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烧尽,不愿朽坏——初访马偕博士(下)  

从真理大学正门口走入校园,迎接我们的,是效仿许多大学椰林大道的“三H大道”。所谓的“三H”是摘录自该大学的办校理念,即“使师生具有谦逊(Humble)、人道(Humane)、幽默(Humorous)的三H人格,成为健全发展的人。

真理大学校门口不远处的铜牌,注明学校的成立、扩展和升格年份。

文:吴永基

从真理大学正门口走入校园,迎接我们的,是效仿许多大学椰林大道的“三H大道”。所谓的“三H”是摘录自该大学的办校理念,即“使师生具有谦逊(Humble)、人道(Humane)、幽默(Humorous)的三H人格,成为健全发展的人。”本着这样的精神,牛津学堂(1882)扩充至“专校”(1965)和“学院”(1994),最后升格至大学(1999),多少年来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英才。

具有浓厚古典中国风,由红砖砌建成的牛津学堂,就在入口左前方不远处,与大学大礼拜堂隔了一个东方式的庭园和池塘,两者遥遥相望。牛津学堂现已改为记念马偕博士(Rev. Dr. George Leslie Mackay, 1844-1901)的小型纪念馆。除了展览一些马偕博士留下的文物和文献,也介绍这位影响台湾深远的一代伟人之事迹。我和太太安妮在不大的纪念馆里左转右插,试图从展览品中重拼马偕博士当年的风范,直到管理员礼貌而坚决地提醒:开放时间已过,并一再催促,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马偕博士的事工可分为四大范围:

一、宣教

马偕博士不屈不挠的精神、坚定的信念与坚忍不拔的意志,不但打开了福音的门,也感召了越来越多人加入他的行列,壮大了其结果累累的宣教事工。除了留下眼前这些硬体建筑物,这位把生命都奉献在这块土地的宣教士,在鞠躬尽瘁侍奉了三十年后(间中两次回国述职),共建立了六十间教会,培育了六十位本土传道人,带领了超过一千八百人信主。在当时民风保守的社会里,这实在不容易。根据递交加拿大长老会海外宣道委员会(FMC)的报告,马偕博士提到所用的四个策略,即:

 

  1. 周游传道:一省一省、一村一村、一户一户、一人一人(文献显示,在头七年,马偕博士住在淡水的时间,竟然只有一百七十五天);
  2. 医疗和配药;
  3. 训练和差派本土年轻的传道人;
  4. 建教堂、建学校。

 

二、医疗

马偕博士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并教导公共卫生。那是台湾老百姓第一次接触西方医学和药物。疟疾特效药和其他西药的显著疗效,让老百姓从怀疑和抗拒,转为另眼相看。来淡水不到三个月,马偕博士已经在家中设床,进行开刀的手术。此外,一手拿钳子,一手抱圣经,成了他的标记。在简单器材的辅助下,他一生拔了超过二万一千多颗牙齿,解决许多人的牙疾之苦。

1880年,经过多方多次奔波,努力筹款后,马偕博士创建了台湾第一间西医医院,称为“沪尾偕医馆”。在清法战争时期(1883-1885),马偕博士和同僚尽心尽力地照顾挤满医院内外的伤兵。1912年,医院迁移至台北双连,现称“马偕纪念医院”。

三、教育

马偕博士创办的牛津学堂是台湾历史上最悠久的西式学校。两年后,他在学堂东侧,创办台湾第一所供女子读书的女学堂,称为“淡水女学堂”,第一届就招收了四十五位学生。校方不单豁免学费,还提供服饰、伙食、宿舍和交通。马偕博士的这项创举,破除了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开社会风气之先,大大提升了妇女的地位。

为了栽培本土传道人,马偕博士开设“逍遥学院”,是一个巡回各地的传道班。追本溯源,“逍遥学院”为现今台湾神学院的前身。

马偕博士的儿子偕睿廉(Dr. George William Mackay)继承其父的精神,于1914年创办淡江中学,让台湾子弟在日治时期,得以继续受教育。

四、农业

马偕博士从外国带来各种蔬果的种子,如萝卜、番茄、花椰菜、四季豆、甜菜等,在淡水下游鼓励农民种植,同时教导西方科学栽种法和水利灌溉,促使农业丰收,直接改善农民的生活。

读着马偕博士的事迹和宣教策略,我的思绪没有条理地在数百年内的时光隧道中,来回穿梭。我联想起十八世纪,约翰•卫斯理和他的传道人在马背上巡回的传道事工,不禁惦挂着年会现在缅甸南板宣教区,如火如荼进行的建校工程;想到我们在宣教区的养鱼计划、引水及发电等工程,又因约翰•卫斯理为穷人撰写的医疗小册子而赞叹!惟万变不离其宗,当年,宣教士的宣教,是全人的宣教,今日亦是!

马偕博士晚年患了喉癌,喉咙溃烂。虽然承受着极大的痛苦,但还是无时无刻惦念着宣教事工。他自知时日不多,有一天竟不顾他人阻止,挣扎着从病床上起来,大力敲打学堂的钟,把学生们都召集在课室里。马偕博士沙哑着声音,吃力但坚持教完最后一堂课。当时,学生们都泪留满脸,恩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他们。最后,马偕博士于1901年6月2日,在淡水故居安息。他一生的座右铭是“宁愿烧尽、不愿朽坏!”(Rather Burn Than Rust Out),也以自己的生命完美地诠释之!

我们走在宁静的校园小路上,尽情浸浴在浓浓的人文气息中。三五成群的学生,有的在办课外活动,热情但不喧闹;也有的在偌大的操场上跑步,或进行各球类运动,挥洒着青春的活力;有的抱着书本,背着背包,可能是前往图书馆或课室途中。我想起主耶稣的叮咛:“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About Pos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