠释歌词和指导诗班合唱的声音融合为一。如此没有等同于回报率的侍奉,值得吗? 诗班成员参与诗班排练,是学习圣经中大卫王的精神——上帝配得赞美!因此,“付上”时间到诗班排练是应当的,因诗班指导和诗班成员的恩赐都是上帝所赋予的。在诗班花时间排练和投入诗班事工,不是“浪费”的举动。 提升自己的音乐技巧和诗班歌唱的理论,是诗班指导常关注的要点。只有不断进深阅读和听好的合唱团演唱,才能造就诗班成员。 诗班指导有一个想法:如何提升诗班的水准?要不然,年底安排试音的环节,通过甄选的人能较快地学会诗歌,也能与教会外的合唱团比高低……就这么琢磨时,诗班指导无意间听到某国某个高水准的合唱团演唱《韩德尔弥赛亚神曲中的第44首:哈利路亚》,心中佩服此合唱团展示的歌唱技巧、咬字和声量等,整体呈现确实超棒,然而,这声音缺乏了某种元素。原来,合唱团唱出的声音没有朝同一个方向进行,这方向就是“弥赛亚”。 诗班成员是上帝拣选的儿女,他们认识上帝,与上帝建立关系,所以,唱出来的声音是朝向上帝,无论是唱赞美诗、祈求的内容,或劝诫的诗歌,都能透过声音,表达出从上帝领受的爱和话语。故此,每位重生得救、委身于诗班侍奉的诗班成员,是以生命来歌颂、诠释上帝的大爱与作为,不是仅唱好旋律与歌词这么简单! 这是诗班与合唱团最大的分别。因此,诗班指导就打消“通过试音甄选”诗班成员的念头,心中豁然找到了答案:“能够唱诗赞美上帝,乃是上帝赐予的恩典,透过耶稣基督给予我们的恩赐,诗班的肢体能相互扶持。”诗班成员唱得不好,不会影响及损坏诗班指导的名誉了,因他知道如何应用上帝给予的“恩典”来指导诗班,但他在纪律的要求上,有合宜的要求。现在,诗班指导在教导诗班之际,有更广的理念与使命了。 诗班指导希望教导诗班时,有更正确的想法和理念,就从圣经了解诗班的角色和功能,以更有效地教导诗班和教会。诗班成员的角色有如祭司,祭司是召集会众和代众人献祭;诗班成员也是召集会众和为会众献上赞美的祭给上帝,这角色是重要、轻慢不得的;诗班成员也犹如一般先知,透过音乐,把上帝的话语、律法和诫命等,传递给会众,使会众的心归向上帝。 因此,若会众了解歌词的含义,就不会以掌声回应诗班,或上帝了,反之,他们会在心里谦卑聆听上帝的话语。甚至,会众可以齐说:“阿们!”,来回应上帝,就像旧约中的以色列人。最后,诗班成员就像“诗篇中的诗人”,比别人多懂得音乐、多懂得集体赞美上帝、多懂得以适当的声音安慰和劝诫人,他们的生命需要像诗篇中的诗人,常与上帝同行和认识上帝,以唱好诗歌,造就别人。 经过教会每一次的特别节期,诗班指导和诗班成员在上帝给予的侍奉岗位上成长,属灵生命也更具深度。这个循环是上帝给予他们学习的机会,更彰显了上帝的爱和恩典!

与下缅甸卫理公会签署宣教伙伴谅解备忘录

报道 / 供图:莫泽川(甲洞堂主理牧师) 2月5至7日,吾会会长——郭汉成牧师(博士)、年会宣教部主席——莫泽川牧师和南板宣教区协调员——郭进明牧师,探访下缅甸卫理公会(Methodist Church, Lower Myanmar)的成员,并下榻于仰光的Orchid Hotel。在这两天里,下缅甸卫理公会卸任会督——摩亚牧师和经济部主席——蔡君杰弟兄热情接待我们。 2月6日上午十时,郭会长、莫牧师和郭牧师代表吾会;庞忠昌(Saya Ah San)、安德烈(Saya Andrew)和挪亚(Saya Noah)等传道代表南板宣教区,与下缅甸卫理公会签署宣教伙伴谅解备忘录。 下缅甸卫理公会的三位代表,是Bishop Lu Aye、Rev. Myat San(General Secretary)和Rev. Daw...

卫理救援赈灾慈善义跑 “你们的爱,他们的希望”

报道:郭佳恩(八达灵新市镇牧区传道) 年会卫理救援赈灾事工(Methodist Crisis Relief Ministry)始于2014年12月;成立宗旨是在灾难发生时刻,第一时间以不分种族、宗教与国籍的原则下,进行人道救援,为灾民提供食物、基本生活必需品、医药服务、重修家园和发放赈灾金等等。卫理信徒秉持圣经教导,深知照顾弱小者不仅是个人责任,更是为主耶稣而做(太25:31-46)。 救援赈灾事工常年需要庞大的资金,于本年1月20日首办“你们的爱,他们的希望”慈善义跑,是希望社会人士对灾难救援事工提高醒觉。长达九个月的筹备工作,在筹委会主席——卢道远弟兄带领下,义跑不仅吸引男女老幼,甚至友族同胞,多达二千三百人参与,成功达成筹款目标——逾五十万令吉。 当天早上约七时,八达灵市的哥打白沙罗草场成了一片蓝海,众参与者身穿救援赈灾事工浅蓝色的T恤衫,与二百多位义工齐聚一方。在主持人简单报告与作祷后,一班青少年随着轻快的音乐,带领众人进行简单的热身动作,以投入长达五公里的跑程。经吾会会长——郭汉成牧师(博士)和卫理救援赈灾事工主席——李祖国弟兄鸣笛后,众人正式开跑。沿途幸得交警和志愿警卫团协助,当地原本就繁忙的交通,并没有因义跑活动而堵车。 绝大部分参与者都成功跑完全程,获得一面精美的铜制奖牌。回到终点集合区,众人除了得以休息,也享受大会所预备的丰盛营养早餐。来到活动尾声,众人各获一颗浅蓝色的氢气球,在主持人带领下,千粒气球齐奔天穹,场面极其壮观。每颗氢气球象征每一个祝福、每一个祈祷,逐渐升空。 义跑活动于早上十时多圆满结束。在此谢谢义跑活动筹委会成员委身服侍、谢谢众弟兄姐妹积极参与和慷慨奉献,更感谢于天父上帝给予我们这么美好的早晨。深信大家的爱心,能点燃灾民们的希望。给予,不单是为现今的需要,亦不忘加上那永恒的盼望。但愿一切颂赞、荣耀归于我们在天上的父,阿们。

新书推介分享会

报道:黄珍琳 / 摄影:甘慧仪 1月27日晚上八时,年会资讯与出版部在百美堂进行“《癌中有爱——投靠在主翅膀荫下,一天一脚印》新书推介分享会”,逾百人出席;由年会机关报《南钟》双月刊杂志主编——简永裕牧师担任主持人。 在简单、隆重的新书推介典礼上,简牧师邀请百美堂主理——彭河祥牧师与中三教区会友领袖——林良光和晓慧的先生——林传卿上台,分享喜悦的时刻。在众人注视下,晓慧缓缓解开精美的丝带,从盒子里取出一本《癌中有爱》,完成温馨的仪式。 就坐后,晓慧指出书名主题“癌中有爱”,是《南钟》执行编辑——甘慧仪构思的;副题“投靠在主翅膀荫下,一天一脚印”取自<诗篇>57篇1节的经文;新书封面左上方的蓝绿色丝带,是卵巢癌醒觉运动的象征。之后,她简介卵巢癌的基本资料、个人患病过程、新书目录和爱子——林金睿撰写的<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文章。她说,卵巢癌初期症状并不明显,亦深藏于盆腔内,发病位置相当隐匿,目前没有十分精准、有效的筛查方式,故,卵巢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在分享环节时,晓慧姐感谢会众出席、年会办公室同工和教会的弟兄姐妹帮忙,以及家人和亲友的支持。她特别感谢其夫——林传卿在她筹备新书的过程中,给予耐心和包容。她表示,出版本书宗旨有三,即记载自身抗癌近十八年的经历;告诉抗癌者,这条路上他/她们并不孤单;激励面对生活苦难者。晓慧的分享发自肺腑,催人泪下,但也折射出希望与恩典的亮光。 从信仰角度而言,晓慧在患病的心路历程中,悟出三个真理,即“神掌权;神爱我;我是有价值的。”这三点一直承载着她的生命,使她勇敢面对抗癌路上所遭遇的一切。简牧师亦从晓慧的分享中,整理出三个小结:一、作者以生命引领读者进一步认识加尔文神学家的名言“认识神,就是认识自己”;二、传递重要的信仰信息:有上帝的同在,就有平安;三、作者活出信仰真谛。 随即,简牧师先后邀请年会卫理妇女会文书——陆素梅律师、林良光弟兄和彭牧师出来,向会众敞开自己对本书的看法。据陆律师所述,年会卫理妇女会已购下五百本《癌中有爱》,倾力在年会卫理妇女会所办的各种活动中摆卖。 最后,简牧师请会众为晓慧开声作祷,彭河祥牧师率众作结束祷告。在签书会里,晓慧乐于为会众所购的新书里签名,新书分享推介会约在十时结束。 徐晓慧简介: 马来亚大学文学院学士(双主修中文与数学)、马来西亚神学院基督教研究硕士;曾任新加坡远东福音广播公司节目制作人、《南钟》执行编辑;现为百美堂会友传道、儿童刊物《葡萄园地》专栏作者。 2000年,就任《南钟》兼职助编,2004年中辞职,到神学院全时间读书;2005年8月担任《南钟》全职执行编辑,至2008年底离职;2009年成为《南钟》专栏作者,至2012年末。

从教堂遭破坏谈起……

今年1月3日凌晨时分,有人抛石打破吾会哥打巴鲁堂圣殿的玻璃窗。滋事者在教堂前面的高架天桥上,将一个疑是滤水用的铁芯容器抛入教堂。我们的高秀来牧师立刻报警。 但隔了几天,即1月7日,有人再度以硬物击破哥打巴鲁堂前面的玻璃窗!这一回,教堂隔壁的印度庙也遭殃,一样被人以石子击破玻璃窗。警察接获通知后,迅速行动,封锁现场,还派出拆弹小组到现场候备,可见此破坏行动非常敏感。不久,警方扣留了一个嫌犯。本人盼此破坏事件不再重演。这种破坏事件在多元宗教和多元种族的社会里,是非常敏感和危险的。政治人士和社会人士都非常关心此案。身为基督徒,我们有何反思? 当高牧师通知我时,我们立刻通知会督和其他年议会的会长,他们都第一时间通知马来西亚卫理公会的弟兄姐妹们警醒祷告,祈求上主禁止恶者破坏,保守我们所有的敬拜场所,使弟兄姐妹出入平安。马来西亚基督教教会协会(CCM)总干事——Dr. Hermen Shastri、马来西亚基督教联合会(CFM)执行干事——Tan Kong Beng弟兄和全国福音联谊会(NECF)都公开声明基督徒的关注。好些新闻媒体都有此报道。 我立刻想起新约圣经的<提摩太前书>2章1至7节的提醒(和修本): 2:1 所以,我劝你, 首先要为人人祈求,祷告,代求,感谢; 2:2 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要如此, 使我们能够敬虔端正地过平稳宁静的生活。 2:3 这是好的,在我们的救主上帝面前可蒙悦纳。 2:4 祂愿意人人得救,并得以认识真理。 2:5 因为只有一位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