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的数据管理与应用
这是一个大数据(Big Data)时代! 中国大陆透过大数据,在一线城市——北京和上海建立“城市大脑”,大数据也加速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发展,这将是人类文明的革命发展和创新,孰好孰坏,未能知也!

文:李祖国(年会会友领袖)
这是一个大数据(Big Data)时代!
中国大陆透过大数据,在一线城市——北京和上海建立“城市大脑”,大数据也加速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发展,这将是人类文明的革命发展和创新,孰好孰坏,未能知也!
上兆亿杂乱无章的数据与资讯,经采集和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Data Analytics)后,能在最短时间内,让不同业界人士根据客观的资讯和判断,及时回应。大数据都应用在城市的交通管理、电流供应与保安等等。银行、金融公司、面子书和谷歌等知名企业,也根据客户的消费模式、衣食住行生活习惯和时尚潮流等资讯,抓住商机,带动消费者更“有效”地消费。
根据我过去在美佳牧区担任执事会主席十多年和会友领袖十年的经验,我想在本文反映数据管理在教会领导过程中的重要功能。数据非常重要,因它可以客观呈现(虽然不能全面)教会现况和我们要处理的议题,让我们处理问题和纠纷时,减少很多主观的偏见。圣经常以数据来叙述故事,如福音书里五饼二鱼的神迹,主耶稣用了五块饼和两条鱼,喂饱五千人,还剩下十二个篮子的饼。这些数字让我们更具体地了解这段经文,以“五千人”来形容,比“很多人”,或“人山人海”具体多了!
管理学里有一句很出名的话:“No Measurement, No Management”(没有数据,就没有管理)。
过去,我主持教会的执事会时,常听到很多非常笼统的发言内容。他们提出一些问题,参杂着主观的判断,甚至偏见。我想,若他们能够把问题量化和提供数据,他们的观察将深具说服力,也让我们较易提供解决方案,如:
一、“教会大门开得大大,后门也开得大大。”
意思是说,教会每个星期都有很多人来教会(包括新人),但都留不住,也有会友去了别的教会。
我想,这些言论相当表面,若发言者提供客观的数据,将能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品质。
二、“很多会友不赞成我们花这么多钱来装修教会。”
很多会友?多少个?三个,十个,或三十个?占了会友多少巴仙?
事实是,装修教会的筹款反应非常好,超出了我们的目标,而且参与的弟兄姐妹人数也很高。
三、“教会崇拜和祷告会没有属灵气氛,弟兄姐妹都吃不饱(讲台)。”
我想,属灵气氛不像温度可用温度计来量,我们也不打算调查讲台的品质,毕竟这会让牧师不悦。
而教会客观的数据都指向健康水平,如崇拜人数稳定;洗礼人数维持在8-9%;主日学人数稳定;奉献金额稳健增长;参与服侍的会友人数理想等等。
数字会说话
数字是我们在领导和管理过程中非常有用的工具,能让我们客观了解自身处境,免除很多假象和偏见。数据让我们得以发掘潜在的资源和机会,也会发出警报,让我们看到下滑的趋势。若我们时时关注收集的数据,加以整理,从多个角度分析、思考和解读,就能进一步了解课题,做出的决策将更趋完善。
年会每年的年会录都附有详细的统计表,统计表的栏目“应有尽有”(还可以做得更好),包括各教区和所有牧区、布道所各事工的数据。遗憾的是,我们在议事会里没有讨论、分析和解读统计数据,致使收集的数据无法发挥作用。
三年前,年会会友事工部为所有牧区提供会友统计的软件,方便各牧区建立会友资讯库,以加强牧养、栽培、关怀事工和动员的效率。这软件非常有用,特别是我们要在Subang 2开办布道所时,只要我打下邮编,就能知道住在那个区域的弟兄姐妹,动员起来就容易多了。另一个非常好的功能,是跟进坚信礼的名单。只要我输入“2018”,凡在2018年满十六岁,曾接受幼儿洗礼,今年可接受坚信礼的人名与其父母的名字会出现,教会同工就根据这名单,联络他们。有些父母很惊讶,教会怎么还记得我小孩在十五年前受洗,现在提醒我们小孩再次坚信信仰?这是教会很重要的牧养事工。
会友结构的数据,有助于我们了解教会成长的规律。会友人数的增长,有三大途径:一、从孩童阶段的学习会友成为正式会友的增长(Biological Growth);二、从其他堂会转为本堂新会友的增长(Transfer Growth);三、因信主受洗而成为教会会友的增长(Conversion Growth)。促使人数增长的首要条件,就是教会必须有新婚的年轻人,教会一年内有多少对情侣结婚?
我知道美国洛杉矶有间教会的会友人数约一百,平均六十五岁,这间教会自然不能期望会出现新的下一代!从其他堂会转来的新会友,多出现在一线城市教会,因乡镇教会的年轻人都往城市升学,或就业,城市教会就“坐享其成”,接收了很多移来的基督徒。因信主受洗而成为教会会友,必定是外展事工的成果。外展事工的成功,有赖于教会平时有否“投资”社区服务,如幼儿教育、门徒栽培、主日学、青年事工、小组事工和关怀事工等等。教会财务和资源分配是否外展的导向,可作为参考。
教会必须密切注意数据的趋向。我们不但看今年的数据,比较去年和前年同期的数据,也要看十年,甚至二十年前的数据。这样就能更理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教会领导的方式,对教会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年会有些乡镇教会,早在二十年前人数高达两百,设有青年团和主日学。但在二十年后,教会只剩下几十人,大部分是留守在乡镇的空巢老人,而青年和儿童事工都惨淡经营。教会从光辉到没落,只因我们不能审时度势,力挽狂澜,这多可惜!年会统计表的数据也显示一些牧区没有成长,有些牧区的崇拜人数仅是会友人数的一半。这些数据能告诉我们,何为常态,或警讯;教会应正视之。
写到这里(已经写了五个小时),我也量了我的血压,是151/81,心跳75(写作前是125/74);数据已显示稍微偏高,是时候该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