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mien
卫理公会社会准则探索
报道:陈道日律师 2022年3月1日、8日、22日及29日晚上八时,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华人年议会资讯与出版部、年会会友事工部与年会基督徒社会关怀部联办“卫理宗社会准则探索”线上讲座会。此讲座会邀请本会前任会长兼马来西亚神学院前院长——郭汉成牧师(博士)担任讲员。讲座会顺利进行,内容精彩绝伦,让有机会出席的会众受益匪浅。 卫理公会的社会准则,具体文献始于1908年美国的卫斯理运动,至今拥有百多 年的历史。马来西亚卫理公会的社会准则(参阅法规第三部,第81至91条款)则始于 1968年,并于2008年进行了一次规模相当大的修订,是吾宗非常珍贵的文献。 3月1日,第一讲:“社会关怀:横面关系的属灵意涵” 诚如约翰·卫斯理所言,基督教基本上是一个“社会性宗教”,因此不可能与教会所处在的社会隔离。我们既要不损害人,远离诸恶,过圣洁的生活;同时也要广行 善事,竭力施行仁义之举,热诚宣教,这些都是卫斯理运动的传统与神学基础(参阅法规第71、81与82条款)。约翰·卫斯理提醒我们:“要尽所能地去行善,无论是什么途径,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什么对象,从今时直到永远。”(Do all the good you can, by all the means you can, in...
“卫理华人年议会平台”手机软件简介
文:林伟杰弟兄(年会会友领袖) 宗旨: 拥有一个属于卫理公会的“会友应用程序”,建立华人年议会堂会之间的网络,加强卫理联属教会的连结。 目的: 加快事工异象的传递,提升事工动态的更新速度,并激励肢体参与教会事工。 作为教会的辅助工具,为肢体提供有效的关怀和牧养。 促进并加强卫理联属教会的团契和凝聚力。 协助教会整理会员记录,并记录每堂崇拜的出席实况。 内容: 〈教会通讯录〉 供会友们查看与搜寻十个教区的堂会地址与资讯(包括照片与崇拜时间表等)。 同时,也可以衔接导航系统,方便被导航到礼拜堂。 〈事工动态〉 建构年会属下的各部(宣教部、音乐与崇拜部、MCRD等)之事工与活动的资讯分享平台,供分享与参考,以期达致资源共享的目标。 〈教区活动〉 建构各教区的事工与活动(包括各堂会)之资讯分享平台,供分享与参考,以 期达致资源共享的目标。 〈线上资源〉 分享卫理宗旗下的“软件体”如《南钟》、“Pelita Methodist”等以及其他事工/团体的资讯链接。...
卫理宗-社会准测探索
社会关怀 社会行动 社会伦理 信仰真实 https://youtu.be/o7p_xEbMtKg https://youtu.be/eRen9In9-YU https://youtu.be/Z73jEIxK2oM https://youtu.be/-XHtS0kjOKY 社会关怀:https://youtu.be/o7p_xEbMtKg社会行动:https://youtu.be/eRen9In9-YU社会伦理:https://youtu.be/Z73jEIxK2oM信仰真实:https://youtu.be/-XHtS0kjOKY
华人年议会统计表的数据和意涵
https://youtu.be/eWxvtYPIJU8
马来西亚卫理公会《法规》(2016年版)
Download PDF
年会赈灾简报
资料提供:MCRD 整理:陈甘慧仪 相信年会卫理救援赈灾事工(MCRD)在吾会各堂中,已广为人知。其成立宗旨是当灾难出现时,不分种族、宗教和国籍,为灾民提供适时和适当的人道援助(食物、水、卫生、庇护所和健康),且根据自身能力评估是否在当地进行灾后修复项目;其次,举办灾难课程,提高众人的灾难警觉意识、建立和发展在地的协调中心伙伴关系;三、组织受装备的志愿者团队,及时援助灾民。 根据MCRD工的简报,从2021年12月20日至今年1月12日,吾会已回应的水灾区域,包括巴生、乌鲁冷岳的斯里南丁、莎亚南的太子园、彭亨的林明、文冬、文德甲、加叻和双溪必得。在天空阴霾、绵雨不断的气候中,MCRD同工和志工积极服侍灾民,在各地清理和清洗,服侍范围如下图所示: (注:分发的救济品,包括清洁/卫生用品、草席、床褥和床单;已清理或清洗一百七十间店屋/屋子。) 吾会有二十间堂会的会友,到六个灾区赈灾,即: 一、乌鲁冷岳的斯里南丁:安邦堂、武敦堂、美佳堂、吉隆坡福建堂、加影堂; 二、莎亚南太子园:莎亚南堂、美佳梳邦堂、吉隆坡福建堂、万津堂、甲洞堂; 三、彭亨的林明:近打教区LCC(昆仑喇叭堂和安顺堂)、关丹堂; 四、彭亨的文德甲:文德甲堂、八达灵新市堂、万茂堂; 五、彭亨的加叻:加叻堂、金马仑卫理布道所、甲洞堂、Emmanuel EFC(其他宗派); 六、巴生的学校:班达马兰堂、巴生港口堂、万津堂、圣淘沙堂。 吾会筹到的赈灾金总数接近百万令吉(截止于2月20日),还有善款陆续汇款给MCRD中,款项来自本地教会和各界、新加坡卫理公会、澳洲卫理公会、印尼卫理公会、中国教会、企业和个人。不少爱心人士表明要捐赠食品和旧衣物给灾民,MCRD一律婉拒,因MCRD人手不足,难以分辨这些食品是否清真(Halal),而且这些食品未必适用于灾区。 在此感激马来西亚制造商联合会(FMM)捐献两千份卫生/清洁包(总物价是RM 426,000.00);MCRD已在当地社区领袖的帮助下, 向Batu 12、14 和 16的灾民分发一千五百份卫生/清洁包(29-30/12/2021...
《疾病的隐喻》——聆听是出路
文:王有仁牧师 听的暗喻 Art comes from joy and pain…… But mostly from pain. Evard Munch(1863-1944) 人类被赋予言语/文字思考的能力,藉文字的创见,开拓意义与知识的世界。可是,吊诡得很,人类也能藉文字的思考(去掉真相、去掉意义)——言语/文字不是用来揭示,而是掩饰;折射出偏见。言语/文字能载道,也能载假;它能建立,也能荼毒思想。 Susan Sontag是犹太裔美国人,拥有尖锐、犀利、捷疾的睿智与文笔,在文化评论界享有独到的评论见解,尤其是其两部评论文集——《反对阐释》(Against Interpretation, 1964)和《作为隐喻的疾病》(Illness as...
从侍奉态度看信徒隔代思考的模式
会友篇 一年复始,万象更新!祝贺各位读者新年蒙恩!身体健康!心灵康泰! 本专栏会连续两期探讨信徒隔代思考的模式,主因是笔者和刘牧师在一次分享中,都发现当今教会上一代和新生代之间有很不一样的思考模式,而截然不同的想法,对当今教会的方向和决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故和刘牧师产生不少共鸣,盼这两期的文章能勉励读者反思和回响。愿与读者共勉! 笔者仍记得早期教会(笔者曾在西马北部教区的太平堂服侍)进行的任何活动中,上一代的教会领袖都会完全摆上,全程参与,并发挥带头的模范作用,让全教会的弟兄姐妹总动员启动,不管是传福音和布道,或教会节庆前的大扫除等等,大家都纷纷响应,乐于付出劳力、物力和财力,教会的确能给人带来“家”的感觉,大家都对教会满有归属感!笔者相信,如今的太平堂会秉承多年前的传统,即总动员启动。虽然现今的疫情毫不减缓,但只要大家同心合意,兴旺福音,集体服侍,教会的表现绝对会让人激赏! 可惜,今日不少教会已走样,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无私地将自己摆上!打个比方,倘若教会要大扫除,或要外出服侍基层人士,您就会发现,若干白领阶层的领袖,或刚毕业的年轻人,会对需要付出劳力的事工,踌躇不已;或再三犹豫,自己是否有能力服侍;或倾向于参与一些项目计划的幕后工作。倘若要办一些比较轻松的活动(如庆典),有些人会很愿意全程参与。早期领袖若有这般思维,就会被教会视为过分“斤斤计较”的人物了! 若提及宣教事工,我们的新生代只愿意参与短宣,而且并非全程参与!他们多数是属于“跟大队”的行列,抱有外出旅行的心态,意欲在新环境“体验异国风情”。提到要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跟他们一起工作,长期亲身经历他们的困难,或恒常奉献,以支持当地人的需要时,我们的新生代就打退堂鼓了。可说来到需要实际付出的阶段时,个人从前对上帝做出种种的爱和承诺,早已抛掷脑后了! 笔者后期多在城市教会服侍,看出今日的新生代只要对教会有些许不满,就会轻而易举地换教会,尤其在新加坡显而易见!我们上一代的弟兄姐妹,尽管对教会有不解之处,但愿意以祷告和行动来支持教会,学习交托给上帝,且相信上帝会带领领袖们做出最贴切教会需要的决定。今天的年轻人,只要教会的方向不能满足“我”的需要,就动辄提出要离开,到其他堂会服侍,流露出“东家不打打西家”的态度,反正附近有太多教会可供选择。殊不知,这是跟随基督者要在人生路上,学习对教会专一、对上帝专一的必修课! 隔代的思考模式也引伸到奉献的范畴,我们会在下一期探讨! 笔者相信,许多教会已正视上述种种问题,但我们必须学习接受世代转变的事实。转变固然会引起冲击,但也带来不少契机!教会如何在世代的隔阂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促使教会整合与一致,并祈求上帝介入,这就考验到牧者和在位领袖们的智慧和能耐了!笔者希望本文能鼓励年轻人反思个人对上帝的爱,不要只挂在嘴巴上;请好好看一看我们的上一辈,再检讨自己的付出,是否会自愧不如? 郑汉华 新加坡卫理公会武吉班让堂会友 牧者篇 这些年,政府一直呼吁年轻人从事“3D”,即肮脏(dirty)、危险(dangerous)和困难(difficult)的工作领域,以解决目前某些领域人手严重短缺的问题,尤其是政府决定不再允许外籍女佣和劳工在我国就业,对人力不足的现况无疑是雪上加霜。 我们常在报章上看到大专生毕业即失业的报道。其实,有一些大学毕业生为了生存,已投入蓝领职业,也有者在街边卖椰浆饭等等。不过,不少大专生宁愿待在家,也不愿意尝试投入这些有失“颜面”的事业。据我国人力资源部透露,一般国人对农业、种植业和清洁单位提供的工作,并不感兴趣。 在整个大环境的改变中,人们生活素质相对提升,能够过上较方便和舒适的生活。要知道,上一辈不愿意下一代走他们的旧路,在教育方面下足血本,为要使孩子将来过上好的生活。以笔者家乡——邦咯岛为例,许多鱼行老板并不鼓励孩子继承家业,他们都积极使孩子接受更高等的教育,鼓励他们晋入白领阶级。这些是否成为教会下一代和上一代之间思考观念/模式有异的原因,进而影响年轻人在教会侍奉的态度? 笔者跟汉华兄深有同感,年轻一代的弟兄姐妹在教会服侍的力度相差很大,尤其是在一些要劳力侍奉的范围中,如大扫除、布道和宣教等等,对照过去信徒义不容辞的表现,逊色不少。现在的牧者要找人侍奉,得一个一个地劝导,要是侍奉岗位的次数多了,信徒就颇有微言;不然就是看人参与,要求牧者公平分配,或表示自己太忙,要求牧者尽量减少自己在教会服侍的配额。 随着教育程度提升,信徒的思考能力也提升了,对很多神学议题都有个人看法。教会鼓励弟兄姐妹修读长短期的神学课程,旨在希望信徒对神的认识更深,促进灵命活泼。当谨记,进修神学不是为了争辩——“因为我的比较对”,不是为了破坏彼此之间的关系,更不是争取自身的权益,彼此不再顺服;从而产生不敬重牧者的副作用。因此,若提升思考能力,委身侍奉的态度反而减弱,这样的信徒就是只会讲不会做,讲多过做。主耶稣给我们的榜样是会讲也亲自做,我们要反思,别讲究一些用词而钻牛角尖,甚至得了“思考忧郁症”,影响教会健康成长。 教会的长辈年纪渐渐增长,年青人不愿意接手,许多侍奉岗位青黄不接,导致教会聘请专职侍奉的干事。有全时间的同工一起配搭侍奉,诚然是好的发展,但不要忘了,每一位基督徒都是门徒,是全时间的基督徒。教会应该是由大家一起建立,因这是主的身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功效,都要委身。我们对手机不离不弃,只要手机出现问题,我们都会尽力花时间和花钱,请人修好,只因我们珍惜手机里面的资料。其实,更应该值得我们不离不弃的,是三位一体的上帝与其教会。 在教会生活中,信徒不要动不动就批评,然后离开。我们爱神,也当爱教会,纵然教会总是会出现不妥的人事问题,但在主爱里,我们可学习多接纳和顺服,这是需要弟兄姐妹彼此配合的功课。摩西的手有亚伦和户珥扶住,加上约书亚在前线作战,最后才能胜过亚玛力王(出17:8-16)。因着两代人一起努力,靠着上帝战胜了,摩西才能筑坛,起名为“耶和华尼西”,就是“耶和华是我旌旗”的意思。 庆幸的是,笔者当然有看到一些很委身的年青门徒,上帝仍保守现在的教会,持续兴起一班人继续服侍。依笔者愚见,有些教会两代人之间侍奉的态度,是从做多过讲,到讲多过做,这必须有个平衡点。希望大家努力加油,末后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趁着白日,应当多做主工,荣神益人。...
关丹牧区议会
1月29日晚上,本人主持关丹堂的牧区议会。在疫情冲击中,堂会看重门徒培育和小组生活,期望能成为“激进保守,心意更新”的活力教会。翌日,本人在崇拜中证道。关丹堂有根有基,人才与资源具备。我们祈求上主恩泽堂会,成为更多人的祝福。
爱大华堂牧区议会
1月24日,本人主持曼绒爱大华堂的牧区议会,议会论及儿童事工(包括幼儿教育)的前景;祈求上主引领探索、规划和落实的方向。堂会恢复实体崇拜后,回家的家员达到约70%。堂会的百周年纪念礼堂已于去年完工。当晚,本人代替雷德瑞教区长,在荣耀堂主持牧区议会,会议在融洽的气氛中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