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August 2018

年会乐龄团契捐款给“马来西亚希望基金会

6月28日下午,年会乐龄团契在年会办公室捐款六千令吉给“马来西亚希望基金会”,由甲洞国会议员——林立迎律师代收。 左起为年会会友领袖——李祖国、年会乐龄团契副会长——黄永顺、郭会长、林立迎国会议员、年会乐龄团契会长——黄松生、年会副会友领袖兼甲洞堂会友领袖——林志强和林议员政治秘书——蔡宗荣。

视察美门总部建筑工程

6月30日中午,本人与美国“Goodwill Community Foundation”的委员视察兴建中的美门残障关怀基金会(总部)。建筑工程进行顺利,美门残障关怀基金会计划明年3月3日下午三时进行奉献典礼。感恩的是,“Goodwill”已奉献一百万美金为美门总部的部分建筑费。

出席钟恩雄牧师的婚礼

7月7日上午十时,本人在加影堂出席钟恩雄牧师与叶美虹姐妹的婚礼。本人当天主持证婚礼,陈观凤牧师襄礼和朱恩年传道证道。从2018年起,钟恩雄牧师就任加影堂主理。 左起为加影堂执事——叶立文、林崇恩传道、陈观凤牧师、一对新人、郭会长和朱恩年传道

年会外劳和难民福音事工

7月17日早上十时三十分,本人在卫理大厦六楼会议室,与相关人士商讨年会外劳和难民福音事工。过后,我们到碧华楼享用午餐。 前左起为“国内原住民、外劳与难民福音事工”主席——李祖国、郭会长、尼泊尔卫理公会财政——Subhas Thapa牧师和年会宣教部主席——莫泽川牧师。

甲洞美门中心慈善嘉年华

7月21日上午十一时,本人出席甲洞美门残障关怀中心举办的“真心关怀”慈善嘉年华。由本人、杨巧双副部长、林立迎国会议员、美门副总干事——潘银珠和甲洞美门管理委员会主席——蔡宗荣致辞。杨巧双国会议员以我国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副部长的名义,捐助一万令吉给甲洞美门中心;林立迎国会议员则捐助五千令吉。 左起为郭进吟教区长、林立迎国会议员、郭会长、杨巧双副部长、蔡宗荣、莫泽川牧师和饶家发牧师。

昔加末堂“爱乡苑”社区关怀中心开幕典礼

7月27日下午五时,本人为昔加末堂“爱乡苑”社区关怀中心主持开幕典礼。吉隆坡福建堂奉献二万令吉为“爱乡苑”社区关怀中心的发展基金。 左起为吉隆坡福建堂会友领袖——钱本华、吉隆坡福建堂主理——何榕生牧师、郭会长、昔加末堂主理——林银维牧师和昔加末堂会友领袖——陈威荣。

淡边堂设教九十五周年感恩崇拜典礼

7月29日早上十时三十分,本人出席淡边堂设教九十五周年感恩崇拜典礼。 左起为淡边堂执事会主席——曾焕泉、执事——陆畐鸣、执事会文书——张俊荣、会友领袖——蔡增影医生、郭会长伉俪、淡边堂主理——张世杰牧师、执事——叶林生、卫理妇女会会长——吴丽明和执事——温汉基。

南部教区移交捐款

7月29日下午,南部教区在加什堂的交流会上,移交捐款给“马来西亚希望基金会”,特邀我国能源、工艺、科学、气候变化和环境部长——杨美盈(峇吉里国会议员)代收。愿上主继续赐福她胜任所有服侍岗位,为国贡献。

与国会议员交流

8月1日晚上,本人与吾会其他七位牧者、十三位会友,在碧华楼和尊贵的六位国会议员用餐,并移交三十五万令吉给“马来西亚希望基金会”,由郭素沁部长代收。原产业部长——郭素沁(士布爹国会议员)、霹雳州议长——拿督倪可汉(木威国会议员)、林财耀(诗巫国会议员)、俞利文(古晋国会议员)、黄灵彪(泗里街国会议员)和Mordi Bimol(Mas Gading国会议员)皆是座上宾。过后,我们回卫理大厦进行和谐的交流会。

代祷

 文:刘世尧(砂拉越卫理神学院讲师) 牧师,有一位朋友在电话里叫我为他所关心的一个人祷告,但他说名字和需要都不方便告诉我,那我要怎么祷告? 答: 这很有趣,是很大的挑战,也是我们经历圣灵奇妙的带领和神迹奇事发生的契机!我的经历和心得是: 一、我们先来到上帝面前求得洁净。你可以这样祷告:“天父阿爸,孩子来到祢施恩宝座前,求祢独生子主耶稣基督的宝血洁净我的罪污和软弱,也求圣灵光照指引我的灵性和悟性,使我有知识和智慧的言语,能正确地按(某人)的需要为他祷告,使他经历祢的大爱同在、大能帮助、大恩开路,奉主耶稣的圣名祈求,阿们。”安静片刻,听天父有什么回应,留意有何经文,或圣经的故事图像出现在你脑海中,或圣灵赐予的特殊感动和意念…… 二、按圣经所启示人的普遍基本需要祷告:主耶稣在教导门徒们祷告时(通称“主祷文”),已把人类基本的需要和关怀都说出来了。特别是主祷文后半部的三个祈求(太6:11-13)。 •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凡衣食住行、财物、身体和工作方面的需要,我们求上帝供应。 • “赦免我们的罪,如同我们饶恕得罪我们的人”,这反映人心和道德方面的需要,涉及灵命、精神、思想、情感、意志、言行,各方面与罪恶交战的痛与苦,包括个人,或集体的自我中心引起的破坏和破裂关系。我们要恳求上帝赐下饶恕、医治释放,以修复关系,成就和好/和平,走出阴霾、控告和捆绑。 •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我们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面对每日的遭遇,包括来自他人、环境、文化、魔鬼的各样试探和考验,以及凶恶、困难、打击和问题。我们要恳求上帝保护、帮助、拯救我们,赐下转机、出路、突破和成就,更赐给我们平安和喜乐。 三、按圣灵光照人眼前的特殊需要祷告:由于对方不便透露姓名和具体的需要,我们除了按以上第二点所说的,亦可照一般人三方面的基本需要代祷。代祷的过程中,若你感觉心中有个特别(甚至强烈)的感动,要为那人某方面的需要祷告,你就按圣经关乎那领域的原则、经文和给予你的亮光,为那人祈祷,如<以弗所书>6章18节所说的:“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并要在此警醒不倦,为众圣徒祈求。” 当你为对方的亲友祷告时,<约翰福音>5章记载,主耶稣医治一位病了三十八年的人,这故事,或图像出现在你心中。你就相信,这应该不是偶然,而是圣灵微妙的感动。当然,我们要继续谦卑、依靠圣灵的指引,谨慎应用这感动,化成智慧又合宜的祷文,来造就、安慰和劝勉人。 你也可以这样祷告:“天父啊,当我在为这朋友祷告时……我的脑海中出现祢的话语,就是恩主耶稣在安息日医好一位病了三十八年的人。父神啊,若这朋友像那在池旁的病人无助许久了,求祢现在就透过各样方式向他显现……让他经历祢同在、医治、恩惠,获得身心灵的安息。不管他的‘病’是肉体、心灵,或婚姻、家庭方面,求祢按他的需要彰显祢的能力,使他经历<诗篇>103篇所说的:祢赦免他的一切罪孽,医治他的一切疾病,救赎他的命脱离死亡,以仁爱和慈悲为他的冠冕;祢用美物使他所愿的得以知足,以致他如鹰返老还童!阿们。” 祷告后,你可以问对方:“听了我刚才的祷告后,你觉得对那人有何特别的意义吗?你觉得天父要对你那位朋友说什么吗?”他可能会对你说:“哇!你怎么知道他需要婚姻方面的医治啊?!这正是他的困苦,没有安息啊!”如果是这样,我们就继续朝这方面代祷,且跟进关怀。若他说,没什么特别的感动,那也没关系。我们就说:“让我们继续为他代祷吧!” 愿上帝使用你成为代祷勇士!

宣教禾场,咫尺之遥

文:李祖国(年会会友领袖) 散聚之民,大门前宣教契机,马来西亚个案 散聚之民(Diaspora)是指因工作、战争、天灾和其他原因,不在原生地生活的人。在圣经和教会历史里,我们看到他们成就了宣教使命,如“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徒8:4)随着人口移动,加速了福音传播,跨文化宣教事工不一定局限于千里之外的禾场,他们可能是住在我们中间的邻舍。 我的散聚之民经验(My Diaspora Experience) 1980年,我在加拿大大学深造。 在校园第一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马来西亚是多元种族的国家,来到这里,才知道加拿大才是世界的大熔炉。置身在大学中心的迎新活动里,看着各国的展览摊位,有让我们仰视的白人同学,来自东西欧各国,也有和我们印度同胞长得一样乌黑的非洲同学之摊位,穿得五颜六色,身体随着音乐扭动,载歌载舞,好像过节般。转角处,我看到熟悉的几个中文字“中文基督徒团契”(Chinese Christian Fellowship, CCF),有点喜出望外,如在异域里找到亲人般!香港的弟兄以港式英语吃力地招待我,为替他解围,我用粤语和他交谈,他惊叹地称赞我:“你是‘马来’,点解识讲中文(广东话)的?好犀利啊你!”这种他乡遇故知般的温馨,牵动人心。 我在加拿大是Diaspora,散聚之民!中文基督徒团契有来自港台、新马、印尼、中国、洪都拉斯的弟兄姐妹。大家离开遥远的故乡,在极寒冷的加拿大求学,多了几分温暖。主日,我们分布在不同的“白人”教会,成为他们的国际“会友”。他们搞不懂我们有中国人的长相,却是马来西亚人!教会很多家庭都很爱护和关心我们,常在周末请我们到家里吃饭,也因文化差异,闹了很多啼笑皆非的尴尬事,这样的情谊维持至今,实在非常难得。 星期日,我住的城市没有公交车,每次得步行半个小时去崇拜;冬天风雪交加,零下二三十度时,就得步行一个小时。有次,我们在白茫茫的风雪中到教会时,都冻僵了,便坐在台阶上解冻,满脸通红。刚好牧师经过,他知情后,叫人给我们热咖啡取暖。他在讲台上说:“我今天看到神蹟,每一个主日,竟然有一群中国学生在风雪中,不顾安危地步行来教会敬拜上帝。”教会从此有了载送留学生的服务。很多留学生年纪轻轻,就得承受各样冲击:文化差异、语言隔阂、功课压力,经济不好的还要打工挣钱,从一个受家人呵护的舒服区域,进入凡事要独挑大梁的未知区域。 感恩的是,加拿大教会和弟兄姐妹真挚的关怀,帮助我们很快适应新生活。我有很多同学因教会的关心和爱护而成为基督徒。美国和加拿大是移民天堂,美国梦(the American dream)吸引了很多追梦人投奔美加。当地教会纷纷向新移民(diaspora)传福音,八九十年代,新移民教会以族群教会的模式,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北美洲各城。港台和韩国教会派遣传道在会友移民的地方设堂,继续牧养他们和向新移民传福音。 散聚之民在马来西亚(Diaspora in Malaysia) 自建国以来,我国稳健成长,已是全民就业,且是世界第二十三大的外贸国。我国人口只有三千两百万,不足以支撑制造业、建筑业、农业和服务业所需的庞大人力资源,须招聘外国劳工。我国致力成为区域的高等教育中心,现有逾百所大学、高等学府和十七万留学生。早在十九世纪的英国殖民地时代,政府已从印度、斯里兰卡和中国大量引进劳工,开采锡矿和在园坵工作。有一些印度人在印度受训为公务员后,派来本地。当今大马基督教卫理公会的三一年议会、淡米尔年议会和华人年议会,都是散聚之民宣教的成果。...

这时代如何“讲”神的属性?

 文:叶德宗博士 活在后现代主义的时代,难免会受后现代主义思维影响,后现代主义提倡“反对绝对定义”。由此,我们的社会就产生多元现象,进入我们的教会。 后现代主义标榜无绝对真理的存在,然而,圣经是绝对的基督道理,这两者各不相容;各种主义都是暂时的,而基督的道理永恒不变。 这类思想可能出现在崇拜中使用的歌词、讲台信息、教会对社会的观点和处事理念中。 今天,教会接纳初信者的过程中,初信者会把其原有的思想概念融入教会生活,因此,信主已久的基督徒必须有效建立初信者的属灵生命,这是任重道远的使命,就从初信者受洗时,我们见证他们作出信仰的宣告、接纳和承诺扶持他们的属灵生命开始。有鉴于此,教会崇拜中的诗歌歌词如何讲述神的属性,直接影响初信者如何认识神,这是成熟信徒须承担的部分责任。 圣诗歌词是以文字来表达信仰观,陈明基督的道理;以有限的文字表达基督无限的福音,圣诗歌词承载基督的道理,就能建立信徒的属灵生命和使人生丰富。犹如<诗篇>是犹太人的歌集,尽是颂赞、祷告和敬拜神等。<诗篇>伴着犹太人的属灵生命成长。同样的,崇拜中的诗歌能建立我们的属灵生命。 教会诗歌的功能是颂赞和感谢上帝,以基督的道理劝诫人和彼此教导(西3:16)。 有些诗歌开始的内容写得很好:“我们是属于神,在神里面有福份。”歌词认定我们在神里的身份和神给予我们的福份,我们知道自己属于神,是因神先向我们显现祂的救赎大爱,藉着耶稣基督把我们从罪恶中赎回,这去向是从上往下。因此,我们能在神里得享祂的福份;得以来到祂的殿中俯伏、敬拜祂,是因耶稣基督的救赎功劳。耶稣基督启发我们与父神和好、敬拜祂,这去向是从下往上。 接着,歌词来到:“只想……在神的殿中……”。“只想”的字眼,削薄了人敬拜神的渴望。“只想”,含有想法,却无行动。诗人大卫以肯定和渴望神的语气显明自己敬畏神,如<诗篇>5篇7节所示:“至于我,我必凭祢丰盛的慈爱进入祢的居所,我必存敬畏祢的心向祢的圣殿下拜。”倘若歌词使用“我必……在……殿中……”,更能激发和巩固歌唱者们在神殿中敬拜祂的渴望。 下一句是我们对神做出肯定的回应:定睛在祂的荣美。“祢从有野食之山而来,有光华和荣美。”(诗76:4)英文圣经(ESV)是:“Glorious are you, more majestic than the mountains full of prey.”英文经文大意是“光华和荣美全是祢的,远超过山上的猎物。”...

访缅华卫理公会之牧——胡丽羡牧师

采访:甘慧仪 / 整理:黄珍琳 来自缅甸首府——仰光的胡丽羡牧师,是第三代基督徒,侍主已十六年。 她二十岁那年(1984)考获仰光大学地理学系的学士文凭后,投入社会就业。工作十多年后,即1996年12月,缅甸基督教传道人训练中心(“缅训”,缅甸基督教传道人训练学院前身)的创办人——童铭惠牧师,来到丽羡所属的堂会,分享中心事工的异象。童牧师鼓励丽羡进修神学,惟她顾及年长的寡母,犹豫不决。直到翌年6月,丽羡大姐从新加坡返国后,与母同住;7月7日,丽羡在传道人训练中心报到,接受为期五年的课程。缅甸多数华侨不谙中文,丽羡第一年上中文课,后四年接受神学装备。 在缅甸,能操流利华语者在各行业比较吃得开。完成神学课程后,已届三十五岁的丽羡想为自己筹算更好的出路,而当华语导游的薪金看来相当诱人。不料,她教会的代理牧师因车祸身亡,群羊顿失牧者……胡母以泪度日,一直询问自己的孩子:“教会没有牧师了,我们该怎么办?”眼见母亲如此爱主,丽羡便重拾初心,献身为神使用。2004年,丽羡传道在母会——仰光的甘马育卫理公会牧会,两年后按立为牧师。 克难牧羊 2014年,下缅甸卫理公会差遣单身的胡牧师到万宏牧会。还没到万宏,胡母就过身了。胡牧师伤心欲绝,失去母亲的支撑后,她介怀牧职每个月仅五万缅币(约四十美金)的薪俸……想转行当导游的念头又起。幸亏,胡母留下仰光老家的一间大屋子;胡牧师的手足们取得共识,每个月以一百万缅币(约七百五十美金)将其中一间大房出租给房客,并给予胡牧师四分之一的租金,纾其窘境。胡牧师不再三心两意了。 位于中部南佤邦的万宏(自治区),与泰国接壤,是缅甸四个特区之一。万宏相当偏僻,电流和通讯等公共设备乏善可陈。胡牧师初来,无法与当地多数操佤语的居民沟通;幸有万宏华人卫理公会的两位年轻传道担任其翻译员,她也努力掌握佤语。每早起床后,胡牧师先来到主前,倾听主语。完成探访事工后,她继续祷告,从神支取所需的能源。在城市长大的胡牧师花了六个月,来融入当地生活。 万宏华人卫理公会现有逾八百名会友,约两百人固定出席主日崇拜,以青少年为主。胡牧师上任前,堂会缺牧已有一段时日,所以,信徒特别尊重她。胡牧师感恩的是,信徒们不只履行十一奉献的责任,更将难得的柴、米、油、盐,以十一比例奉献给教会。胡牧师也简述自己的牧养策略,即引领会众继续在主里学习神的话语和实践十一奉献的教导;鼓励所有会友重视教育,让孩子到外地求学。 卫理精神,二国同志 据胡牧师所述,下缅甸卫理公会(Methodist Church, Lower Myanmar)有两间教会(万宏华人卫理公会为其一)和三间布道所;两位牧师(包括胡牧师)和六位传道。下缅甸卫理公会长期进行的福音事工与吾会颇有溯源。 2000年,在万宏教会同工见证下,时任吾会会长的高传隆牧师、宣教与布道部(现已分部)主席——黄敬映(现为传道),开始在当地统筹建立华小的事工,建筑费由吾会资助,鲁金兰传道负责招聘基督徒教师。教师们可同时教书和传福音;学校采用的中文、英文、缅文、数学和其他科目等教材本,全来自中国。信主的毕业生已高达99%。吾会与下缅甸卫理公会继续合作,在万宏建立四间华小。不久,万宏政府接收这五间华小,充当政府学校;执教的师资中,现有两位是传道。 万宏的中学生不分性别,皆受军事训练;他们上午服完兵役,下午上课。胡牧师坦言,牧者无法进校展开校园福音事工,但在校(前身是华小)执教的传道可邀请学生出席教会的儿童主日学和才艺班。凭藉传道与学生保持联络的优势,不致断了教会向学生传福音的渠道。这些毕业生大多品行优良,给予万宏政府良好的印象。 尽管如此,教会始终面对严峻的问题。因地区条件特殊,万宏政府勒令当地所有少年每个周末到政府办公室和高官私邸内打杂,致使他们无法在主日崇拜,连带影响教会栽培下一代中流砥柱的愿景。迫于时势,胡牧师日夜兼程,不辞劳苦,配合少年人每日的空档时间,到他们家提供个别牧养、指导的建立事工。 简言之,万宏政府没有敌视教会,故,吾会能顺利在万宏建堂和传扬好消息,塑造出儿童和青少年向上的生命。从二十多年前开始,吾会落力建设当地的布道与宣教事工,承担一切费用;如今是每个月奉献一万二千令吉,作为下缅甸卫理公会牧者的薪金和教会的开销,胡牧师也从中受惠。可说,建校和建堂是吾会与下缅甸卫理公会合作最显著的成果。 展望未来,循序渐进...

年会“创变者”千人青少特会

 报道/摄影:黄珍琳 6月15至17日,一千一百八十三人齐聚马六甲金沙湾度假村,参与年会青年事工部主办的“创变者”千人青少特会;旨在唤醒青少年人生命的热诚,转变观念和态度,影响社会。 15日下午一时三十分,年会会友领袖——李祖国弟兄表示,耶稣基督是最大的创变者,近代人中可包括卫理宗创办者——约翰•卫斯理和我国首相——敦马哈迪•莫哈末医生。因此,基督徒要积极在社会中发光当盐,见证上帝的恩典。语毕,吾会会长——郭汉成牧师(博士)奉圣父、圣子、圣灵之名宣布:年会“创变者”千人青少特会就此开始。 下午二时三十分,郭会长以“想当年John Wesley”(可12:28-31)为题,简介约翰•卫斯理生平事迹。约翰•卫斯理一生热心爱主、广传福音、依靠圣灵和按部就班地行事;他幼时曾在火灾中获救,父母视他为“从火中抽出的一根柴”,后在伦敦阿尔德门街重生。会长鼓舞会众延续约翰•卫斯理以“全世界为我牧区”的服侍精神,为主所用。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公民教育与活动领导学系教授——谢智谋博士(小谋老师)是大会两场讲座会的主题讲员。谢教授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体验教育与冒险治疗博士,常藉冒险教育和冒险治疗,引导许多学生走向正途。他荣获台湾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大专优秀教师(2010)、美国体验教育学会卓越实践家奖(2016);著有《登峰:一堂改变生命、探索世界的行动领导课》。 第一场讲座主题是“恩典中的刚强”(林后12:7-10)。自认是职场宣教士的谢智谋教授坚信:信仰要与生活紧密相连,基督徒能改变世界。谢教授将主题信息分成三个阶段,即苦难中的恩典、够用的恩典和恩典中的刚强。来自家暴环境的他,成长过程坎坷,于1992年12月成为基督徒。他坦述自己的登山经历,勉励营员让神的荣光照入个人生命的裂缝,行在光明中,时时紧靠上帝,向标杆前进。 在第二场讲座“恩典中的行动”(太9:35-38)中,谢教授表示,人因神得以刚强。因着恩典,信徒须付诸行动、担起社会责任,以进一步认识神。耶稣在世时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和为人医病。当代教会的复兴,必须能影响和改变这社会。谢教授呼吁青少年人要到宣教工场扩展神国,收取福音的庄稼。此外,信徒要时常祷告,思考神对这世代的心意,以神的眼光来看看世界和帮助人。 大会有八场专题讲座,青年组四场,少年组四场。青年组专题一的讲员是杨巧双国会议员。杨议员曾任雪兰莪州议会议长,现为吉隆坡泗岩沫国会议员,著有“Becoming Hannah: A Personal Journey”。她说,激发个人热忱的方法,是找出神给予自己的使命,让生命充满奇迹。少年组讲员是“YouTuber”——林大咏弟兄(林BIG咏),其“YouTube”频道已吸引逾百万人订阅。他分享自己全职投入此行业的点滴,以作品委婉地传递信仰信息。 马星集团总执行长——拿督河汉生在青年组专题二的讲题是“热衷于成为创变者”(Passion To Be a Change Maker)。他提醒会众,做生意要有诚信、过纪律/健康的生活和维持热忱的心态。年会会友领袖——李祖国弟兄建议会众进入职场前,勤读书、有理想,做好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 身为少年组专题二、青年组专题三和四的讲员,柳子骏牧师是台北复兴堂的主理。他以亚伯拉罕谎称撒拉为其妹子的史事,带出其心路历程。他在专题三中,传递三项要点:控制情绪是神开始工作(王下5:10-11);不照自己意思行是神的工作法则(王下5:11-12等);付上代价,神才能完成计划(王下5:14)。在专题四“从心合一”(玛4:5-6)中,他藉“教会的典范转移”图表传递其心里负担——X和Y世代能从心合一。他激励营员主动接触新事物,成为有趣的人(罗12:2)。...

年会乐龄营

报道:许家齐 年会第八届乐龄营如期在6月6至8日,假万津摩立黄金海岸国际度假村(Gold Coast Morib International Resort)举行,由中四教区的巴生堂乐龄团契协办。本届主题是“黄金岁月:过去、现在、未来。” 开幕礼由年会乐龄团契首任指导——陈观凤牧师主持。陈牧师去年年尾在年议会上荣休,并受委为年会乐龄事工指导,相信她能尽力带动年会乐龄团契“完成主在我们生命中的计划”(节录其献辞)。陈牧师藉<约书亚记>14章9至15节的经文,指出我国人口老化的事实,但老年人要兴起如我国高龄九十三岁的首相——敦马哈迪医生,还有能力治国。陈牧师鼓励长者别小看自己,晚年仍可达到人生高峰,显得高贵、有价值。 本届讲员是乐龄营历届以来最多的一次,即杨锺禄教区长、凌向明教区长、郑建发牧师、马神院长——萧帝佑牧师(博士)和饶家发牧师。可贵的是,牧者们讲题不同,共为长者上了七道菜,各有特色。 杨锺禄教区长是主题讲员,可惜只有一堂课。他说:“金色年华——过去、现在、未来都是神设计的人生,是成功的。“他举出五位长者九十岁时,都还活跃于自己的领域,诚然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他强调,活着是恩赐,基督徒更高的目标是使普世万人得救;但愿长者们能自强,活得老而有用。 共有二十四人报名参与诗歌独唱比赛,最年轻的五十二岁,最年长的八十四岁。至于团体舞蹈,只有五队参赛,毕竟从练习舞步到拣选舞蹈服的过程要费一番心力,能上台确实不易。诗歌独唱和舞蹈比赛的成绩是: 诗歌冠军 范素萍姐妹(麻坡堂) 歌名:爱、喜乐、生命 亚军 曾救恩弟兄(八达灵新市镇堂) 歌名:求主满我杯 季军 苏文良弟兄(吉隆坡福建堂) 歌名:神的应许 舞蹈冠军...

齐来建立新马来西亚

当新的领导层上台时,他们要面对各方多面的要求。有人期望他们大刀阔斧,一把火烧掉前任领导的事业,毕竟已改朝换代!但也有人期望新领导团队继承前朝事业,继续发扬光大。 若你是新领导层的一份子,你夹在中间,前后都是敌人,真是左右为难,吃力不讨好。我们可以想像当事者遭四面埋伏,满地地雷,如同羊进入狼群,随时会被吞吃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中,任何新领导层都需要冷静,有清醒的头脑,能分辨是非,明确方向,再度出发。 当马来西亚经历2018年5月9日的全国第十四届大选后,新政府面对的挑战可不少:要立刻改变问题政策,要调整行政管理方式,要更新传统做法,要逐渐变动人事问题等等。问题是:不少人民期望立刻看见成果。这可以吗?可能吗?实际吗? 让我们继续守望祷告,祈求上主赐福这个国家,愿祂的慈爱和恩典普遍临到全民身上,使我们和睦同居,平定安稳,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发展经济。 当我们庆祝8月31日的独立日和9月16日的马来西亚日时,我们要重申爱国之心,当个奉公守法的好公民,在社会中发光作盐。 让我们继续祈求上主: •  粉碎恶者的计谋,败坏恶者的魔力; •  拦住心怀恶念,整天以宗教和种族名义破坏国家团结的人; •  赐福国家机关和公务员,热烈推动新马来西亚的理念; •  新政府坚定维护国家宪法至上的主义,保障人权,确保宗教自由;   愿上主赐福我们的国家。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