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称为我名下的子民(上)

当年,所罗门王为神的圣殿举行献祭典礼时(代下5-7章),他们敬拜神、亲近神、奉献给神(献祭),也感谢神。当时有火从天降下,烧尽祭物,神的荣光充满圣殿。神与祂的百姓在圣殿中相遇,百姓及时回应,赞美神说:“耶和华本为善,祂的慈爱永远长存。”(代下7:1-3)

文:莫泽川

当年,所罗门王为神的圣殿举行献祭典礼时(代下5-7章),他们敬拜神、亲近神、奉献给神(献祭),也感谢神。当时有火从天降下,烧尽祭物,神的荣光充满圣殿。神与祂的百姓在圣殿中相遇,百姓及时回应,赞美神说:“耶和华本为善,祂的慈爱永远长存。”(代下7:1-3)

这节经文的重点有四方面,就是神要祂的百姓在犯罪后当有的回应:自卑、祷告、寻求祂面,转离恶行。

一、自卑(谦卑自己)

这是态度上的转变:看到自己有罪,承认自己有不是之处,包括傲慢,因傲慢而偏行己路。如果一个人自恃、自负、自认聪明过人、有本事、才华,最容易凸显这种态度。

新约“登山八福”提及:“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5:3)<路加福音>18章9至14节,主提到法利赛人和税吏的祷告,是值得我们警惕与学习的例子:“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地祷告说:‘神啊!我感谢,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路18:11-12)

税吏的祷告则相反。“那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路18:13)

使徒彼得跟随主三年,受主感化;他后来写信激励其他信徒时,尤有感触:“就是你们众人也都要以谦卑束腰,彼此顺服;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彼前5:5)

我们信主至今,是否学到自卑的功课,或在生活、侍奉上,仍旧靠己行事。“竭尽所能”侍主、爱主没错,但若无反省与自卑的心态,仍凭己意行事,可能摸不着天父的心意。很多时候,我们缺乏的,就是“停一停”,“自省”,“寻求祂的心意”。

二、祷告

顺服的道路不会是我们天性的选择,所以自卑以致顺服真的不容易。自恃、傲慢,仍是维护自我的态度;而祷告就是转向祂,承认祂能、在我们身上有主权。

人子主耶稣在世上生活三十多年来,深知个人得力在于平静安息、与父神的沟通团契,因此,以亲近天父为首要时刻。祂每次服侍人群后,都退到旷野,向父祷告、一一倾诉(可1:35)。藉祷告,与父神更亲密。

约伯经历苦难后,有所领悟,谦卑地认罪,为自己和朋友祷告,神就使他从苦难中转回(伯42:3-5);大卫王犯罪后祷告(诗51:1-2),知道“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必不轻看”(诗51:17),提醒后人藉祷告,来到祂施恩宝座前。(待续)

About Pos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