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July 2020

会长特区

自新冠病毒在全球爆发至今,我国实施“行动管制令”以来,本人原定的国内外活动和会议大多被迫取消,后以崭新的形式来主持/参与线上会议、线上活动和线上庆典等等。疫难期间,教堂无法开门,但主的圣工万万不可停! 根据政府最新的指示,从6月10日开始,我国进入复原阶段,以复原式行动管制令(RMCO)或Perintah Kawalan Pergerakkan Pemulihan(PKPP),来取代有条件行动管制令(CMCO),至今年8月31日。我国已允许人民跨州旅行和分阶段重新启动社会、教育、宗教和商业的多数活动。 基于政府提出非穆斯林宗教场所的要点,本人要花不少时间,藉“WhatsApp”(跨平台应用程序)跟总议会会督、吾会执行部和经济部部员沟通;藉“Zoom”(多人手机云视频会议软件)跟教区长和同工们连线开会。除了安排主日崇拜的视频和预备提供堂会援助金,我们也多番讨论礼拜堂开放的标准程序、探访事工和其他事工等守则。要一一厘清、定夺吾会可行与不可行的范围和行政细节,实在不易。敬请弟兄姐妹代祷,谢谢! 这里仅列出本人与教牧同工开会的动态。 五月,本人与吾会教区长、同工们连线交流(可见下图)。 六月,继续与教区同工连线交流(人物与五月相同,就不附图了)。6月2日,与北部、曼绒、近打、中一教区同工连线;6月3日,与中二、中四、中三、东部教区同工连线;6月4日,与南部、南中教区同工连线;6月17日,与教区长们连线。 6月23日,投入美门基金会董事部会议。 5月5日早上十时三十分,教区长会议。5月6日早上十时,北部教区会议。5月6日早上十一时三十分,曼绒教区会议。5月6日下午二时三十分,近打教区会议。5月6日下午四时,中一教区会议。5月7日早上十时,中二教区会议。5月7日早上十一时三十分,中四教区会议5月7日下午二时三十分,中三教区会议5月7日下午四时,东部教区会议5月8日早上十时,南部教区会议5月8日早上十一时三十分,南中教区会议5月22日晚上八时,三一年议会主催的交流会6月17日早上十一时,教区长会议6月23日早上十一时,美门基金会董事部会议

谈资讯社会教牧职事的更新—— 有关“水平组织”和“移动浪潮”的教牧神学研究进路

文:李成就牧师 作者简介:马来西亚神学院(STM)教牧学博士(2018年),专研互联网思维与实体团队对接;现为团队谘询顾问和多间神学院(STM、MBTS和TOS)客座讲师。 前言:时代“模子”的解析 论到教牧职事的处境实践,往往需要因时代的转变进行调适和更新,这让人联想到<罗马书>12章1至2节论述信徒迎向时代转折之际,应持有的信仰态度和心理素质:“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按照约翰•斯托得(John Stott)的见解,这段经文上半部是鼓励信徒在生活中侍奉神(活祭),下半部则论及如何持守神的旨意来回应世代的转折。斯托得认为,每个世代有如一个“模子”(Mold/Matrix),而人类天然的本性,是在不断地寻溯榜样来模仿,但对信徒而言,学效的榜样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即神永存的旨意。这旨意是善良、纯全,是神所喜悦的。1 笔者认为,人类历史文明无论发展到哪一个阶段,社会形态的核心基因——人性深层的渇求,却是始终如一。正如中国大陆互联网络著名的“天使投资人”2——王淳枫所言,互联网技术或尖端科技的尽头,最终显露出来的,无非是人性种种渇求的延伸;无论世界如何迅速地改变,最终还是得回到“创生中的原始状态”——人性的渇求。3 除此以外,宁波大学特聘教授——陈禹安,从事互联网商业观察多年,得以分析出,资讯科技近几十年来的发展看似眼花缭乱,但基本上是重复做同一件事——寻求和响往人性上得到满足,意即互联网生态表面上虽不再拘泥于固定模式,但最终是以人性的渴求为根本:“真正的互联网思想并不是天外飞仙,绝不会凭空而来。互联网思想是有根的,互联网思想的根就扎在人性上,扎在传统上。”4 基于以上论述,牧养神学提出的向度,若以针对人性的渇求为依归,自然能够建造出应合时代转折和同时对应耶稣时代的“模子”。 当今教会身为资讯社会的一份子,面对的张力明显有别于农业社会或几百年前的工业社会,因此,教牧神学研究之范畴,自然要再(或不断)提出一些新的研究议题。惟笔者认为,其研究结论除了不能陷于“利弊”二元分化的窘境,也不能过份着重于规范的原则定论。毕竟有关研究不是针对某间堂会、宗派或地区教会的临床实验,而是关注于牧养神学反思的脉络。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充当抛砖引玉之角色,为有意研究的教牧人员,厘定一些切入的向度。 一、关注“动态型水平组织”的教牧神学 资讯社会已为昔日依重传统“垂直”组织结构5 的群体带来张力,最明显的莫过于“父权式”或“传统权威”的组织领导模式,已面临逐渐瓦解的挑战。基于资讯科技不断革新,在Web 3.0趋势下6 成长的“数码原住民”7 ,已不再仰赖父辈所把持的资讯,而是更倾向于组织中的代入感。 首先,在Web 3.0趋势下成长的“数码原住民”,他们普遍依靠各种资讯移动或社交网络,与人保持联系。这是一种藉互联网科技渠道与虚拟网络群体紧密的联系模式,只要网线连接着,联系就持续进行。其次,互联网络用户在生活中,频繁出现实体与虚拟“身份”的重叠,显然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换言之,把线上身份(社交网络的虚拟人际关系)和线下身份(实体生活)分开理解,并不是“数码原住民”的惯常思维,而是“数码移民”8 对“数码原住民”的研究进路。 身为教牧人员,笔者将自己归属为“数码移民”,在这方面进行好些互涉、类比和交叉的研究,发觉耶稣昔日“水平面”的团队营运模式与资讯型社会的生态,有相仿之处,即资讯社会谈述的“动态型水平组织”,能作为今日从事牧养神学研究的进路,也能成为教牧人员重新认识主耶稣在福音书中采纳的牧养雏形模式。...

作基督门徒的四大要素

整理:张许志枫(师母) 为巩固姐妹的信仰根基,在疫情中活出基督的生命特质,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华人年议会卫理妇女会于“优管”(Youtube)展开“疫情下的牧养关怀”崇拜会系列。第一场崇拜会“作基督门徒的四大要素”于2020年5月25日(一)晚上八时开始。讲员为资深的杨锺禄牧师。这场线上崇拜会共牧养三百八十六人。 首先,杨牧师提到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带来许多负面的冲击,但也给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那就是让我们有更多安静时间思考自己的人生和反省人生意义,即: 我是谁?我应该如何活着?我活着应该做什么?我如何才能活出应有的人生? 杨牧师以<马可福音>3章13至15节的经文回应。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个人的定位——我是谁? 一、门徒的职份——“主设立的” 基督徒是基督的信徒(属基督的人),藉圣灵重生而获新生命。基督的门徒不只单单信基督,也跟从、效法和顺服基督,是愿意被祂所用的人。基督的门徒是主在地上设立的神圣职份。这职份是永不改变的,提醒我们:自己是基督的代表和天国的大使。 二、门徒的生命——“主与他们同在” 主与门徒同在,门徒与祂一同生活。门徒原本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与基督伟大的生命不断交流中,更新而茁壮成长,越来越活像基督(林后3:18)。今天,我们以主的话、祷告、崇拜典礼和团契来亲近主,生命得以改变,并获得重新得力的灵性复兴体验。 三、门徒的使命——“也要差他们去传道” 基督徒的人生,是一个使命导向的人生(可3:13)。门徒不是生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我们当以生活言行、侍奉和事工,去传讲、宣扬、见证基督和使人作基督的门徒。领人信主后,必须栽培和训练对方,直到对方也能成为可执行同一使命的门徒与同工。 四、门徒的权柄——“并给他们权柄赶鬼” 耶稣吩咐门徒执行使命时,授权、赐下权柄和能力给他们(路9:1,10:17),让他们可以胜任。主耶稣所赐的三种权柄,即: (一)授权(permission):主耶稣许可门徒使用祂的名,奉祂的名祷告和赶鬼(约16:23-26;路10:17); (二)权柄(authority):主颁布大使命,让门徒使用基督的权柄(太28:18-20); (三)权能(power):圣灵赐予门徒所需的宣教能力(徒1:8),包括医病、赶鬼和行神迹。 结语 我们必须经常操练门徒的生命,积极执行门徒的使命,且应用门徒的权柄来侍奉主。这就是作基督门徒缺一不可的四大要素。 重要论题: 一、基督徒的身份与职份有何区别?要分开而论吗?两者是否重叠了?...

线上奉献是否合宜?

会友篇 在新冠病毒肆虐当下,愿大家平安! 相信大家已逐渐适应新常态的种种生活方式。许多此前看似不可能的生活方式,现已成为我们行动的规范,即在线上崇拜、线上圣餐庆典(新加坡卫理公会此时尚未执行)、外出戴口罩、去到哪里都量体温、和他人保持社交距离等等。如今,我想谈一谈线上奉献的方式是否恰当? 过往,我们会在崇拜前,或至少在崇拜的奉献环节前,准备自己想要奉献的金额。一些老人家认为,奉献就是要经历那个从钱包取钱出来的“痛”和不舍,再将这笔金额小心翼翼地投入奉献袋,这才能称之为“奉献”。 行动管制令初期,教会无法进行实体崇拜,有些堂会便呼吁会友存下当月要奉献的金额,待恢复实体崇拜后才投入奉献袋。不料,行动管制令再三延期,延了好几个星期后,教会开始面临实际的财务困境,就呼吁会友们可以电子转账的方式,汇给教会的银行户口号码。新加坡的情况更方便,只要信徒透过电子钱包,或以二维码扫描,“款项”就立即转入教会的账户,快捷而方便。 当然,奉献方式的转变也引起神学疑问,此等奉献方式合宜吗?会不会太草率了?如此“快捷而方便”的奉献,失去“从钱包取出钱的痛楚”,还能蒙上帝悦纳吗?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议题是:如此大量的线上转账“交易”,会否触犯法律,遭执法单位视为洗黑钱的非法活动?教会要如何面对这些敏感的“指控”? 翻开圣经,里面并没有阐明信徒应当如何奉献金钱,我们相信,初期教会有足够的智慧处理当时的实体奉献方式,并在日后逐渐成型,进而成为今天的奉献环节与事后计算奉献的方程式。然而,在疫情肆虐的非常时期,教会实体崇拜成为卫生的一大课题,可教会现阶段仍有许多开销和需要支出的日常状况。我们在有限的行动中,应该要继续顾及教会的需要,不管以任何方式奉献,相信怜悯我们的上帝,绝对会悦纳我们的举动。 将心比心,这并不代表我们“无法苟同”老人家坚持收集当奉献的金额,日后才一并投入奉献袋的心态和举动。毕竟要老人家在突发时代改变思维和适应新常态的种种行为,已是一大难题,要改变固有思维和从前就一直坚信的一切规则,并不容易。我们无需为这些转变滋生纠纷,反倒要更感谢上帝,因各年龄层的弟兄姐妹愿意尝试以不同方式稳定教会的经济来源。 当然,最重要的,我们要确保转账方式符合本地律法,确保金额是转入以教会为名义的账户,进而确保教会免于不必要的指控和诉讼。 无论局势进展如何,信徒都要善用金钱和乐于奉献,成为金钱的好管家。<哥林多后书>9章7节记载:“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 神所喜爱的。”在非常时期,甚愿大家能以成熟的同理心,彼此相助,彼此体谅,更要彼此相伴,携手应对从新常态而来的种种改变。 郑汉华 新加坡卫理公会武吉班让堂会友 牧者篇 今年一月,中国武汉封城的消息,瞬间震撼了全世界。这消息是传得很快,但其他地域的人心却转得很慢,包括马来西亚。本来以为离我们太远的瘟疫与己无关,但随着我国新首相在3月16日晚宣布实施“行动管制令”(Movement Control Order,简称“MCO”)时,平民百姓就在一瞬间被敲醒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行动管制令,大家都不知所措,因在这之前,我们喝茶聊天的话题还是围绕于政治课题。教会突然停止崇拜和小组聚会,大家顿时不知如何安排平时固定的时段……有些人说,圣经教导我们不可停止聚会!但教会运作遭势不可挡的因素被迫暂停时,信徒该怎么办?这严峻的状况已来到眼前了,信徒竟不知如何自处。是的,我们连思想(神学)上的装备都阙如,一切都来不及准备。 后来,我们有了“线上”崇拜和“实体”崇拜的概念。好了,“崇拜”的方式暂时解决了,那奉献呢?奉献就好办,用“网上银行”的服务(Online Banking Service)就好了,甚至有教会开始研究“e-wallet”,如“TnGo...

线上崇拜的编排程序

文:叶德宗博士 当新冠病毒疫情在马来西亚各州扩散时,政府终于下令,所有公共场所禁止人潮集聚,包括禁止信徒在教堂集体敬拜,教堂的一切活动必须暂停。这是不是意味着:信徒们也要“停止聚会”? 圣经如何看待这件事呢?<希伯来书>10章25节强调:“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在国家促请人民配合、努力阻断疫情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到教堂聚会,要怎么理解这段经文?这与圣经的教导是否背道而驰? 其实,这节经文提到的聚会,是要弟兄姐妹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弟兄姐妹在教堂里,面对面地团契、敬拜祷告和分享个人生命时,可从感官上直接互动、领受对方给予的鼓励和扶持。彼此面对面地相顾,没有“隔膜”和“延误”,不受空间和时间所阻。 今天,随着科技迅速发展,我们能藉手机和电脑的视频,跟对方见面、交谈,亦能进行线上会议,或参与网路小组查经班、分享会、祷告会、敬拜典礼等各类团契活动。在视频里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彼此相顾、扶持和造就的同时,不但能达到“聚会”的果效,也具备牧养的功能。当然,这牧养群体仅限于使用网络的信徒。 线上崇拜在非常时期中打开了全新的通道,得以接触更多不认识主耶稣的人和不曾进入教会的人,还能找回失联已久的弟兄姐妹。通过这些管道,他们能够听到主耶稣基督的圣名。因线上崇拜,家庭单位成为教会向外延伸的小聚点、社区的光和盐。 然而,对比集体崇拜,在线上崇拜的客观环境,或会导致信徒体会不出实际的参与感,且较易受到干扰。因家的空间功能跟教堂崇拜空间的功能不一,教堂的空间设计有十字架、讲台、圣餐桌、圣经、奉献箱、凳子和长椅等设备,信徒和慕道友透过崇拜空间各项看得见的摆设,能在崇拜进行时,更安静和专注。崇拜空间的物品陈设具有“提醒”功能,使观者联想起这物品的意义与其跟我们之间的关系。 而在家中参与线上崇拜典礼,信徒敬拜上帝的心态,可能会随着环境和视频上线的速率而大打折扣。由屏幕播放出来的画面对人而言,多少缺了真实感。故,在线上崇拜典礼开始前,我们主日提早起身、身着整齐衣裳、预备好要奉献的金额(放入信封)等这些举动,均能有效地提醒我们,当以敬拜的心灵,来到上帝面前。倘若有人因此失去敬拜上帝的热忱,就更要下功夫和提起劲来,积极朝见上帝,不可让“停止聚会”的负面思想充斥个人生命。 线上崇拜是教会实体敬拜的延伸方式,是教会牧养羊群的重要事工。录制视频时,讲员和工作人员应考虑到现场会入镜的装饰品,至少要有十字架或圣经,以提醒观者:上帝就在这里。牧师袍、牧师领和圣职人员领(clergy collar),也能适当地提醒信徒。 线上崇拜内容编排的“话语”,必须在非常时期的环境中,有力地安慰和帮助人们。上帝的话语大有能力。牧师证道,能凸显上帝宝贵的教导,其他如宣召、祷告、牧祷和祝福等环节,也可将上帝的话语表达到位。 宣召(例一): 我们可以<以赛亚书>12章来编写宣召,如: 上帝,祢是我们的拯救, 我们要依靠祢,并不惧怕, 我们要从救恩的泉源欢然取水。 来!称谢上帝,并求告祂的名。 来!向上帝歌唱,因为祂作了极美的事。 宣召的内容提醒我们:上帝是我们的拯救和救恩泉源,尔后,我们求告祂的圣名和歌唱上帝奇妙的作为。 宣召(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