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霍费尔(Dietrich Bonhoeffer,1906-1945)
文:理查德 •W• 科尼什/ 资料整理:甘慧仪
当耶稣说:“背起你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太16:24)时,听见的人仿佛看到那十字架——罗马的酷刑。耶稣对愿意成为他门徒的人说:“如果你们要跟从我,就不要再在意人用对待犯人的态度对待你,你们要随时准备牺牲。”朋霍费尔对这话有极深的理解,说:“当耶稣呼召一个人时,他是呼召这个人和他同死。”
朋霍费尔出生在柏林著名的精神科医生之家,全家共有八个孩子。他受教于自由主义神学最后一名大师——阿道夫•冯•哈纳克(Adolf von Harnack),后随从巴待;21岁获得柏林大学神学博士学位。朋霍费尔聪明过人,有牧者心肠,对牧养的热情远高于学术。1930年,他接受按立为牧师。当时,德国许多牧师选择跟从阿道夫•希特勒。
由于反对纳粹,柏林大学解除朋霍费尔身为牧师和大学教师的职位。他便在伦敦牧会;两年后回国,成立一家小型的地下神学院。1937年,纳粹强行关闭此学院;翌年要求所有牧师向纳粹效忠。朋霍费尔拒绝后,再次访美。当地的朋友求他留下,但因看到德国许多基督徒在纳粹党手下恶梦般的遭遇,他重返德国。回国后,他无法讲道和写作。不久,他参与刺杀希特勒的行动,但以失败告终。
1943年,朋霍费尔因偷运犹太人到瑞士而遭逮捕和监禁。他被关押在单人牢房中,饱受严刑拷打。他想自杀,以免在压力下崩溃、出卖朋友。最后,神保守了他。接着,监狱提供一些“奢侈品”—— 书籍和写作用品等给他,还允许友人探访他。他在狱中一边读书、写作,一边安慰着其他狱友,甚至狱卒。
1945年春天,盟军直入德国。希特勒不想让有影响力的囚徒落入盟军手中;同年4月9日,朋霍费尔及其朋友被处以绞刑,死时仅三十九岁。
朋霍费尔的神学思想形成于求学和坐牢这两个时期。他说,真正的基督徒远不止于当门徒即可,而是要像耶稣般服侍,甚至付出高昂的代价。他表达的“去宗教化的基督徒”(Religionless Christianity)是活泼的信仰,依赖内心深处的属灵源泉,而非外在的宗教仪式,将属灵的真实注入每天的生活。其神学思想记录在《狱中书简》、《做门徒的代价》和《团契生活》等,至今仍激励、影响着基督徒,甚至非信徒。
朋霍费尔激励人们,不要对上帝的恩典等闲视之,而是要在上帝面前许下庄重的承诺。他就是最好的榜样,一路跟随耶稣,直到走上绞刑架。
资料来源:
1. 《简明教会历史》,著:理查德•W•科尼什(美),译:杜华,敦煌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初版,页27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