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交福音车仪式
2月8日下午,年会卫理救援赈灾事工移交一辆价值逾十二万令吉的十二人福音车给美佳原住民儿童之家(Pertubuhan Kebajikan Rumah Mega Kanak-Kanak Orang Asli)。出席者有本人、何汉寅教区长(博士)、吾会会友领袖——李祖国弟兄、原住民儿童之家的负责人——Pastor Joannes Gambir伉俪、拿督林立杰弟兄、陈爱仁弟兄和倪凤幼博士等人。
2月8日下午,年会卫理救援赈灾事工移交一辆价值逾十二万令吉的十二人福音车给美佳原住民儿童之家(Pertubuhan Kebajikan Rumah Mega Kanak-Kanak Orang Asli)。出席者有本人、何汉寅教区长(博士)、吾会会友领袖——李祖国弟兄、原住民儿童之家的负责人——Pastor Joannes Gambir伉俪、拿督林立杰弟兄、陈爱仁弟兄和倪凤幼博士等人。
2月21日,年会牧职部代表和马来西亚神学院的师生,在芙蓉的明佫鱼翅酒家同桌聚餐。出席者包括萧帝佑院长(博士)、万富奇教区长和吴慧芬博士等人。谢谢年会牧职部主席——周隆捷牧师(博士)安排。恭祝神学生们学业进步,身体健康,爱主更深。
3月3日中午十二时三十分,本人出席美佳堂乐龄团契二十周年感恩庆典后,与会众在文华轩大饭店享用爱筵,逾百人出席。庆典上收到的贺仪,充当美佳堂原住民儿童之家和信望爱安宁护疗临终关怀事工的费用。
3月4日下午四时,本人出席吉隆坡广东堂旧古仔路布道所的启用礼,约有一百六十八人出席。本人证道的题目是“耶稣洁净圣殿——再思圣殿(神圣空间)的基本用途”。年会副会友领袖——林志强弟兄、布道部主席——钱本华弟兄和中二教区会友领袖——周道惠弟兄皆出席和致辞。现场亦备有自助餐,招待出席者,主里共欢;谢谢大家为本人庆生。
3月6日中午十二时三十分,吾会刚退休的陈观凤牧师,在碧华楼以爱心款待年会办公室同工。在和谐、欢快的气氛中,大家享用丰盛的爱筵后,为本人庆生,感恩。
3月9日上午十时三十分,本人出席槟城卫理国际学校的感恩典礼,吾宗的王怀德会督(博士)是主持人。典礼结束后,本人与总议会教育理事会成员——陈爱仁伉俪(吾会会友)合照。
3月11日下午三时,本人出席年会第五届MY TEAM献身营和分享信息(可参阅内文,页17-19)。 本届营会在槟城Batu Feringgi的 Christian Convention Centre (CCC)进行
3月13至16日,本人与卫理救援赈灾委员会(跨部)主席——李祖国弟兄,出席尼泊尔卫理神学院的重建感恩典礼。处于尼国首都——加德满都的卫理神学院,自经历2015年的地震后,损毁甚重;在吾会主导下,其他年议会也拨款给神学院,充当重建基金。神学院今已落成,重拾栽培神学生的神圣使命。感谢神。
3月17日,本人出席由西马华福主办的原住民福音事工研讨会,主题是“同来关怀原住民”,在吉隆坡卫理公会进行,共有一百二十人出席。本人分享的专题是“原住民、福音与文化:碰撞而提升”。
3月19至21日,本人出席年会教牧学校的营会(可参阅内文,页20)。
4月8日下午六时三十分,本人出席以赛亚事工培训学校第二十届结业典礼暨二十周年感恩爱筵(可参阅内文,页21-22)。
文:刘世尧(砂拉越卫理神学院讲师) 我相信有一位上帝,但感觉不到祂的存在,怎样知道祂会爱我、关心我? 答: 谢谢你说出你的心声。的确,理智上的认知(我想通了!),还需要加上感性的体验(我感受到了!)。这样,我们的信仰才会“本于信,以至于信”(罗1:17),即信心的程度进深,全人重生与成圣,在理性(cognitively)、情感(affectively)、行为(behaviorally)和灵性上(spiritually),都与上帝连接。 你相信有上帝的存在,只是感觉不到祂的存在、爱和关心。我建议你用以下的方法去感受和体验上帝的爱,这也是我的经历: 一、细察和享受万物的美好,不视其为理所当然: 其实,宇宙的秩序、花草树木及虫鱼鸟兽的奇妙、人体和生命的高度精密复杂、人人皆有的良心功能、四季昼夜的规律等,都不是自然和偶然出现的,而是上帝在大爱和智慧中的创造结晶。若你用心认识万物的奥秘,并为清新的空气、天上的星光月光阳光、雨水露水河水,以及地上的动植物等感恩,我相信,你就会感受到上帝对你的爱和关心。 在神学上,我们称以上种种为“普遍启示”(general revelation),创造主在普遍启示中显明自己的存在和关爱(罗1:19-20)。美国顶尖的DNA科学家兼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法兰西斯•科林斯(Francis S. Collins),在探索自然科学的过程中,觉悟有上帝的存在和爱(请看其著作The Language of God:A Scientist Presents Evidence for Belief, New...
文:李祖国(年会会友领袖) 这是一个大数据(Big Data)时代! 中国大陆透过大数据,在一线城市——北京和上海建立“城市大脑”,大数据也加速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发展,这将是人类文明的革命发展和创新,孰好孰坏,未能知也! 上兆亿杂乱无章的数据与资讯,经采集和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Data Analytics)后,能在最短时间内,让不同业界人士根据客观的资讯和判断,及时回应。大数据都应用在城市的交通管理、电流供应与保安等等。银行、金融公司、面子书和谷歌等知名企业,也根据客户的消费模式、衣食住行生活习惯和时尚潮流等资讯,抓住商机,带动消费者更“有效”地消费。 根据我过去在美佳牧区担任执事会主席十多年和会友领袖十年的经验,我想在本文反映数据管理在教会领导过程中的重要功能。数据非常重要,因它可以客观呈现(虽然不能全面)教会现况和我们要处理的议题,让我们处理问题和纠纷时,减少很多主观的偏见。圣经常以数据来叙述故事,如福音书里五饼二鱼的神迹,主耶稣用了五块饼和两条鱼,喂饱五千人,还剩下十二个篮子的饼。这些数字让我们更具体地了解这段经文,以“五千人”来形容,比“很多人”,或“人山人海”具体多了! 管理学里有一句很出名的话:“No Measurement, No Management”(没有数据,就没有管理)。 过去,我主持教会的执事会时,常听到很多非常笼统的发言内容。他们提出一些问题,参杂着主观的判断,甚至偏见。我想,若他们能够把问题量化和提供数据,他们的观察将深具说服力,也让我们较易提供解决方案,如: 一、“教会大门开得大大,后门也开得大大。” 意思是说,教会每个星期都有很多人来教会(包括新人),但都留不住,也有会友去了别的教会。 我想,这些言论相当表面,若发言者提供客观的数据,将能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品质。 二、“很多会友不赞成我们花这么多钱来装修教会。” 很多会友?多少个?三个,十个,或三十个?占了会友多少巴仙? 事实是,装修教会的筹款反应非常好,超出了我们的目标,而且参与的弟兄姐妹人数也很高。 三、“教会崇拜和祷告会没有属灵气氛,弟兄姐妹都吃不饱(讲台)。”...
文:叶德宗博士 传道人证道前,预备的讲章涉及思想和意念;证道时,需以行为陈明上帝的话。 预备讲章时,首选经文,阅读多遍,多方提问,直至明了经文真意;尔后,以逻辑、有条理的系统,重点归纳、记录经文核心。传道者证道时,要使用不同的声调和恰当的语速带出讲章的信息,以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和速度的张力等等,阐明上帝的话语。 证道需具逻辑和条理。传道人证道时,代表上帝传递话语,这是何等神圣的身份与时刻。 从圣经来看,写诗者和作曲者的身份可重叠:即是传道者,亦是诗人(Psalmist),如诗人大卫是受膏者,认识上帝的属性和能力,所以,能以不同的名称呼上帝。诗人大卫以生命的历练来见证上帝的荣耀和伟大,与上帝有很好的属灵关系,加上他具备写诗、编旋律和弹奏乐器的能力,得以安排诗班成员在会幕中,发挥不断颂赞上帝荣耀的辅助作用。故,当今教会的词曲创作者,均得上帝给予的恩赐与能力,为赞美上帝而作诗、谱曲。 诗歌写作,主要由写词者和作曲者完成。 写词者:他需要选择经文。首先阅读多遍,了解经文中心,阅读旧新约相关的经文来辅助诗词的内容和观点,甚至考查经文背景和借助注释书来探讨经文的意义。 之后,写词者须构思格式、段落;以现代词汇表达,或反映中庸立场;考虑写诗词的所在地、诗词的对象、功能和场合等关键问题。更重要的是:能认真藉着诗词,描述和表达上帝的属性。 作曲者:来到旋律创作的层面。同样的,作曲者需要阅读多遍歌词,甚至背诵,使熟悉的歌词不断在身、心、灵里酝酿,加强创作歌词的深度和内涵。作曲者应反复阅读诗词里的核心、高峰、转折点(若有)、词句对比、每一行字轻重字眼的秤量、是否符合圣经、有没有扭曲上帝的属性等因素。完成以上的步骤后,接下来要开声阅读歌词。阅读的语调和速度,能提示旋律的音阶高低和节拍形式。这里建议每一次以不同的语调和速度阅读,作曲者应关注: 一、语调和速度能否清楚表达上帝的属性和信徒的信仰情操? 例一:<路加福音>15章22至24节“浪子回头”的对话。你认为,父亲会以什么语气指示仆人?“父亲却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他们就快乐起来。” 父亲不可能使用藐视,或讽刺的语气指示仆人,而讥讽小儿子归来。这样的阅读语调会贬低父亲的角色,也直接抹杀上帝的属性——父爱。阅读语调可使用稍微急促、且偏向高音来表达高兴的情绪及迎接小儿子回归。这样的表达比较合逻辑,也比较人性化。 例二:小儿子也不可能以轻浮的语气,求父亲赦免。小儿子落魄后,想起怜悯和慈祥的父亲,知道自己得罪了父亲;因此,他对父亲恳求赦罪的语气是诚恳、痛悔的。“儿子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路15: 21) 在这里,阅读语调低沉的成份比较多,速度较缓慢。使用不同的语气表达同样的内容,会产生不同的语调和速度,但整体的表达和描述差异不大。若我们多观察崇拜中认罪诗歌,或认罪的礼仪诗歌,其语调和速度会比较偏向低音域和低速。拿捏阅读语调和速度的诚恳度高,诗歌就能表达出属灵生命的光景,且能使歌唱者遇见上帝。这就是尽心、尽性、尽力的事工。 二、选择固定旋律的音程范围,或自由音程。选择音程大,如11度(do 到 mi)的音程,能加强旋律情绪浓郁及给予很大的张力,唱者可表达得更深。若音域设定在8度之间(如《普世欢腾》),情感的浓度和张力不比逾11度音程来得浓和有张力。以《奇妙十架》(When I Survey...
报道:简永裕牧师(《南钟》主编) 3月19至21日,年会教牧学校在槟城的马来西亚酒店进行。大部分教牧同工入住马来西亚酒店,部分年轻的同工则入住五洲酒店。是次教牧学校最特别的地方,即所有讲员都是年议会的教牧同工。 首日下午三时,教牧学校以圣餐崇拜为开幕礼,主席是周隆捷牧师。吾会会长——郭汉成牧师引用<诗篇>23篇来传讲信息,勤勉所有同工要记得耶和华是我们的牧者。大会安排了两个时段,在郭会长、周隆捷牧师和廖克民牧师带领下,众人一同讨论教牧手册的各项细节,积极回应、发问和讨论,长达四个小时。 次日,大会安排了三场分享交流会,分享者都是教牧同工。第一场于早上八时三十分进行,主题是“新工场”,由万富奇牧师主持。首位分享者是美佳堂的刘家盛传道。他是新丁,分享个人过去数月还在适应传道人的身份和面对开拓布道所种种挑战的过程。令他欣慰的是,有主理牧师给予指导,是个祝福。第二位分享者是拥有四十多年牧会经验的林银维牧师。她认为,离开旧工场之前,牧者要交代清楚和祝福新同工;来到新工场后,牧者要少说话,多祷告、探访和关怀羊群,与新的弟兄姐妹建立关系,并以仆人的心肠牧会。第三位分享者是林加道牧师。他认为,去新工场之前,要调好个人心态,随遇而安;搬迁时,要分类好物件,以免出乱。他也强调,在孩子面前要活出牧者的形象,带出盼望。第四位分享者是牧会二十多年的李立福牧师。他分享个人迁至新工场的搬运经验,已达专业水平,让众人受惠良多。最后一位分享者是周隆捷牧师,他说一到新工场,自身首要任务是探访教会所有的弟兄姐妹。五位分享者皆从不同角度分享新工场的经验,供其他教牧参考,体现彼此学习,补己不足的精神。 第二场分享交流会始于早上十时三十分,主题是“退休”,由雷德瑞牧师主持,特邀张焕祥牧师、陈观凤牧师及何汉寅牧师分享个人经验。何牧师即将退休,他指出,根据年会规则,他必须退下,但并不因此停下侍奉,连家人也鼓励他继续侍奉。他退休后,会留在原有的教会,祝福新牧者。今年才退休的陈牧师认为,退休生活是个祝福,她还以“睡到自然醒”来形容。她直言,若个人能多活二十年,就要做好内外准备,外层包括经济、医疗、居所和人际关系等;内层包括加强正面心态,除去负面心态。她也忠告晚辈:要忠心侍奉、自我成长、坚持忍耐、靠主得力。已七十四岁的张牧师退休多年,仍持续牧会。他为自己能退休而感恩,退休的日子也挺好,惟他退而不休,继续善用时间参与侍奉,避免无所事事。 午餐后,二时至晚餐是自由活动的时间。众教牧放松心情,去槟岛各地游玩,如观赏古迹、品尝美食和购买土产等等。 第三场分享交流会始于晚上八时,主题是“压力”,由何汉寅牧师主持。他邀请郑建发牧师分享自己在压力下患上躁郁症的过程。郑牧师表示,面对疾病,个人要靠主的恩典,要接受辅导和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还有自己要立志走出来。曾患忧郁症的庄进福牧师分享其心路历程:学会饶恕后,他不药而愈。 最后一日(3月21日)进行第四场分享交流会,由郭会长主持和说明年会事工的行政问题,目的是要改善和提升行政素质,以便将来更有效地处理行政要务。上午十一时是总结和闭幕典礼的时刻,教牧学校在此画上圆满的句号。
报道:张加爱、郭进明牧师 4月8日(日),以赛亚事工培训学校迎来第二十届结业典礼暨创校二十周年的大型感恩庆典。庆典晚宴在吉隆坡陆佑路中国学校的大礼堂举行,许多牧者、本校二十年来的结业生和讲师们纷纷到场,共同见证本校历经二十年的辉煌时刻。 举办庆典是为了感谢上帝这二十年来的带领,让以赛亚事工培训学校可年年开课,并培训更多基督徒青年在这时代为基督发光发热。大会也希望通过感恩晚宴,让各届校友彼此认识、联系。二十周年的意义非凡,大会特意出版二十周年的精美纪念特刊,让各届校友(一至二十届,共四百四十五位)互相了解,也将这历史的一刻以文献记录,与众人分享喜悦。 大会也藉此机会筹募基金,让清寒子弟有机会在本校受训,扎根在主道上,达成目标。感谢上帝,通过筹募活动,大会共筹集认桌近九十桌(每桌六百令吉)和贺仪RM 48, 170.00的款项。在此特别感谢何约翰伉俪过去几年,甚至计划未来为每一个学生资助三百令吉的学费,值得一记。 感恩的是,筹委们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尽心、尽力地筹备晚宴。为了宣传,大会除了让每届校友代表录制影片,细诉当年在校的回忆录、学校对个人现在和未来生活的影响,也摄录一些讲师、教务主任、历届会长对本校展望与前景的祝福,并发布在“以赛亚学校二十周年感恩庆典”官方的面子书上,让外界更认识本校。 约八百人出席晚宴,来自全马各地。结业生和校友们穿着大会设计的衣服,依序进场,场面壮观。接着,全体师生、历届会长聚集在舞台上,进行切蛋糕的仪式和拍下近三百人的全体照。历届学生在晚宴中献上舞蹈及诗歌,为晚宴增添不少色彩。第二十届毕业生也不负众望,不仅献唱诗歌,更在戏剧中模仿以赛亚事工培训学校的讲师们,为来宾带来不少欢笑。 晚宴庆祝创校二十周年,也着重于第二十届以赛亚学生的结业典礼。新届结业生共有三十三位,皆来自我国各牧区。完成三个月的课程后,他们在所有来宾见证下,正式结业,并得到牧者们的祝福与差遣。 以赛亚事工培训学校能够成立,是基于1997年大专事工与青年事工部第一次会议中提呈1997至2000年的四年事工计划;1999至2000年,初步设立定点,或巡回培训学校,以培训大专生。有关计划获得接纳,直接隶属于青年事工部,因要发展、培育更多基督徒委身和回应神的呼召,当时的高传隆会长和主任等人,便命名为“以赛亚学校(Isaiah School)”。 从2006年开始,在莫泽川会长、牧职部同仁的建议和推动下,以赛亚学校除了继续巩固为期三个月的“信徒成长之旅”,也在三个月内安排两个星期的密集课程,对象是本处传道、校友及愿意再进修的弟兄姐妹。在提升过程中,以赛亚学校改名为“以赛亚事工培训学校(Isaiah Training School)”。 今年,本校为第二十届课程做出新的尝试。由于马来西亚神学院空间不足,进行扩建中;与此同时,总议会向本校发出邀请,到其名下的营地进行培训事工。经郭汉成会长、郭进明牧师与牧职部同仁商讨后,一致同意今年尝试在四个地方进行培训,包括金马仑祈福卫理中心、波德申卫理中心、马来西亚神学院(芙蓉)和吉隆坡卫理大厦。 未来,期盼以赛亚事工培训学校能够发挥特色,继续陶造一批又一批的新生,以落实大卫王的祷告:“他服侍了这个时代的人。”祝以赛亚事工培训学校从一而终,贯彻全人装备与塑造的理念,把许多佳美的价值观注入学员们的生命,为这时代带来创变与改造的义果。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