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的背景

牧师的家族

卫斯理约翰的曾祖父、祖父及父亲,三代都在牛津大学受过高深的教育。他们都是绅士、学者及牧师。故此,我们可称他的家族为牧师的家族。

曾祖父本是安立甘教会(圣公会)的牧师,但在十七世纪英国的宗教斗争中,因为不服从国教的规条(安立甘),而被驱逐离开他的职位。因他曾在牛津大学念过医科,所以就当起医生,以医病谋生。

祖父也是牛津大学的毕业生,也在安立甘教会担任牧职。但在一六六一年被捕入狱,因为他不遵从国教的规例,不使用安立甘教会的公祷书;一六六二年被逐革职。

父亲-撒母耳

父亲撒母耳,牛津大学毕业生,被按立为安立甘教会的牧师。他没有脱离国教,因他的见解与父亲祖父们不同,所以依然留在安立甘教会工作。他不但是一位牧师,也是学者、文学家及诗人。他写过一本韵文基督传(LIFE OF CHRIST IN VERSE)及一本约伯记注释。撒母耳为人虔诚,信仰真诚,而且还是一个诚恳的正人君子。一六九七年,他被派到林肯郡厄普卧镇担任牧师。他关心教会内外的问题,比管理家庭的事务更为重视。他热心努力的工作,以求造福当地的居民。虽然他竭尽所能,却仍然得不到居民善意的对待,并且遭遇到各种凌辱;一方面是由于阶级的对抗,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政治见解与他们不同,并且是他们所反对的。故此,他们割了他的小麦,伤了他们的牲口和狗,毁坏了他的屋子,并且屡次地要纵火谋害他们一家。一七零九年二月九日,牧师在厄普卧镇的住屋被火神光顾,很有可能是被这一班人纵火烧毁的。撒母耳经济状况不好,通常入不敷出。他的收入甚少,加上拥有十多位儿女,因此生活非常困窘;他不得不借债以资弥补。他的几个政敌就以债权人的势力陷害他,使他最终被囚在监牢。撒母耳在狱中坐了三个月的监禁,他的妻子不得不将自己的戒指给他抵债。后来经过朋友们及天主教的协力营救,他终于被释放,恢复了自由身。虽然他被关在狱中,却不灰心丧志,反而乘着这机会向狱中的囚犯宣传福音,规劝他们悔改信主。一七三三年,撒母耳的身体已是十分衰弱,他希望卫斯理约翰能够在厄普卧镇传扬福音及牧养教会,继续他的职位。但是卫斯理约翰却并不十分愿意,因为他认为他在牛津大学的地位与职位都比在乡间传道更能有益于人。虽然如此,他还是与父亲兄弟们讨论此事。最后卫斯理约翰决意离开牛津,回到乡间继任父亲撒母耳的职位。然而,因为他长久的考虑,乡间的教会已经按立了另一位牧师。一七三五年四月廿五日,撒母耳病重逝世,享年七十二岁。他在临终时曾讲了两句话,预言卫斯理约翰未来的工作。他对卫斯理约翰说:“我的孩子,那内心的见证乃是一个证据,是基督教真理最有力的证据呀!”对卫斯理查理说:“儿子,坚定你的志向,基督教在我们的国中必将复兴,虽然我看不见,你们必能看见。”撒母耳被安葬在厄普卧镇礼拜堂旁边的坟场。这坟场以后成为卫斯理约翰在厄普卧镇露天布道的主要场所,他经常站在父亲的坟墓上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