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上帝的小调儿——专访何李颖璇(师母)

受访者/供图:何李颖璇(师母)
采访/整理:甘心
受访者简介: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大学帕金斯神学院神学研究硕士、修毕萨提亚(Satir Model)家族治疗辅导课程;马来西亚神学院兼任讲师,现为美佳堂全职同工,任基督教教育指导,已逾三十年;著有《牵我手,牵你走》。
2020年10月,作者阖家在公园合影。
天降宝贝
感谢上帝。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华人年议会不乏学历与能力兼具的师母,长期殷勤工作,发挥所长,使夫婿所在教会的事工相得益彰;何李颖璇是其一。身为美佳堂前主理牧师——何汉寅博士的贤内助,二人数十年如一日,每天有忙不完的事工、谈不完的课题,近年还多了新的焦点。他们的独女——何怡恬与英籍女婿——Mark Simon Dawson(马可·多胜)已加入新手父母的行列。所以,何师母现在是很快乐的外婆,乐得逗孙。
何师母长孙——Charles Peter Dawson(何查理)目前两岁九个月大,正是亲子互动最好玩的时候。Charles还在母腹时,何师母每个主日按手在女儿肚皮上,除了代祷,也唱圣诗、读经给胎儿听。Charles出生两个月后,何师母特地请来一位姐妹轻轻哼唱,以手机录下,在家里播放不停,歌词很短,仅三句,即“God is good, God is good, God is so good to Peter Charles”。小Charles闹情绪和不安的时候,只要听到这熟悉的曲子,很快就冷静了。
Charles一岁多开始说话,近两岁时能歌,他还会改歌词,唱出:“God is so good, God is so good to婆婆, God is so good, God is so good to公公, God is so good…… ”小宝贝在外公外婆家过夜的每一晚,何牧师会取出从耶路撒冷带回的膏油,为爱孙抹上珍贵的膏油和祷告;接着,小宝贝也为外公外婆上膏油、划出十字架的手势和做个祝福祷告:“God bless公公, God bless婆婆”。这是让孩子接触信仰的仪式之一。看到古怪的、不喜欢的东西,小宝贝会怕,就说:“In Jesus name, I ask you go away!”关于信仰的真谛,小宝贝懂得多少?何师母不知道,但深信信仰之根已在小宝贝心里萌芽。美佳堂的主日学课程范围甚广,始于零岁,小宝贝在这里唱诗歌和祷告,倒是学得很快。
上帝爱女
能常常凑孙,要得益于怡恬一家三口所居靠近娘家;尤其是女儿看重父母教育的法典,乐意让父母带孙。何师母三十岁产女,女儿三十岁产子,三代关系亲密无比。她结合个人辅导和教课的资深经验,有力佐证:父母应提升自己的灵性,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建立扎实的信仰根基,以至于孩子无论是处高山或低谷,仍能紧紧抓住上帝不放。
提及爱女的成长际遇,何师母如数珍宝。何牧师夫妇早年常到外地旅行数星期,或一两个月,怡恬带着手提电脑,就能跟着父母跑,小学成绩丝毫不受影响。她自小聪敏,学习和自律俱强,故小学毕业后,何牧师夫妇便让她在家自学(或称“在家教育”,homeschooling),每个月到学习中心上课数天即可。这类教育系统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考试和设定目标,来完成学业,有利也有弊。怡恬偶然发现同学们作弊,进阶比她快。她按捺不住,在考试前央求一位同学把答案纸塞进自己的铅笔盒;不料,考官(亦是牧师)听到风声,当场逮住怡恬,还找何牧师夫妇谈话。怡恬憋屈得很,说班上十个学生有九个过往作弊,惟一不作弊的是自己;但自己第一次(准备)作弊,就被抓到了,偏偏老师不罚那九个,只重罚自己,连考试都没开始嘞!
爱女在众人眼中,一直是完美的孩子;这下出岔了,见惯风浪的何牧师夫妇倒也坦然。何师母很感恩,上帝真好!连这点小事都不放过怡恬,阻止她犯错。孩子有作弊的念头了,还不真做吗?怡恬反省后,写了一封英文信,向心痛的导师们道歉;她也允许父母把这封道歉信刊于美佳堂的《美佳之窗》,让读者们再次见识到无所不顾的上帝,慈爱又严厉。
怡恬十八岁出国,在英国大学攻读音乐系,以优异的成绩跳级,二十岁修完学士课程,未满二十一岁已得音乐心理学硕士的文凭。留学期间,怡恬接受母亲的建议,星期六在华人教会里积极服侍,成为当地华人教会的祝福;主日则在自己向往的英文教会崇拜,进而认识到未来的配偶——Mark;怡恬也抓紧时机,自费到非洲短宣,扩展自己的属灵疆界,交游广阔。英国教会的肢体们很喜欢怡恬,希望她留下来,她早已心倾此地!惟有一些长辈鼓励怡恬顺服上帝,到祂所嘱之地。怡恬不喜我国拘束之风,但上帝同时给予她和Mark清晰的指示,促使俩人携手返/来马。
Let’s talk God,祭坛之音
英国有很多人不是基督徒。Mark年长怡恬三岁,在大学参与“启发课程”(Alpha Course)时信主,从此对东南亚国家的回宣事工有负担。Mark携妻带子回英国过节时,看出Charles跟自己的外甥明显不同,由衷欣赏岳父母教育的方式。
Mark夫妇有约时,就把Charles交给祖父母看顾。育女跟育孙可不同。怡恬儿时安静、懂事,挺好带;小小的Charles可坐不住。每次来教会,何师母总是不忘叮咛,要小人儿安静看完妈咪带领敬拜赞美和外公证道的环节。Charles很机灵,知道身边人谁比较疼自己、谁可“欺负”,那是亲爹;何师母便循循善诱,直到对话时,Charles能专注看着(eye to eye)父亲和其他长辈。Charles受家风熏陶,会拥抱和亲吻父亲,这紧贴人心的亲昵行为,源自有根有基的信仰教育;这就是家教。何师母未来有意编写“隔代教养”(Grandparenting)如何影响孙辈信仰的教材本,供教会使用,怡恬可是乐见其成。
“父母各有职责,最重要的是必须看重信仰,有迫切传福音给下一代的强烈心志;而向孩子传福音的好方法,就是‘let’s talk God’(我们来谈上帝),让孩子认识上帝、亲近上帝。”2020年,我国实施行动管制令(MCO)期间,美佳堂儿童主日学学校提供教材本,让父母在家施教。何师母也要求自己孩子已受洗和即将受洗的家长们回教会上课,学习向孩子传福音。
关键时期,所有教堂的实体活动已停摆,促使基督徒家长在家里建立祭坛(或家庭礼拜),带领家人在主里团契。何师母曾在神学院授课,讲解各主题课程,包括“家庭祭坛”。她说,一般信徒到教会崇拜、领圣餐和受洗,是在固定的时间和场所进行,这类固定的祭坛比较刻板,未必能满足个人灵命成长之需。
成年信徒自然能建立固定的祭坛生活和遵循传统的信仰仪式,但不适于幼儿,后者心思未定,无法长时间投入单一活动。针对儿童所需,何师母在教会力荐超越“1/168,one over one six eight”的活动(亦属固定的家庭祭坛)。坦白说,每周的儿童主日学最多是一个小时,一周有一百六十八个小时;在百多个小时里,只花一小时操练敬拜上帝,实在有限。故,何师母鼓励家长除了主日学,自己也应每天至少花十分钟、二十分钟来唱诗、祷告和讲故事给孩子听,使这七天累积的时数能突破“1/168”的一小时限制。
至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anytime, anywhere)都能进行的家庭祭坛,在何家流行数十年了,热力未减。怡恬还小的时候,何牧师夫妇每星期一下午带她光顾喜欢的餐馆,全情投入难得的家庭时光(family time)。餐桌上,大家边吃边喝,随意谈,不用顾虑,而且,还有知识渊博的何大牧师擅长借题发挥,置入信仰的主旨,大家总是心灵与肚腹饱满地返家,好不满足。
如今,怡恬有了自己的家庭,还是很爱跟爸妈约会,继续为彼此营造温馨的回忆时刻。何师母说:“基督徒实践信仰的仪式当然重要。我们要有自知之明,建立家庭祭坛,是以上帝的心为心,聚在一起的话题必须连于上帝(let’s talk God),被上帝的话语充满。我们活出信仰的本质,必须像呼吸般自在,这样就能跟家人、亲友、兄弟姐妹之间紧密连结。所以,信徒跟家人重建祭坛生活的首要条件,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彼此有了向心的凝聚力,要在哪里建立家庭祭坛就不成问题了。更何况,家长可以恳请那乐意厚赐万物和智慧给人的上帝,为自己和孩子祭出家庭祭坛的好时机。”
怡恬是独女,从小到大获得的祝福多,资源也多。何牧师夫妇在独女生命中,注入非凡的信仰元素,使怡恬有乐于分享给他人的美德。何牧师夫妇绝少在怡恬面前流露不满之情,教会在怡恬心中始终是正面的。怡恬自幼尊崇父母,毕业回国后,就在母堂和父母同工至今(已逾十年)。她很快就看出教会牧养事工之艰,发起牢骚:“爹地妈咪,你们怎么没告诉我,你们以前是怎样面对这么难搞的人、处理那么麻烦的事呀?!”怡恬何其睿智,具有父母所没有的强项,这时已然成为父母能推心置腹的好帮手;何师母岂能忘了她当年所说的:“妈咪,谢谢您给了我信仰。”一想起宝贝这句话,多少能解压、解忧,很有份量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