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November 2020

联想卫理大厦四周

我喜欢在吾会的卫理大厦办公室上班。这里的环境幽静,我能在此阅读文件和思考各等事工,也方便我与同工见面,与办公室职员交流。当我从办公室窗口往外看时,有些建筑物引起我的注意力,随之思索而沉淀的感想至少有四点: 尊孔学校(独中和国中)、卫理中学和小学: 每一天都有许多学子经过卫理大厦,他们的面孔、他们的笑容、他们的朝气,给予我温馨的感觉。国家的未来,有赖于这些新一代的少年。愿他们学业有成,有崇高的理想和梦想,具备优质的品格,有毅力,有勇气。我当然也祝愿他们及时认识主耶稣基督。 茨厂街的美食和人潮: 这是吉隆坡著名的唐人街,是早年从中国下南洋的华人聚居和经商的地方。这里布满许多华人店铺,街上人来人往,尽显和延续当年老吉隆坡的繁华氛围。当我们经过这些历史街道时,这里不仅是游客打卡、购买纪念品和享受古早味美食的地方。这条街道也促使我时时思考华社的未来、平民大众的生活和劳苦阶层所处的挑战之境。 高楼大厦,如吉隆坡塔、马来亚银行大厦和即将完工的Merdeka PNB 118: 这些凸显国家经济指标的建筑物,看来巍峨、壮观。如今,我国在新冠病毒笼罩下,经历“行动管制令”(MCO)、“有条件行动管制令”(CMCO;沙巴(13-26/10)、雪隆区和布城(14-27/10)重启)和“复原式行动管制令”(RMCO;至今年12月31日)等阶段后,民生经济和行动范围大受影响。我们祈愿:掌权的执政者能秉公治理国务,以聪明和才智将危机化为转机,促成国泰民安。 吉隆坡卫理公会(福建堂和广东堂)、吉隆坡卫斯理堂和吉隆坡福音堂: 在首都市中心短短的距离内,竟然有好几间基督教会并立,信徒能以不同的语言敬拜上主和宣扬福音。但愿我国众教会能继续贡献,发光当盐,使福音的灯塔照亮遍地! 求主帮助我们以信心、爱心和盼望,向前迈进!

Bantuan Covid-19感恩、慰劳晚宴

报道:张加信 2020年9月18日(五)晚上七时,年会卫理救援赈灾事工(MCRD)在Tropicana Gardens Mall文华轩的喜宴楼,举行“Bantuan Covid-19感恩、慰劳晚宴”,以感激一群在幕后甘心乐意出钱、出力和代祷的志愿者。 包括王怀德会督(博士)、三一年议会会长兼候任会督——贾古玛(Rev. Dr. T. Jeyakumar)博士伉俪、吾会会长——郭汉成牧师(博士)伉俪、逾三十位义工、十位曾为MCRD线上演出的艺人、受惠单位代表和记者在内,共六十三人出席。卫理救援赈灾事工(MCRD)干事——张加信弟兄带领整个晚宴的流程。大会邀请廖春煌医生作谢饭祷词后,张弟兄便上台报告MCRD在新冠疫情期间所做的事工。 从3月18日至9月6日为止,MCRD记录吾宗所有年议会和公众奉献的项目,收到约二百十八万令吉和约九万四千令吉的物资(共值二百二十七万令吉)。在疫情期间,MCRD耗资一百九十一万令吉,当中的59%是采购非医疗用品和个人防护服(PPE),赠给医院;25%是采购食物和作为抗疫包的援助金;15%投入跟进事工,即难民和外劳妇女在本地生产的五十二笔津贴、资助五间难民教会三个月的租金等等。在所有开销中,仅1%成为行政费和交通费。 MCRD共分发了二万套PPE给全国九州和首都的二十六间医院、改造所和民防所;在提供食物、抗疫包和产子方面,资助本地原住民、低收入群体、在本地生活的(十二个国家)外劳和难民;为印度和尼泊尔的伙伴提供购粮的援助金。 下列是当晚三位嘉宾致辞的内容: 会督致辞 感恩的是,在疫情期间,MCRD成为卫理教会回应社怀需求的主力。感谢主,我们看到李祖国弟兄如此委身和乐意奉献,身体力行地带领MCRD完成各种援助项目。病毒前所未有地冲击全球,迫使教会和许多社群不得不重新反思自己是否忽视了许多重要课题,如生命、上帝的创造,人类生存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面对致命但没有疫苗的世界,我们看到了三个真相:“我们重新发现自己的渺小和神的伟大!”、“虽然人们变得铁石心肠,但神的心却‘满溢’出来!”、“当神的子民代祷时,马来西亚就因神的怜悯而蒙福!” 会长致辞 我引用使徒保罗的话:“我们行善不可丧志,因为若不灰心,到了适当的时候就有收成。所以,一有机会就要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要这样。”(加6:9-10)行善是基督徒的面貌,不单向弟兄姐妹,也向社会人士,尤其是贫弱者伸援。在非凡的Covid-19冲击中,MCRD在李祖国弟兄带领下,许多义工和捐献者立刻行动。你们的表现实在是Amazing! 候任会督致辞 恩慈并不复杂,关怀他人也不难,我们不需刻意做大事。在行动管制令期间,我们都尽力而为。正因各人出力,就触摸了许多生命。有一名传教士和一位穷牧师的家人吃晚餐时,就一起分享了同一粒大土豆。这是真人真事。 为候任会督庆生 当天是贾古玛牧师生日,张弟兄邀请嘉宾们和义工一同为他唱生日歌,也恭请王会督为贾古玛牧师作祝祷。...

新会督就职礼

10月4日下午四时,本人出席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新會督的就职礼。感谢主,新会督——Rev. Dr. T. Jeyakumar(贾古玛博士)的就职礼顺利完成。 十五、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新会督——Rev. Dr. T. Jeyakumar的就职礼 十六、稍后,总议会赠礼给即将卸任的王怀德会督(左三);他卸任后,将是荣誉会督。

年会筹委会

9月30日早上十时,本人在近打河畔酒店参与年会筹委会。11月9至11日,年会第四十五届议会原定在此举办;惟疫情恶化,后改为以“线上议会”进行。 十四、年会筹委会的委员合影

在甲洞堂证道

9月20日早上九时和十一时,本人在甲洞堂两堂的敬牧主日崇拜中证道。谢谢莫泽川牧师和许慧怡牧师安排。堂会特别移交两笔奉献给年会宣教款(由宣教部主席——莫牧师和本人代领)和卫理儿童之家建筑金(由社会关怀部主席——周道惠弟兄和儿童之家(加影)的叶美玲姐妹代领)。谢谢甲洞堂执事会和弟兄姐妹热心支持年会事工。愿主大大赐福你们,成为多人的祝福。 十三、左起为郭会长伉俪和莫牧师伉俪

以赛亚事工培训学校结业典礼

9月16日(三)下午五时,本人出席第二十二届的以赛亚事工培训学校信徒成长之旅结业典礼,其主题是“God’s Path Seeker(神道路的寻求者)”。本人证道的主题是“我们传扬耶稣基督(西1:28)”。愿父上帝赐福这三十二位年轻人,继续在真道上坚定不移。 十二、全体照

和神学生午餐交流

9月14日中午十二时,本人、年会牧职部代表和马来西亚神学院的学生在碧华楼享用午餐,交流。谢谢张世杰教区长、万富奇牧师和翁进兴牧师抽空出席。祈求上主赐福学生们学业进步,身体健康,继续加强服侍心志。 十一、前左三起为翁进兴牧师、万富奇牧师、郭会长伉俪和张世杰教区长。

吉隆坡广东堂主日崇拜

9月13日中午十二时,本人在吉隆坡广东堂崇拜(另一堂是早上九时,在广东堂半山芭分堂进行)。谢谢堂会主理——凌向明牧师、李学谛牧师和弟兄姐妹接待;本人也很高兴看到诗班献诗。求主保守大家安心出席,出入平安。 十、左起为李学谛牧师伉俪、郭会长伉俪和凌向明牧师伉俪。

出席婚礼

9月12日(六)早上十时,本人在加影堂出席顾颂扬弟兄和叶美玲姐妹的婚礼。新娘是年会卫理儿童之家(加影)的行政助理。恭喜这对新人! 九、顾颂扬伉俪

第十二届总议会议会

9月8日早上八时三十分至下午五时,本人、吾会十三位代表在卫理大厦五楼小礼堂,连线出席第十二届总议会议会。在此届议会选举上,Rev. Dr. T. Jeyakumar(贾古玛牧师/博士)当选为新任会督、安东尼劳勿(Anthony Row)弟兄续任文书、许鲁维弟兄当选为新任财政,为期四年(2021-2024)。 七、前左起为林伟杰弟兄(年会副会友领袖)、万福全弟兄(年会经济部主席)、郭会长、李祖国弟兄(年会会友领袖)、莫泽川教区长(年会宣教部主席)、翁进兴牧师和吴永基医生;后左起为廖春煌医生、廖克民牧师、郭进吟牧师、周道惠弟兄(年会基督徒社会关怀部主席)、钱本华弟兄(年会布道部主席)、万富奇牧师(年会文书)和黄迪华牧师(博士)。 八、吾宗各年会代表在各地连线出席总议会议会。左上起为总议会、沙巴年议会和砂拉越伊班年议会(诗巫);左中起为吾会、砂拉越华人年议会(诗巫)和淡米尔年议会;左下起为砂拉越华人年议会(古晋)、三一年议会和砂拉越伊班年议会(古晋)。

在关丹堂证道

9月6日早上十时,本人在关丹堂证道。大家都按规矩遵守SOP,安心敬拜上帝。谢谢关丹堂主理——萧贞禄牧师、伍伟伦传道和执事们接待。 六、前左三起为郭会长伉俪和萧贞禄牧师伉俪

在堂会和布道所证道

9月3日晚上八时,本人在哥打巴鲁堂证道;4日早上九时,在日底布道所证道。本人这两天证道的主题是“敬牧的两面思考”(帖前5:12-13)。谢谢哥打巴鲁堂和日底布道所主理——余国铨牧师和执事领袖们接待。 四、9月3日晚上,在哥打巴鲁堂的敬牧会中,与众人合照。 五、9月4日,摄于日底布道所。前左二起为余国铨牧师和郭会长伉俪。

八达灵新市镇堂主日崇拜

8月30日早上十时,本人在八达灵新市镇堂崇拜(线上同步直播)。崇拜后,本人很高兴能够跟堂会主理——郭进吟牧师、林崇恩牧师和教会领袖一同用餐和交流。堂会在来临的主日,会主持洗礼仪式。愿主继续把得救的人天天加给堂会。 三、左起为本年在八达灵新市镇堂实习的梁带文神学生、郭进吟牧师伉俪、郭会长伉俪和林崇恩牧师。

加影堂主日崇拜

8月23日早上十时,本人在加影堂崇拜。教会尽责遵守SOP,弟兄姐妹也踊跃出席;堂会九月起将设立两堂崇拜活动(8:15am和11am)。本人很高兴能够跟已退休的陈观凤牧师、加影堂主理——钟恩雄牧师、协理——萧艾雁牧师和年会基督徒社会关怀部主席——周道惠弟兄交流。愿主赐福,使加影堂得人如得鱼。很可惜匆忙中,本人又忘记和大家合照。

出席婚礼

8月22日(六)早上十时,本人在芙蓉堂出席周经恩传道和彭慧玲传道的婚礼。这对新人因受行动管制令(MCO)影响而将婚礼延期进行,如今终于成亲!恭喜! 二、周经恩传道伉俪

和神学生交流

8月17日早上十时,本人与吾会在马来西亚神学院就读的神学生连线交流。自从我国经历行动管制令(MCO)、有条件行动管制令(CMCO)和复原式行动管制令(RMCO)阶段,并设立严格的防疫标准作业程序(SOP),影响神学生的学业和实习教育进展程度;但他们仍活泼有力,永不言弃。请大家继续加油! 一、左上为郭会长(博士),第二行右一为万富奇牧师(博士)。

守护历史,活在当下——专访廖克民牧师

受访者/供图:廖克民牧师 采访/整理:甘心 受访者简介:马来西亚神学院教牧硕士、新加坡三一神学院神学硕士,现为甘文阁卫理公会宣道堂主理。 实兆远垦场博物馆新馆(左)和旧馆(右)相毗邻 全国首创 一路向北,从吉隆坡到霹雳州西部实兆远的车程是三个小时。国内游客好好规划,就能在此吃喝玩乐,过个慢悠而充实的短假。福州人是实兆远华人的大宗,福州干盘面/面线和光饼是来宾必尝、必购的手信,自用赠人皆宜,噢,怎能少了甘文阁辣椒酱呢。 甘文阁(Kampung Koh)是曼绒县开埠最早的华人聚居区。除了在地其他风景名胜,实兆远垦场博物馆(Sitiawan Settlement Museum)近年成为国内基督徒游走的目标之一。身为全国第一间由基督徒创办的民间博物馆,有两栋建筑物。新旧博物馆并列于甘文阁卫理公会宣道堂的土地上,是实兆远的地标之一。成立博物馆的重要推手,是廖克民牧师。 前身为“牧师楼”的旧馆,是双层木楼;“甘文阁”的福州话,俗称“牧师楼”,即指这木楼。廖牧师在此住了六年六个月,深惜这间古董的含金量。牧师楼早期是宣教士和牧师的住所,亦是在地民事、社交、医药、经济、教育和行政中心的聚焦点。建于1935年的牧师楼,在2003年9月转型为博物馆,主要功能是收集、重述和保存中国福州先贤来此的垦荒史。馆内有数百件文物,大部分是宣道堂多年来收集的成果,亦有部分是热心会友奉献,深具历史价值。展品以陈列垦场早期的生活作息和工作写照为蓝本;文字叙述则重于开垦、教会和当地社会的发展史。 人与建筑物 说廖牧师的人生经历能为立馆、建馆的故事加分,挺合情合理。 他是土生土长的实兆远人,年少轻狂,十六岁信主时,要应初中教育文凭考试——SRP(今为PT3);中三生会考的国文和数学及格,方能升上中四。少年人被迫天天去图书馆借阅国文书和恶补数学,总算能升读了;后在STP(今为STPM)中,他的华文科终于及格,还得到人生惟一的A,来自历史科目!读书读出滋味了,读神学便不成问题。他1996年毕业于马来西亚神学院,翌年1月1日成为宣道堂的传道。刚毕业的年轻人,就被派去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华人年议会历史最悠久、最大的堂会,成为年会的新记录。 宣道堂没有主理牧师,由曼绒教区长兼清福堂主理——郭成光牧师兼顾。廖传道身负重任,在牧会过程中,他不断反思:“教会在社区存在的目的是什么?”他抽丝剥茧,将宣道堂和实兆远开垦史的渊源呈现于人前,还查出宣教始于1903年9月9日,推翻了之前是1902年的记载。以前的宣教士和牧师在牧师楼里当“头人”,等于村长,角色很吃重,负责处理居民各种事务、传福音和牧会。前人遇事都去找牧师求助,久了,就以“牧师楼”统称“甘文阁”此地。想到当地人已淡忘教会史与自身根源,廖牧师受台湾国庆日的“双十节”启发,便将宣道堂的周年纪念定在9月9日,称为“双九节”。 1999年,宣道堂第一次庆祝“双九节”,主办首届历史文物展(至2002年),重挖垦场早已废弃的水井,掀起社区历史文物/古董的热潮。2001年3月,廖牧师率团出席由福州公会主办的“诗巫福州垦场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完成这趟文化之旅后,他便成立曼绒华人基督徒文化协会,进而认识在地不少文化人士。早在1998年,廖牧师已出版教会刊物——《饮水思源》会讯(现称《思源报》),旨在提醒信徒注重和展现历史。 双馆相辉映 据廖牧师所述,当初立馆是综合这四大因素而决定的:利于办历史文物展、社区捐赠的文物与日俱增、要将文物安顿在固定的“家”、我国没有基督教博物馆。“参观博物馆跟建馆是两回事。”廖牧师深有感触。宣道堂有现成的建筑物,较好办事,但装修成博物馆至少要数万令吉。他要筹集资金;其次,针对博物馆的历史主题,特邀不少设计人才,集思广益。古物有历史脉络,不能随意摆放,否则隽味不存;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形容之,真恰当。2003年9月7日,博物馆落成,由吾宗的朱新进会督(博士)主持奉献礼。 时光飞逝,由牧师楼而立的博物馆经六年发展后,空间明显不敷。2009年9月9日,宣道堂为增建新馆举行动土礼;好事多磨,终于2017年启动增建工程,工程费预算为五百三十万令吉。廖牧师抓紧时间,在2016年6月成立三个工作小组,即工程监督小组、历史鉴定小组和筹款小组。他和筹募团队北上南下,积极到全国各堂会宣扬建设新馆的宗旨,在九个月内筹获逾四百万令吉;2018年9月8日,举行新馆落成典礼和献堂礼。旧馆前面特设林称美纪念公园,记念林牧师(1854-1915)开垦、建堂和孤儿院、教养贫童等事工的贡献。 新馆的空间规划和旧馆的主题相呼应。旧馆展示的主题是垦场生活及作息篇、垦场社区与发展篇,新馆则是教会历史篇。新馆一楼是教会历史展示厅、小商馆和咖啡馆;二楼是双九节展示厅和影视厅;三楼是宣道堂办公室和档案中心;四楼为观景台,日后可在此办活动。旧馆开馆至今已逾十七年,共接待逾四万人,包括旅行团、家庭、学校、教会和社团等等。新馆成立未满两年,就吸引逾万人浏览;今年受疫情影响,仅二三千人来访。套用廖牧师的话说,新馆成了“引爆点”,吸引大批游客来打卡。...

当今人权的信仰根源

文:张俊明博士(马来西亚神学院中文延伸课程主任) 引言 拥有人权是今人无庸置疑的共识,但有的基督徒对人权论述相当纠结。面对极权政府对人民的暴行时,他们会以人权之名抗议,但无法认同极端个人主义者和泛人权论者的诉求。那,基督信仰是如何看待人权?基督教支持人权运动吗?我们当如何处理这种种纠结? 何谓人权? 什么是人权?其内容是什么? 联合国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创建一个全面的人权法体系,其基础是分别于1945年和1948年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1966年,联合国通过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这两个《公约》和《宣言》合称为《国际人权宪章》(或《国际人权公约》/《国际人权法案》,International Bill of Human Rights》)。此后,联合国逐步扩大了人权法的范围,现已纳入专门保护妇女、儿童、残疾人、移民工人与其家庭、难民、少数群体和其他弱势群体的具体标准。1 这些宪章的内容前提是:每个人的尊严和平等权利是与生俱有的,即人权是“与生俱来”的权利,而非因他(或她)属于某个集团(性别、民族、国家和宗教等)的成员,也不是当权者恩赐的。 人权的三个要点: 一、人权是普世和不可剥夺的: 这可作为当权者的警戒,因人权是与生俱来的,人们无需叩谢当权者,反要提醒他们不可剥夺之。这概念最先写入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也成为日后许多国际人权公约和宣言的原则。 二、人权是平等和消弭歧视的: 平等意味着不可对人人有差别的对待,如《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ICERD)禁止因性别、种族和肤色等理由而产生的差别对待(歧视)。《世界人权宣言》第二条强调:“所有人不得因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主张、国籍、出身、财富、家世、出生或其他身分之不同而受到歧视。” 三、人权是权利也是义务: 权利与义务不可分割,享有人权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人权的社会性质不言而喻,反映在个人与个人、族群与族群、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社会关系中。当某一主体享有某项权利时,意味着他人有义务给予尊重或不得侵犯;若人不遵守,那人权就都无法得到保障。若你任意侵犯别人的权利,别人也可任意侵犯你的权利,人权就子虚乌有了。 从基督信仰而来的人权 人权的思想史可追溯自十七至十八世纪,主要以洛克(John...

分析歌唱的过程

文:叶德宗博士 我们在教堂集体敬拜时,歌颂上帝的环节是不可或缺的。歌颂上帝是圣经的教导,尤其是<诗篇>常提起:上帝透过歌颂的过程,促使我们灵命成长。 “1义人啊,你们要欢然歌颂耶和华,正直的人理应赞美祂。2 你们要弹琴赞美耶和华,弹奏十弦琴赞美祂。3 要为祂唱新歌,琴声要美妙,歌声要嘹亮。4 因为耶和华的话是真理,祂的作为信实可靠。5 祂喜爱公平正义,大地充满祂的慈爱。”(诗33:1-5) “1要歌颂赐我们力量的上帝,向雅各的上帝欢呼。2 要唱诗,击鼓,弹起琴瑟。3 要在我们过节的朔日和望日吹响号角。”(诗81:1-3) “1 我要永远称颂耶和华的慈爱!我的口要传扬祢的信实直到万代。2 我要让人知道:祢的慈爱存到永远,祢的信实与天同存。”(诗89:1-2) 我们崇拜时颂赞上帝,是因上帝的话是真理,祂的作为可靠、公平、正义,富有慈爱和力量等等。换言之,我们歌颂,乃因上帝先主动让我们看到和经历祂的作为。我们歌颂的过程中,会产生情感作用。情感可从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层面解释,能深刻和稳定地把思维扎入生命,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美感和仇恨等等;而感情是出自人内心各种感觉(如喜、怒、哀、乐)、思想和行为的综合心理与生理状态,是暂时的。 情感是受理性或悟性思考后产生的结果,故,情感产生的作用,能驱使我们决意更爱上帝。我们当用悟性歌颂上帝,如<诗篇>47篇6至7节所言:“你们要向神歌颂,歌颂!向我们王歌颂,歌颂!因为神是全地的王,你们要用悟性歌颂!” 一首好的歌词,能带给歌唱者丰富的想像空间,选择正确的字眼能清楚表达意念,透过韵脚产生感情;再加上使用声音,则能把曲目升华至更高的层次。 <诗篇>歌词的内容,几乎着重于所用<诗篇>的结语,即讲述上帝的作为。不论诗人身处任何环境,或发出埋怨、怒气、失望等等,来到<诗篇>结尾,仍以盼望的口吻,聚焦于耶和华上帝。<诗篇>23篇是一般信徒熟悉的<诗篇>之一,其丰富的联想空间——“有青草水源、死荫幽谷,又转向筵席,直抵殿中”,给予读者清晰的画面。 例一:<诗篇>23篇6节上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 “随着”,从字面来看,像是带着防护罩,随着我们走。但,“随着”原文的意思,比中文字义更强烈,意思是“迎面冲过来、强烈地涌向我”。这字眼传递了浓烈的感情和想像力,就在我们生命里,深刻烙下“上帝慈爱”的形像,非中文字面的表层含义所能反映。...

我在年会的日子(下)——小年会,大教会

文:李祖国(年会会友领袖) 在年会选举年,写在年会服侍的观感 幼儿园事工——力不从心 年会卫理幼儿园事工每况愈下。过去六年,在会长督促和年会教育部助理——月屏姐妹努力下,部分园长和老师提高士气了。我们也尝试转型和增加托儿所的服务形态,利于双薪家庭,但政府的规条门槛高,特别针对建筑物和场所之求,非一般牧区能应付得来。除了少数幼儿园比较特出,卫理幼儿园事工整体已逐渐萎缩。 办了几场研讨会后,我们总括出幼儿园面对的困难主要有八点: 一、无竞争优势,同一社区有其他幼儿园; 二、低薪,留不住教师; 三、师资老化,后续无人; 四、设备陈旧,甚至没有空调; 五、政府对师资的要求严格; 六、经营亏本; 七、因城市化(urbanization)和少子化,乡镇人口萎缩; 八、牧者和执事视幼儿园事工为负担,无意开办或继续经营。 因上述原因,年会每年有一两间卫理幼儿园结束营业,实属无奈和可惜。 如何为幼儿园事工定位?如何永续经营?牧区/教区/年会如何带领幼儿园事工? 我认为,卫理(Methodist)幼儿园自有品牌优势,我们遇到的挑战跟外面的竞争对手相同,别人能做得很出色,我们也应该能。卫理公会的教育事工对国家的贡献有目共睹。但我们的中小学一直被“打压”,失去主导地位,这几年更有一些卫理学校已经营不下了,教育理事会被迫关闭学校。我希望年会特别是教育部同仁可展现更大的魄力,力挽狂澜,也希望有更多同工和教会领袖将卫理幼儿园列为重点事工。 小年会,大教会 曾有一篇文章形容中国是大政府,小人民,而日本相反。大政府讲的是政府权力非常大和富有,拥有国家大部分资源,一党专政的统治权力过大,相比之下,老百姓异常渺小。反观,日本政府和人民的力量相对平衡,人民能有效地对政府施政发出有效的制衡,日本是小政府,大国民的社会形态。 以“小年会,大教会”来形容牧区和年会之间的关系并不全面,仅凸显年会行政上的难处。年会的财务资源匮乏,一年仅获少于两百万令吉的收入(不包括宣教款)。我们有很多理想和重要项目要倡议/执行,如教牧的安息年薪金、改革幼儿园教育、帮助乡镇教会和牧区的复兴事工、培育神学讲师、教会在政经文公共空间的论述、改造卫理大厦、教会和年会采用数码管理的发展、增加年会专才同工等,都必须有宽裕的财务来实践。 成为年会会友领袖这六年来,我发现,年会有将无兵。我每次要推行活动,特别是设立工作委员会时,都面对无人参与的“窘状”。这不像在牧区动员般容易多了!我衷心盼望大家能更支持下一任的年会会友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