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来西亚论述
马来西亚国民没有在新政府成立一周年之际大事庆祝,出奇平静,让我有点意外!

马来西亚国民没有在新政府成立一周年之际大事庆祝,出奇平静,让我有点意外!
还记得去年5月9日(5月10日凌晨),由九十三高龄敦马哈迪领军的希盟,成功击败执政一甲子的国阵政府,改朝换代,掀开马来西亚新的篇章,当时举国欢腾,情绪沸腾。毕竟对绝大多数马来西亚人(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和伊班人等)来说,推翻腐败、臭名昭彰那吉领导的国阵政府,是全民的“最大公约数”。对已绝望的人民来说,这是第一次感受到人民真的可以“当家作主”!
马来西亚政权和平转移,高度展现了人民的民主素养,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
国人对新政府充满期待,爱国情绪高涨,得知国债高达一兆令吉后,国人更发动捐款救国运动,政府配合民意,旋即成立马来西亚希望基金会,好让人民与国家共渡难关。华人年议会与各牧区配合,捐出三十万令吉,马来西亚基督教协进会(CCM)也捐了四十多万令吉。大马希望基金会总共筹获逾二亿捐款。
治国没有想像中容易!
令吉对美元每况愈下,油价没有下降,物价持续上扬,经济疲弱。希盟的竞选诺言,如废除大道遥遥无期。为减少国债,政府大砍大型基建投资项目,或重新议价,采取紧缩政策,加上中美贸易战的影响,让已疲弱的经济百上加斤。人民期待的好日子没有到来,从希望到失望。希盟政府亟需舒缓人民不满的情绪,不能一味公布接踵而来的好消息,而人民却无感。
2019年5月11日,华人年议会会友事工部连同律师团契和马来西亚神学院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在新政府成立一周年之际,在卫理大厦办“新马来西亚,旧政治”论坛,邀请了UCSI大学的教授——Tajuddin先生和国会副议长——YB倪可敏(卫理公会会友)担任讲员,并由天主教社会研究中心主任——Dr. Clarence Devadass神父和马来西亚神学院的郭晓鸣牧师(博士)回应。两位讲员分别提及致使马来西亚政治和社会的敏感课题:基于种族(马来特权)、宗教(自由)和母语教育(中文),宪法都给予回教和马来人特殊地位,加上种族政治的生态,这些课题很容易成为政党极其廉价的政治手段,在自己的族群扮演民族英雄,分化/瓦解种族和谐,制造猜疑与仇恨,从中得利。
马来西亚的公民社会包括教会,在新马来西亚诞生一周年之际,必须自动探讨和构建“新马来西亚的论述”,贯穿国家宪法和国家原则(Rukun Negara)的精神,共建一个包容(inclusive)、和谐、公平、公正、中庸、开放、民主、科技、繁荣、幸福和仁爱的马来西亚。在这过程里,国人应为大局着想,求存同异,致力于人民的最大公约数,将分歧搁置,等待时机成熟,差异就自然迎刃而解。国家当务之急,是要做大经济蛋糕,提高国民收入,拉近贫富差距,减轻生活压力,履行希盟竞选宣言;经济好,人民收入增加,将可“轻而易举”地推动任何改革,国家的破坏分子也将无从下手。
教会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如何在新马来西亚的处境里为主发光当盐,在亟需关注的种族关系里,教会有能扮演什么角色?在促进国民团结,鼓励各族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游戏,成为好朋友的教育领域和空间里,我们六十多所卫理学校可以扮演这个非常积极的角色。教会应在公共空间(public space)主动提倡建设美好的普世价值,建立爱心社会,关怀贫穷和弱势群体,弭除任何形式的歧视,看重品格教育等等,透过牧区在不同的社区里,发挥积极作用。
“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地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正如经上所记:‘祂施舍钱财,周济贫穷,祂的仁义存到永远。’那赐种给撒种的,赐粮给人吃的,必多多加给你们种地的种子,又增添你们仁义的果子……”(林后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