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12月号

莫忘初衷,献我仅有——雷圣雄

受访者简介:全职福音歌手、福音唱片制作兼词曲创作人、“马来西亚磐石”总干事、“马槽影音”创办人和马来西亚“三十杰青”之一(2009),著有创作专辑数十张。 受访者:布道歌手、总监——雷圣雄 采访者:甘心 甘:成为福音歌手至今,个人思想和工作领域有何蜕变? 雷:回首至今,我觉得自己的思想和演唱技术已逐渐成熟,但心境没有变老,所以,我才会不断重用年轻人,采用他们的创意。过去,我着重音乐,因为音乐是我仅有的才华。随着身分的叠加,我身兼父亲、事工负责人和音乐制作室创办人,必须要学会照顾别人、看别人比自己强。 在工作方面,我看到团队可贵与重要的精神。今天,我的服侍已不局限于个人事工,而是一组有相同目标的人(团队)去完成上帝托付的福音工作。服侍范围不仅限于福音演唱布道会,还包括以直接和柔软的方式传播福音,如制作福音工具/产品、网络电台和短片等,加快传福音的步伐。我在教会办完福音演唱会,都愿意透过分享,让新朋友对教会有好感。 我的责任更大了。我可以束紧腰带,但我同工餐桌上一定要有吃的。他们的存在,使我更明白领袖的真正价值和定位,不是借用他们的手圆我个人的梦;而是并肩作战,完成主托付的使命。两者只是一念之差。 以前,我只想着如何作好专辑;而今,是想着如何将上帝赋予个人的条件,造就更多愿意回应主呼召的下一代。 我过去的态度与一般打工者的想法无异,只计划何时休假、旅行、作些快活的事;今天,因职责多重,我时间实在有限,惟有求主赐我智慧善用时间、物色更多人才、花时间与太太沟通如何管教好孩子、制作更多荣神益人的作品/产品等等。简言之,我将使命融入生活;同时锻炼身体和执行良好的饮食规划,使自己走得更长久。 甘:经岁月淬炼,自身对福音歌手此职分,有何心得与希冀? 雷:打从我二十一岁起决定当全职福音歌手,就认定荣华富贵跟我没有关系。是不是从此要当个苦难福音歌手?非也。 能全时间服侍神是恩典,因我们本靠上帝的吗哪而活,这说明了上帝所赐的恩典乃是无价。这十五年来,我还是一个非常单纯的(主的)孩子。我从不为个人私欲筹划,如存多少钱、买保险、投资、买房子等等。妳问我,害怕吗?当然会怕。我偶尔看到一些生活富裕的人,心里还是会“揪”了一下,然后开始胡思乱想。所以,我喜欢忙碌于事工,经历神的真实,免去对主的猜测、怀疑。 比起这些,我更相信上帝的信实、供应、同在和随时的帮助。这十五年来的服侍,上帝真实在人、事、物上充足地供应我所需。我不需为自己筹算,可贵的是,有些东西是超乎所求所想的,自己筹算不来。我们应负责任,不可浪费时间、资源、机会和人才。 就算日子安逸了,我仍常警惕自己。人是软弱的,一旦我们的生活有了一堆安全感打底,我们还会依靠神、经历“耶和华以勒”的真谛吗?还能承认自己所得的,是上帝丰富的供应,或归功于自己有限的才干? 所以,“我求你两件事,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赐给我:求你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使我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用的饮食,恐怕我饱足不认你,说:耶和华是谁呢?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以致亵渎我神的名(箴30:7-9)。”这是我至诚的祷告。 我和太太从一开始便决定,既是事工就无需谋算什么,因为事工不是生意,赚不了钱,赚的是主所深爱的失丧灵魂。换言之,事工理当由有条件的弟兄姐妹来支持和供应。我们要作的就是,既然不能开源,就要有智慧地节流,以珍惜弟兄姊妹的血汗钱、爱心和信任。 说到节流,我们绝对不会省掉同工的。我们深知,他们就是事工的命脉,第一个要先满足他们的需求。虽然制作器材非常重要,也很贵重;但我们绝对不会设立购买器材的基金。来到年底,上帝透过弟兄姐妹给予我们的爱心与祝福,无论有多少,我们都愿意将之转为同工的祝福,这是一种推动、鼓励,更是爱的表现。若有多余,便献给比我们更有需要的事工、人或团体。绝不留下任何给明年,因为吗哪天天都更新。弟兄姊妹支持我们的事工,是为了福音,因此,将所有的善用于福音事工,是应当的,而非留给个人。这是我们事工的信念和心志。 但在现实中,经济是最能直接打倒一个人,或事工的要素。而使人放弃的,莫过于来自人生的打击和挫折。在2011年,我太太怀孕第二胎时,医生告诉我们,儿子将是个兔唇严重的宝宝,我们几乎崩溃。然而,碰到种种打击后,我们还能够前进,并告诉非信徒,那关于上帝的爱。 放弃信仰的,必不得经历上帝的真实。抓紧应许的,必大大增强信心,更实在地认识神!感谢主守住我们,也使我们成了多人的帮助。只要我们单纯地作、积极地作、认真地作、诚恳地作,主必感动有心的弟兄姐妹成为我们的天使、是有心的弟兄姐妹。有钱的不一定有心,有心的必献上最好的。 这些年,我们不停经历“恩典无价”的滋味。有人让我们拥有既大又安全的办公室和制作室,有弟兄合伙买下战车,让我们可载音响又能舒服上路传福音,有弟兄为我们上下同工买医药卡,有人让我们的孩子就读好学校,有长辈以低价使我们有可居住的房子,更在我们有需要时领受四面八方的供应,使我们在大城市中活下来,继续传福音。...

在山那边——寻访柏格理牧师的福音果子(下)

(二)心在石门坎激动 坐了超过五个小时的车,我们翻山越岭,绕过一个又一个迂回、狭窄的险弯,来到石门坎,重踏柏格理牧师(Rev. Samuel Pollard)的脚印。石门坎位于贵州西北部,临贵州与云南交界处。当我们的车子慢慢接近目的地时,就在某一个险弯,充当司机的贵州圣经学校校长——周牧师,指着窗外说,远处山头那边就是云南。遥望白云围绕的连绵群山,心中顿时开阔,真有壮志豪情之感。一百多年前,柏格理牧师行经此地时,是否有同样心情?我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柏格理牧师是英籍卫理宗宣教士,其父同样是忠心的卫理宗传道人。柏格理牧师一生在中国贵州、云南和四川宣教二十八年。1904年,柏格理牧师应四位苗民恳切之邀,来到石门坎,把自己生命中最后的十一年,奉献给当地贫苦的村民。他鞠躬尽瘁,在石门坎苗族中工作,留下许多美好的果子,也创建了许多“第一”: 一、为没有文字的苗族创建苗文,结束苗族无母语文字的历史,更翻译整本圣经,把基督教信仰和伦理深深扎根在此族群。苗族传道告知,石门坎一带的苗民,现约80%自称是基督徒。 二、创建苗民第一所小学——中华基督循道公会石门坎光华小学;首倡双语教学,并开中国近代男女同校之先河,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三、倡导全人关怀,创建乌蒙山区第一座足球场、第一个游泳池。每年端午节举行苗族运动会。 四、创建乌蒙山区第一间西医医院,成为首个接种牛痘疫苗,预防天花之地。 五、创建中国西部第一间麻风病院,至今还在运作。 六、1905年,带领苗民凿通石门坎至昭通之石梯路,除了方便运送砖瓦兴建礼拜堂、学校等建筑物,也大大提升两地的交通,大幅改善石门坎苗民的生活水平。 1915年,传染性极高的伤寒病肆虐石门坎,许多村民和学生被感染,有些更病重不治。柏格理牧师在照顾和医治村民时,也被感染。因坚持把最后一支疫苗保留给同样患病的学生,自己在众人呼天抢地的哀哭声中病逝,享年五十一岁。 今天,在石门坎,柏格理牧师的坟墓是空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把其骸骨从坟墓中挖出,羞辱一番后丢弃在荒野。过后,苗民遍寻不着,相信已被野兽叼走或吃了。柏格理牧师为了中国人,一生全心付出、壮年早逝、客死异乡、死后骸骨被羞辱、最后连尸首也完全献上了啊!但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这就是生命的吊诡之处! 我站在柏格理牧师的空坟墓前,雨势渐大。周校长不断催促我,若下大雨,下山的路会很滑,可能会土崩或坠石。但我不愿意就这样离开。我不掩饰流下的眼泪,因脸上已分不清是泪水或雨滴。我心里默默祷告:“求当年感动柏格理牧师的灵,今天加倍感动我!” (三)给他们一本母语圣经 这趟贵州之行,我们特地拜访L城某个苗文圣经翻译小组。这几位翻译员正努力为苗族的大花苗、小花苗、歪梳苗族等,翻译全本圣经。他们用的文字系统,正是百多年前柏格理牧师为苗族创建的文字,再加上新添的三个母音和两个子音。 这班深爱自己骨肉之亲的弟兄,在资源和物资都贫乏的处境里,依然忠心到底,只为了回应那从天上来的异象。他们并没有固定的薪水。有人晚上还要兼职,赚钱养家。在翻译苗文圣经的同时,他们也希望国际组织和政府能正式登记这套苗文系统,取得合法地位。 我问起他们翻译苗文圣经的进度和难度。几位弟兄不约而同地告知:“不一定!有时候一个晚上能翻译几节经文,有时候一个月也翻译不到一节。”在电脑软件的帮助下,他们努力研究原文,严格参考和对照不同的翻译本,绝不囫囵吞枣,务求让上帝的话语能完全和正确地传承。从他们谦卑但坚定的语气中,我能完全感受到那份认真和使命感! 在交流中,我们进一步认识他们的工作范围、进展和需要,并表达我们由衷的赞赏和关怀! “母语圣经是最伟大的宣教士。它从不休假,也不会被看为是外国人!”...

追思礼拜 • 再思

人有一生,也有一死。生,带来喜悦;死,充满悲伤。 死之离别;是痛苦、哀痛、无助……这是人之常情。 “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传7:2) 上帝在始祖犯罪后,安排爱子耶稣基督为我们死。“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罗5:12)。感谢神,我们因着耶稣基督替众人死,得到永生。死不再是绝望的事实,而是在耶稣基督里有切实的指望。“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彼前2:24) 基督徒对死的看法,乃是建立于耶稣基督身上,也是永生的记号。耶稣看死为睡了(参考<约翰福音>11章),将来有一天;已经死了的人必复活(参考<哥林多前书>15章52至53节)。所以,我们对死不再有恐惧,乃是盼望。耶稣基督已战胜死亡,我们因信耶稣基督使我们超越了死亡。“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 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为要作死人并活人的主。”(罗14:8-9) 追思礼拜是崇拜,以上帝为中心的敬拜。这崇拜是透过死者一生,彰显上帝的属性、能力和荣耀。追思礼拜里,有安息者的遗体、丧礼的摆设、场面肃穆、穿着素色、眼泪、追思诗歌等等,最终,上帝的话语是丧家的安慰和鼓励,是出席者的提醒和激励,是非信徒可聆听的见证。 在这样的场合里,带领追思礼拜的主席,可在程序过程中使用适合的经文,语气和声调要求温和、严肃与慰藉。主席的言语必须尊重死者和丧家,放缓说话速度,因为在这场合里,有未相信耶稣的人参与;主席能透过贴切的说话速度,传递上帝的话语。仅仅一个小时的追思礼拜,主席必须好好事先预备追思礼拜当说的话,为要造就人和表明上帝的大爱。 主席若认识安息者,并稍述其生平,能让家属和出席者多了解安息者,适时抒发哀痛的情绪;更重要的是,能从安息者的生平事迹中,归荣耀予上帝。 主席的言辞必须精简,无需讲道,不必夸张地赘述。 主席必须预备追思礼拜中的祷告。祷告内容以耶稣基督为中心,奉主耶稣的名求为结束。安慰的祷文,可以选自<诗篇>、其他经文,或按着经文撰写,皆宜。 例:创造宇宙万物的上帝,我们感谢祢,因祢赐下生命气息给某某弟兄/姐妹/会伯/会母。如今,祢将他召回,到祢预先为他预备的居所。我们恳求主安慰他的家人、亲戚和朋友。愿主的光照耀我们人生的路程。愿主的话语成为我们心中的力量,使我们能更亲近祢。我们如此祷告,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在祷告中申明故人的名字,能使我们与其家属感同身受,也能安慰家属;确认他的新生命已经到了父上帝那里,使家属知道上帝为故人安排的永生计划。 追思礼拜里的诗歌内容, 包括上帝创造生命、上帝的安慰、人生的终点、回返天家与耶稣基督联合、将来的审判和主再来的复活。人在哀痛时,情绪沉重;故,诗歌的音乐元素,必须具有安慰成份,应放慢速度。 拿捏好诗歌的速度就能够表达追思礼拜的歌词内容,情绪也能表达得更深。如此,非信徒才能感受我们所唱诗歌的内容,理解基督徒对安息观念的慎重、严肃和哀悼。这是一个为主作见证的时刻。 司琴在电子键盘(Electronic keyboard)上的伴奏形式和方法,应当有追思、严肃和哀悼的情绪。减少大幅度音阶调动(Big leaps),使用琶音(Arpeggio),或谐音(homophonic)形式为伴奏,也能产生严肃的效果。 在追思礼拜中,使用《诗歌集》较为有效。若在追思礼拜的家庭里进行,每一个人可以专注於歌词的含义,甚至,非信徒们也可以手持一册同唱。丧家可透过歌词得着安慰,认识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