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人性
有时,人类的想法是很矛盾的,我们希望世界会变得更好,也进行许多事业,为要改进世界,可是这种“事业”却往往给世界…
有时,人类的想法是很矛盾的,我们希望世界会变得更好,也进行许多事业,为要改进世界,可是这种“事业”却往往给世界带来更多、更大的祸患。就譬如说,已故美国总统里根在八十年代,为要促进世界和平,便开始构思导弹防疫系统,以防备苏联的导弹袭击。今天,防疫系统研发成功了,而苏联早已解体了。当时的防疫性功能,却成了今日的攻击性功能。这就是人类对“明天会更好”的“贡献”之一了。
但是,神明白人的矛盾,以自己的话(圣经)回应我们矛盾所带来的种种后果。
据统计,全球各国每分钟的军备达一百八十万美元,等于互相毁灭的前奏。智者早就说过:“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箴16:9)只有把自己道路的主权交托给神,人类才有盼望。
全球每天有一千五百名儿童,因饥饿或饥饿引起的疾病而死亡。但神最初应许,“他为孤儿寡妇伸冤……赐给他衣食。”(申10:18)怎么赐呢?就是透过我们,将善事做在最卑微的人身上,因为神也是软弱人的神。
因生态遭破坏的缘故,每天有一种动物或植物品种绝种。神早已嘱咐人:“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神当守的安息日。”(出20:9-10)人本身需要安息日,也同样要给予生态环境安息的日子。
八十年代,受刑、坐监、遭逼迫、被拷打的人数总和,已超越第二次世界大战。但圣经说,神“没有藐视憎恶受苦的人,也没有向他掩面;那受苦之人呼吁的时候,他就垂听。”(诗22:24)受苦之人何等多,当世人都撇弃他们时,他永远眷顾、分担他们的悲恸。
第三世界国家每年总共欠下一千五百亿美元;因经济体制的缘故,数目继续增加。但诗人祷告:“我们照他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彼后3:13)虽然现今遭受多方多次的压迫,可是这不是结局,因为终极的美善国度必定降临。
每年共有达朝鲜四分之三国土的雨林被毁灭;圣经严正回应:“田间的树木岂是人,叫你蹧蹋吗?”(申20:19)树木其实也有自己独特的尊严,不容失节的人诋毁、污辱。
看见了吗?人要发展、进步、和平、昌盛,结果得到这些后,还附带种种副作用。这些矛盾,让人永无宁日。四世纪的伟大圣徒——奥古斯丁曾如此祷告:“祢为祢自己而造了我们,除了安息在祢怀中,我们的内心无法获得宁静。”安息,不就是人类最大的需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