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白旗”的呼声与基督徒的回应

会友篇

这年头可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在疫情肆虐中,不少人都千方百计地保住“生命”和“生计”,而烦得风僝雨僽。

尤其是马来西亚不间断地实施行动管制令,后称为“国家复苏计划”(National Recovery Plan,简称NRP,有四个阶段),导致黎民百姓长期无法外出工作。有者在零工作、零收入,屋里柴米油盐和灯油火蜡等开销仍需支出,而积蓄无以为继的状况下,竟动了自杀的念头,想了结此生,避开现实的烦恼。至终,“举白旗”的呼声终于响起来,其宗旨是鼓励有需要者在自家门外升起“白旗”,不耻于地告诉外人自己实在需要救济,让外界将救济品送上门,暂时渡过难关。

“举白旗”运动的主催者,是来自吉兰丹州的聂法莎女士(Nik Faizah Nik Othman)。2021年6月28日,她发文呼吁需要援助的人士和家庭,直接在家门外举起白旗,传递出清晰的求助信号。她之所以会想出“举白旗”的方式,那是由于白布是一般家庭最普遍的物品,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妇孺最需要援助,而家里没有牛奶时,母亲们可将白色的婴儿尿布高挂在门外,让外人及时提供配方奶粉,喂饱孩子。

这项运动的美意值得称许,社会人士纷纷响应,甚至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让人感动不已。开展运动初期,果然扶助了许多已经潦倒和窘迫的家庭,然而,运动发酵的同时,亦曝露出人性的不少丑态。一些投机者滥用此运动的初心和社会人士捐献的爱心物资,致使许多义工心灰意冷,外界对此现象皆嗤之以鼻,例如:

  1. 许多人无需救济,只因贪小便宜而趁机索取救济品;
  2. 有的家庭同一天内多次索取救济品,在另一处自行买卖,获取暴利;
  3. 有的家庭几乎每一天都“报到”,把货品囤积在家,让其他有需要者得不到救济;
  4. 拿到救济品后,竟大骂义工发放的不是“名牌货”;
  5. 不事先登记、临时上门又不遵守安全措施(SOP)、疯狂抢货,为自己和他人增加感染病毒的风险;讨不到救济品,还大骂主办方派发不公,让自己无法受益。

历史多次凸显乱世中的社会丑态层出不穷,由乱象引起的连锁反应,使人沮丧。然而,身为基督徒,我们应该如何回应当今的乱世凶年呢?依笔者浅见:

  1. 基督徒在这年头更应拨乱反正,免得自己如同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我们更应该秉持基本的道德价值观,不贪婪,坚守圣经的教导,彼此相爱,互相照应。<腓立比书>2章4节提醒信徒:“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基督徒应成为亮光照耀的灯塔,为混乱的世间照射出一条明亮之径。
  2. 许多教会回应社区“举白旗”之势,预备救济品来接应弱势者,这是美事,但不能因此忽略了主里的弟兄姐妹。他们可能正处于水深火热中,但没告知任何人,而我们无法从表面看出他人的需求。现今无法探访和接触会友,教会的属长/小组组长/班会组长等领袖,应藉着线上探访,多关怀主内肢体;探访过程无需冗长,每周一次会比较理想,这能跟进会友们的现况,及时援助。笔者认为,不应只限于补充物资,许多信徒因防疫疲劳,灵命上也“举白旗”了,即自己跟上帝之间的关系、敬拜方式和心态都亮起警讯,教会更应迅速协助信徒们回到上帝跟前。信徒们当彼此扶持,就算个人疲劳极致,仍得紧抓住上帝不放!
  3. 纵然“举白旗”运动出现少数害群之马,滥用/盗用爱心人士捐献的物资,基督徒不应丧志,就凭着信心,继续以爱心服侍和接待周遭人,不要吝啬。要紧记<希伯来书>13章1至2节的应许:“你们务要常存弟兄相爱的心。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相信我们在天上的父,必定会记念我们的辛劳和爱心。

亲爱的弟兄姐妹,世界陷入乱局,是基督徒继续服侍上帝和人的契机,我们是光和盐,要积极调和世间纷乱的局面。盼望我们当中逐渐厌世的弟兄姐妹不要丧志,当忍耐和盼望,相信上帝会设立云柱和火柱,引领我们走出红海,越过旷野,进入应许之地。阿们!

郑汉华

新加坡卫理公会武吉班让堂会友

牧者篇

当马来西亚的新冠病毒确诊日数一再刷新,封城措施没完没了,百姓落于弹尽粮绝的困境时,有何出路?政府祭出的新援助配套是杯水车薪,或聊胜于无?近日网上发起的白旗运动掀起一阵涟漪,各地慈善组织和商家纷纷设立食物银行,或派发物资,更间接推动政治人物贴上党徽的物资多起来,可说是及时雨。

白旗运动面世的初衷,是鼓励深陷经济危机的民众在住所外升起白旗,或白布条求助,让他人及时援手,一起渡过难关。这些美事有如黑暗中的一道曙光,可惜,人性作祟,有些贪婪者趁虚而入!有报道披露有的家庭像极杂货店,囤积的鸡蛋都有上百粒!有些人强抢食物和日常物资,还抱怨食物不好吃;还有更甚者对捐献者提出百般要求,索取各种食材和物品,远远超越救济的范畴。

“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太24:12)白旗运动被滥用,败在人性之恶。有些人从一开始就不看好这运动;一些热心者看了相关报道后,便停止捐款和捐赠物资。有的人当起“人民警察”,以偏颇眼光拍照和摄录他人的举止动作,还放上社交网络,导致驾驶豪华车子领取物资者被网民一面倒地“围攻”。

当然,期间出现的温馨故事,这里就不赘述了。教会当自省,不能因滥用之事退缩而见死不救,也不能因爱人心切而有求必应,毕竟教会资源有限,需以智慧协助求助者,当像精准率奇高的狙击枪般,命中目标。有的教会经历后,改变做法,以登记的方式查实,颁发救济品和继续跟进受助者(或邻舍)一段时日。信徒要施以同理心,顾及对方感受,不能居高临下地“施舍”。就算要拍照交差,也不宜拍下受助者的样貌,且得礼貌通知对方,其个人资料是保密的。

6月8日,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华人年议会重启“港湾”热线,主要服侍方向有三,即关怀祷告、辅导抒发和经济援助。借重于专业团队(辅导员、心理治疗师、医护人员、教牧)和吾会其他部门(如MCRD)配搭,实际助人。

如港湾事工宗旨所指,来电者亟需一双聆听的耳朵。物资救济固然重要,但不完全。国内出现越来越多的自杀者,他们的死因未必跟经济有关,而是困于情绪、家庭和人际关系等问题。人们心里的忧虑应交托给上帝,相信有一位爱我们的神必看顾。针对时人所需,心灵上的关顾,更重要。所以,在白旗运动中,心灵关顾是必要的一环。依笔者牧养经验来看,若信徒经济窘迫,还不至于轮到教会领导层出手,因弟兄姐妹之间能彼此关爱。感谢上帝!

火热的白旗运动,终会冷却。除了给予物资,基督徒更应送上鼓励、安慰和平安之语,为他人代祷,活出上帝爱的形像。有句话是:“人的尽头,神的开始。”当人身心受苦受难之际,信徒把面包和福音同时送给他们,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事了。

刘立章
亚罗士打堂主理牧师

About Post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