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始于花园,终于城国——专访吴慧芬博士
受访者:吴慧芬博士 采访/整理:甘心 吴慧芬博士于2020年安息年假期间,在美国加州富勒神学院的图书馆,翻阅希腊文圣经《梵蒂冈译本》副本。 受访者简介:美国普林斯顿神学院神学硕士、东南亚神学研究旧约博士;著有《疫中書箋:疫情下的足跡》(2020)、《传道书析读:以敬以虔活在当下》(2019)和《圣经诠释:研读旧约和新约》(2017)等;现为马来西亚神学院旧约讲师兼教务主任。 甘:圣经要传递的重点是什么?请概述。 吴:身为在神学院教导圣经的讲师,我认为,圣经要传递的重点,可从这英文字“History”看出端倪。从字面的历史意义来看,His Story即上帝的故事。整本圣经是讲述上帝赐下救恩、拯救祂所创造一切(宇宙、万物和人)的故事。 <创世记>1至2章记述上帝创造人后,要人治理这地和受造界。上帝救恩的故事,于<创世记>第3章展开;直到新约,主耶稣来了,死在十字架上,为要救赎我们,让一切回归原点,即上帝与人和谐共存。我们今天仍活在这故事里,人若相信圣经的内容,就能体验上帝的救赎之恩。其实,从上帝跟亚当、夏娃的对话中,我们可看出,圣经的焦点,在于上帝和人之间的互动,尤其是祂的选民——以色列人。 在<出埃及记>4章22节,耶和华说明:“以色列是我的儿子,我的长子。”其他百姓也是上帝的百姓,因万物都为祂所造;惟有以色列身为上帝的长子和选民,是其他百姓仿效的榜样。尽管旧约穿插不少以色列人失败、软弱和背信的过程,但上帝不断施恩,挽回、看顾和保守以色列人,甚至差派独生的爱子——耶稣基督降世,让跟随主耶稣的人,都朝往跟上帝恢复关系和新天新地(新伊甸园)的方向。 从旧约到新约,上帝这几千年来,使用不同的人跟祂一起投入救赎的工作,来拯救堕落和偏离祂心意的人。圣经从亚伯拉罕说起,到摩西和约书亚等人,讲述一些人遵行上帝的心意,一些人悖逆;而先知不断提醒、责备和带出上帝应许的各种故事。让人感恩的是,身为万物主宰的主耶稣,竟然愿意谦卑,选择以最无助、需仰赖他人看顾的婴儿形像,诞生在马槽里。由此可见,上帝何等委身于救赎事件。 应许中的弥赛亚来了,人跟着祂必不至灭亡,反得永生;主耶稣为我们死而复活,是给予我们复活的盼望。上帝的应许如此真实、可信,祂藉着主耶稣,为世人指引这条通往新伊甸园的道路。尽管人性软弱,屡屡失败,但无阻上帝邀请人继续跟祂一起完成救赎之旅。简言之,圣经是由上帝主导的救恩史书。 甘:疫情期间,本地信徒处境大不同,要如何坚信圣经(上帝)的应许和持续定睛在主身上? 吴:我国为抗疫而实施的各阶段行动管制令和防疫措施,导致人们要时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和心态。就像政府突然宣布:芙蓉今年1月19日开始执行MCO,影响我在神学院的工作范围,我必须在家里教网课。新冠病毒窜起,让一切变得无法确定;像工作内容、教养方式、与人相聚、出外购物和旅游计划这些平常不过的生活步骤,都让人难以决定。我们失去自由,行动有限。 面对如此漂浮不定的情况,我们要如何找到生命的重心,把锚抛向正确的位置,使自己的小舟不受大风大浪摆动、迷失方向?我觉得,基督徒要定睛在主耶稣基督身上,把锚抛向祂,倚祂而活。 <以赛亚书>提到,当以色列人被掳到巴比伦时,以赛亚先知提醒他们不要模糊自己的视线,因以色列人离开了熟悉的耶路撒冷、圣殿、住宅和行业,被掳到完全陌生的地方;所以,他们慌张、沮丧,对上帝失望。他们心里可能会问:“上帝在哪里?为什么上帝不动工?”以赛亚先知在这样的情景中宣告:“看哪,你们的上帝!”<和合本修订版>和<新译本>圣经翻译了三次“看哪”、“看哪”、“看哪”(赛40:9-10)。为何要重复三次?这要强调上帝从没离开祂的子民,包括被掳的以色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