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追思礼拜所思

一般教会为安息者举行的追思礼拜中,以诗歌为始,歌颂神属性安慰的元素,接着是祷告和再唱一首诗歌。诗歌小组/诗班(若有)会献唱带来安慰和盼望的诗歌。证道内容传讲天国的福音、永生的盼望…

一般教会为安息者举行的追思礼拜中,以诗歌为始,歌颂神属性安慰的元素,接着是祷告和再唱一首诗歌。诗歌小组/诗班(若有)会献唱带来安慰和盼望的诗歌。证道内容传讲天国的福音、永生的盼望,使家属和与会者看到上帝永恒不变的大爱。述史是让会众更深一层地认识和肯定安息者在世的付出和贡献,最后以唱诗和祝福祷告结束一场意义深重的追思礼拜。

追思礼拜的程序简单,但能使我思想生命、上帝的作为、安息者生平、丧家和安息者的关系;进而为丧家感谢上帝、羡慕丧家有位好亲人、安息者美丽的生命旅途等等。

今年四月杪,我挚爱的母亲安息主怀,我再次经历失去至亲的沉痛,心中亲历的体验是复杂和多层面的。追思礼拜的诗歌、经文、证道信息确实能安慰我和家人。失去亲人,哀悼是自然的表现,也许会维持一段日子。哀悼时间的长短,跟家属和安息者的关系、个人个性直接有关。

旧约圣经的以色列人以行动表达丧礼的礼节和痛失亲人的感受,他们会穿上粗麻衣和围上麻布,这是他们的丧礼服。如<创世记>37章34节:“雅各便撕裂衣服,腰间围上麻布,为他儿子悲哀了多日。”和<撒母耳记下>3章31节:“大卫吩咐约押和跟随他的众人说:‘你们当撕裂衣服,腰束麻布,在押尼珥棺前哀哭。’大卫王也跟在棺后。”在丧礼期间,也许他们不洗澡、不抹油膏和禁食,如<撒母耳记下>12章19至20节:“大卫见臣仆彼此低声说话,就知道孩子死了,问臣仆说:‘孩子死了吗?’他们说:‘死了。’ 20 大卫就从地上起来,沐浴、抹膏,换了衣裳,进耶和华的殿敬拜,然后回宫,吩咐人摆饭,他便吃了。”和<撒母耳记下>14章2节:“就打发人到提哥亚去,从那里叫了一个聪明的妇人来,对她说:‘请你假装居丧的,穿上丧衣,不要用膏抹身,要装作为死者许久悲哀的妇人……’”

基督徒在丧礼中的丧服是素色,表示悲痛。以色列人披上麻布和华人有共同点,不大吃大喝,不打扮华丽。

在母亲追思礼拜的早晨,我母会的牧师到我家举行入殓仪式。牧师带领大家唱一首诗歌,读经文和礼文,再唱一首诗歌,以祷告为结束。晚上,追思礼拜开始,一如既往,追思礼拜的程序内容,有唱诗、宣读圣经、宣道、祷告和诗班献唱。我追溯母亲的过往时,脑海尽是我对母亲的认识和相处时的片片画面。

入殓仪式和追思礼拜是为活者而设的仪式和礼拜,追思礼拜的目的是为安息的亲人作出最后的追悼。这个过程也协助在世的家人和亲属尽快脱离悲痛的情感。因此,追思礼拜的礼仪(宣读的经文和证道)、上帝的话语确实给予有力的扶持,整场完整的礼仪能带给家属安慰的盼望,这盼望乃是建立在主耶稣基督身上。如主耶稣在<约翰福音>11章25节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在丧家极其悲痛的时刻,圣经的话语和应许及时成为他们的力量和指望。

追思礼拜的礼仪和信息,能再次促使丧家、亲友们思考人生存的意义、价值和目的。对信徒而言,这是更新生命的时刻;聆听追思礼拜的证道、经文和叙述安息者的生命,也再再帮助我们更贴近上帝、使生命越发更新。对未信主的亲友而言,聆听上帝道的福音,就是他们生命的转折点。

故此,要在丧礼清楚宣讲上帝的福音,尤其是追思礼拜,这是让安息者的生命成为活人的见证,但未信主的亲友们一般不会安静地听道。此时,扩音器就显得重要,调音必须清晰,把福音传递到他们耳中。虽然我们的至亲不在人间,已被主接回天家与主同在,在那里享受最美好的福乐,但他/她“活”在人心。

祝福后,是瞻仰遗容。瞻仰遗容的英文是“pay a respect”,即给予安息者最后一个致敬。这时刻,家属站在灵柩旁,亲朋戚友瞻仰遗容后,就以行动/话语安慰家属,关系较好的会拥抱家属。当关爱和慰问化为行动时,这股实在的力量惟有家属能亲身领受和深深感受到的。

入殓仪式和追思礼拜的礼仪虽然简单,但其意义和发挥的果效深远,具有安慰的价值;礼仪是为活着的人而设,为此,不可忽视和草率带领追思礼拜之责。

在追思礼拜使用的话语必须诚恳和贴切,声音、语调需要因场合适当调整,吸引人洗耳恭听。在论述安息者的生命时,要真实、不夸张,带着使命,向未信者做见证。选择诗歌时,诗歌的歌词和旋律,必须和丧礼的气氛相称。

当谨记,基督徒在丧礼中的礼拜,是回应上帝永恒、主权安排的美好与盼望,在未信主耶稣的人眼前,是尊重生命的见证。

About Pos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