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8月号

2016年会长行踪(8-10月)

12月 17 年会妇女会职员会议 11 加埔牧区宣教主 6-9 泰北宣教区代表大会 3 出席林志强神学生婚礼 2 曼绒教区——民万布道所启用礼 11月 27 巴生美门残障关怀中心十周年纪念庆典 21-26 印度宣教区献堂典礼 15-18 第四十一届华人年议会 5 中三教区/中四教区会议...

年会祷告大会

6月21至23日,吉隆坡卫理公会举办年会祷告大会(主题:此时此刻IT IS NOW),有三百人参与(牧者:61,印尼团队:11)。 21日下午二时,开幕礼上,吾会会长——莫泽川牧师上台致词,主题是:基督的顺服与祷告的应许。他说:主耶稣回应怀疑的犹太人时,没有否定自己与父神同等的指控,而是加强启示自己与父神亲密与微妙的关系。父神爱子,已将一切指示子;子不能凭己作事,只作父所作的事。事实上,父神与基督同掌生命权,已赋予基督审判与救赎的权柄。会长作此结论,因耶稣对父神绝对顺服的品德,已成信徒学习的好榜样,更是父因祂的名回应祷告的基础。 专题讲员——王怀德会督(博士)以“Above and Beyond M 24/7 – Prayer Needs Piety and Sincere Faith”(超越M 24/7—祷告需要虔诚),述及操练个人圣洁的要点。他提出新约一位虔诚的基督徒——百夫长哥尼流的表现,对身处危机重重的当代世界、亚洲、马来西亚之信徒而言,无疑是一股清流。眼下,我国处于十字路口,我们必须停、看、询问、行走古老的真理之路、听守望者的警报;我们还需行公义、好怜悯、谦卑地与神同行。末了,会督呼吁会众参与“M 24/7祷告活动”,成为“以萨迦”——马来西亚的守望者。 大会第二位专题讲员——何强赞博士曾是杰出的讲师,现为百乐镇卫理公会牧师。他呈献的讲题是:马来西亚——国家的呼召和命定,进而分析我国现况:我国有丰富、多元的种族文化、自然生态等宝贵资源,可惜,宗教主义的言论死灰复燃;庆幸的是,即使M教教义在各地增长的同时,神的教会也在各种困境中,积极挽回人心,继续成长。何博士坦言,有些基督徒与非信徒的表现并无分别,一旦国家不济,就离国、移民。其实,信徒的呼召是要成为众国的庇护者和宣教差遣的中介者,以神的旨意和能力祷告。 他说:“你我都是盐,要发挥盐的本质。盐在哪里最需要?我们不要只待在教会,我们要到外面需要我们的地方,改变学校、办公室、工厂、社区、政府。我们的信心要向神,而不是仰望地上的政权。只要信徒一年带一人信主,几年后就会让信主人数倍增。马来西亚基督徒的挑战,就是要认清自己是谁、知道自己存在的目的、晓得我们拥有使马来西亚改变的钥匙和能力。靠着圣灵,我们就必得着能力,在全地作主的见证(徒1:8)。若认识主是我们这辈子最美好的事,为何我们不去向身边的人分享呢?要用基督的福音改变身边的人,让环境、世界变得更美好。不论环境如何,传福音是最重要的。”...

万里望牧区

6月12日早上,本人在万里望牧区证道。主日崇拜后,本人携内人,在郭仁华牧师伉俪、牧区会友领袖黄玉茜与其夫婿潘锦昌执事、建委会主席林恩和执事、执事会主席詹行德、王有义执事等人陪同下,巡视多元礼堂兼教育中心场地。整个建筑工程耗资二百万令吉,敬请各位代祷!

昔加末牧区九十周年庆典

6月11日(六)上午十时,昔加末牧区庆祝九十周年感恩礼拜兼福音车奉献典礼,出席者包括年会会友领袖——李祖国、林伟杰(副)和林志强(副)、万富奇教区长等人。 牧区设爱筵九十五席。出席者皆得林银维牧师、会友领袖陈威荣、筹委会主席严启昌、洪羔赐等执事热情招待。牧区也奉献一万一千令吉给十一个教会团体,包括年会印度宣教金、泰北宣教金和原住民事工(可参阅内文,页16-19)。  

美门事工

6月6日,本人携内人、吾会会友领袖——李祖国和吾会基督徒社会关怀部主席——周道惠,探望谢秀贞牧师。谢牧师身体欠恙,须在家休息、养病;牧职部已批准她请假半年。敬请为谢牧师代祷,求神保守她早日康复。 从6月至11月底,本人获执行部同意,委任潘银珠姐妹为代总干事一职。敬请大家为谢牧师健康、潘姐妹的领导和美门事工代祷。稍后,我们也与潘姐妹讨论美门事工。

波德申牧区

6月5日上午九时三十分,波德申牧区崇拜后,举行福音车奉献礼。钟昭容姐妹奉献福音车,以记念已故的先夫——卓开强、家公卓绪塗和家婆郑玉环。求主记念钟姐妹的爱心。

实兆远荣耀堂牧区献堂礼

6月4日(六)下午三时,曼绒教区荣耀堂牧区喜乐中心进行奉献启用典礼。占地约5.8英亩的中心(土地时值九百万令吉),单是建筑已耗资八百多万令吉,拥有一座可容纳三千人崇拜的大礼堂,成为吾会最大的崇拜中心。 当天有八百至一千人出席,包括吾会会友领袖——李祖国、廖克民教区长伉俪、王昆和教区长、郭进吟教区长、教区会友领袖——刘必全、倪天增牧师和高传隆牧师伉俪。各牧区嘉宾代表皆得吴世强牧师伉俪、会友领袖倪福齐律师、李金殿、萧祖泰医生、拿督陈培春等执事,热诚款待。

第二届师母营、教牧子女营(首办)

6月1至3日(三至五),吾会第二届师母营、教牧子女营,在怡保进行,共有一百六十人出席。有八位讲员和同工、四十九位师母、四十四位牧师、青少年组的十八人和儿童组的四十一人。营会也为吾会进行的南板建校事工奉献一千三百二十七令吉(可参阅《南钟》2016年5-6月号内文,页16-19)。感谢主!

年会律师团契筹备委员会

5月15日,年会律师团契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律师团契成立的宗旨是:服务法律专业的基督徒、服务教会、服务社会。 顾问:莫会长、李祖国(年会会友领袖) 主席:雷光峰(八达灵新市堂) 副主席:孙玉梅(百美堂) 文书:涂淑娣(沐恩堂) 财政:吴秀娴(美佳堂) 总务:陈道日(百美堂) 委员:陆素梅(福建堂)、关凯文(百美堂)、陈宝玉(美佳堂)  

印度访宣队

5月9日,年会属下八间堂会的二十六人短宣队,飞赴印度。队员包括九位教牧、年会会友领袖——李祖国弟兄和经济部主席——万福全弟兄。此行目的是为三间教堂和总部中心举行奉献礼。 耗资近五十万令吉(包括购地、建筑费和内部装修费)的印度使徒卫理公会,当天进行新圣殿兼中心奉献礼,约有三百教牧、当地村民和各地信徒出席,热闹异常。由于内部装修仍不敷,李祖国弟兄便奉献一万令吉,陈爱仁弟兄伉俪为印度礼拜堂兼中心与其他建堂事工,奉献一万五千令吉建筑费,谨此致谢!  

年会妇女会缅甸访宣队

4月28日上午,年会妇女会缅甸访宣队十二位队员,平安抵达缅甸的原首都——仰光。当地卫理公会的荣誉会督摩亚牧师、经济部主席蔡君杰弟兄、蔡弟兄次子蔡吟华医生(随行摄影员)和仰光教区长蔡福星牧师,共四人接机。 除了会督,其余三人都陪我们赴缅甸第二大城——曼德礼,车程约九小时,长达六百公里。我们顺利到达目的地,感谢主! 4月29日早上,我们在陈国盛教区长和曼德礼卫理公会的十五位执事和姐妹们的陪同下,拜访约六十公里外的眉苗(丙乌伦)卫理公会。这也是各宗派联合创办的圣道神学院所在地。我们抵达时,获得眉苗教会的传道、执事与弟兄姐妹接待,感谢主。 当晚在瓦城(曼德礼)教会享用姐妹们烹饪的美味佳肴后,进行交流会。 5月2日,承蒙缅甸仰光卫理公会国语堂热情接待,国语堂两位女执事去年共奉献一千八百美金支持南板传道的薪水。吾会妇女会也为仰光卫理神学院、缅甸卫理公会华人事工和圣道神学院,各奉献一千美金。感谢主!

原住民事工汇报会

6月18日早上十时,近百人齐聚美佳堂,参与年会第一届原住民事工汇报会,由年会会友领袖兼“国内原住民、外劳与难民福音事工委员会”主席——李祖国弟兄主持。 他在台上致词时,传递年会对西马原住民和土著事工的使命和宗旨。从短宣到建立原住民教会、反映原住民事工的困境与其应对策略,是汇报会当天着重探讨的要点。 现场播放年会原住民事工的短片后,李弟兄强调,全马有十七万八千一百九十七位原住民,但真正获教会牧养的人数并不多。汇报原住民事工的教会和机构,共有十二间。代表们要分享的内容很丰富,十分钟实在难以言尽。就代表们汇报的内容来看,其服侍地点与事工范围分别是: 百美堂:始于2012年1月,在霹雳州Slim River的Kampung Genggai,设立补习班、主日学、派送日常用品、载送村民进城看电影; 梳邦再也堂:在万津一间店屋的第三层楼设立布道所,亦是年会第一间国语教会(2014年6月),服侍本地、东马原住民和印度尼西亚籍信徒。布道所也支持回收项目,鼓励原住民信徒将废物化为实用的手工品,进而推销,增加收入; 吉隆坡福建堂:从2005年至今,共服侍十座村庄,设立主日学、查经班和赞助学费;准备中学宿舍给十位女生(2017年1月收生)、培训原住民主日学教师和提高原住民学院生的资助金,未来会准备中学宿舍给十位男生; 南部教区:领养牧区,推动儿童事工,尤其是教育、建设基本设备,改善村民生活素质; Promise Home(独立机构):获热心人赠地,位于蒲种的第二间希望之家已竣工,7月正式运作,接收霹雳州内各村的二十三位先奴伊族(Senoi)孩子,在城里就读小学和中学,并供应其日常所需; 曼绒教区:为原住民村落提供物资和药物、建堂、设立主日学事工、赠送二手货车; 北部教区:服侍对象是霹雳州一带的原住民村落,除了社区关怀、儿童事工和医疗服务,也积极助村民建堂、养鸡、挖地建鱼池,提供各水果树苗、鱼苗和养鱼技术; 南中教区:对象是Kampung Rangoi的Temuan族(逾百人),南中教区总动员,每个牧区认领一个月。除了在社区分发恩物、义诊、义剪,也按阶段开展儿童事工和妇女事工; 美佳堂:原住民事工进行已久,规划完善,除了进村带动布道事工和支持原住民神学生和幼儿教育,另有已落实的经济计划(过滤器方案和养鱼方案);也与其他堂会(沙登堂、皇冠镇堂和士毛月堂)配搭,服侍Kg. Pangson里的原住民。 此外,甲洞堂、万津堂和文良港也为原住民提供家庭探访、主日学事工和捐助日常用品等等。 身为东马原住民,积极、亲切的Pastor Joannes...

尼泊尔赈灾事工

7月11日,我、内人和吾会会友领袖——李祖国弟兄,一同到尼泊尔,视察尼泊尔神学院的重建事工。经评估后,工程师决定拆除神学院第五层楼(见图一),以减轻建筑物的压力,修建工程已进行了一个月。神学院除了加固柱子,也重建四层所有的墙壁,加上内部装修,需约二十万美金。 我们在汇报会/会议中,代表吾会捐助一万美金给尼泊尔神学院(图二)。据最新进展,吾宗各年议会已为他们筹到至少十四万美金。在吾会“国内原住民、外劳与难民事工委员会”主席——李祖国弟兄协调下,已有一位尼泊尔同工在马来西亚牧养同胞,另一位传道正办理来马的手续。过后,我们在神学院外面,与尼泊尔的以马内利林会督、卫理神学院院长、讲师们合影(图三)。 下午,我们访问当地的卫理孤儿院(图四)和社区小学。社区小学的一位职员,曾是反对基督教的前共产党党员,在苏联留学时,因参与卫理公会而信主。回国后,他在大学教书,并与卫理公会的四位信徒合办小学(图五)。目前,学校有一百一十二位学生和十七位职员,现有北京的两位义工在此短期实习。 我们也参观由林会督发起的一间医院(图六)和兴建中的Upasana礼拜堂(图七),并与他们一起祷告(图八)。堂龄只有两年六个月的Hamro Methodist Church(图九)在地震后,设立赈灾中心。“Hamro”的意思是:我们的。中心住有十八户人家,有六十位青年在培训中心(图十)参与各种培训。教会已设立新布道所,现有一百五十位大人与小孩、六位青年在神学院就读。 Hamro教会已差派Bijay传道来马来西亚牧养同胞。教会目标是带领一万人信主,尽管传道的异象被视为“愚蠢”,但新教堂兴建得如火如荼,显见主的大能!期间,也出现了美好的见证。兴建赈灾中心的原佛教徒建筑商(图十一),将于两个月后受洗;当地三公里外有一间兴建中的教会,父亲是牧师,而孩子也将自己献给神使用,成为神学院的讲师(图十二)。这些见证,无一不感人;我在此趟,收获良多。

老有所为——邱亚香传道

受访者简介:黄亚伦师母,育有四子一女和五位内外孙子女。台湾神学院教牧准博士、马圣道学硕士、新加坡神学院神学士;现任教会传道、西马华福师母团契团长、西马华福中心——松柏学苑校务主任。 现代长者信徒拥有的资源,如人生圣历练、事业成就、社会地位、人际关系和时间等等,可继续为神国事工,带来重要的影响和贡献。然而,长者能否实际地发挥作用,关键要素是“活出基督的生命”。 花甲之年 随着医学进步、卫生设备完善、健康知识普遍,人类寿命明显提高。根据今年7月25日的一篇健康文章所示:到了2050年,六十岁以上的人群,将占据全球人口的21%,比起当下的12%来说,是成倍增长;而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数量也将急剧增长,从目前的2%上升到4%。 我国现有人口是31, 706, 0001 ,其中,近二百四十万老人,占总人口9%。根据联合国组织(PBB)预测,2030年,我国逾六十岁的老人,将高达五百三十万,突破预计三千五百三十万总人口的15%,成为人口高龄化的国家之一。 询及本地老人的生活方式,邱亚香传道直言:本地三代同堂的家庭越来越少,大多数在城市打工的年轻人并没有跟父母同住,也不会跟家里的长辈讨论任何事情。久而久之,年龄渐长的老人,除了偶尔看顾孙辈,其他时候会觉得自己没用及孤独。 种种经济因素(学贷、房贷、车贷、卡债……)致使城市人晚婚、晚生、少子,有些老人不一定有机会含饴弄孙。其实,懂得安排时间到处旅行、探望老朋友,或上不同的课程来充实自己,发挥所长,都能让老人有效地延年益寿。尽管医药发达,政府和一些教会有为老人提供医药津贴,但,很多老人院的设备和环境相当简陋,也是不争的事实。 据邱传道所知,本地的华裔老人一般还活得健康,大多有自己的节目。只是随着时代变迁,家庭观和人权已不同于往日,城里的老人不大喜欢跟孩子居住。尽管不少老人与儿女、媳婿们感情融洽,但也深知“相见好、同住难”的道理,彼此之间始终有放松自己的自由,而乡下的老人就比较孤单。 古今中外,遗弃父母在医院、老人院的案件层出不穷,主因通常是家庭伦理不振、经济担子重、与父母谈不来等等。早在二十多年前,邱亚香传道与其夫(黄亚伦牧师)在所牧教会外面的大树下,发现一位遭孩子遗弃的老妇…… 邱传道感叹:“基于爱子心切,上一代通常会将自己辛苦储蓄的金钱,培育子女,却忽略自己的生活水平;加上生理、心理老化和各种疾病来袭时,情感很不好受。若孩子不大体贴父母,冲突就难以避免;故,不少人认为,‘养儿’防老,不如‘养钱’防老。” 教会优资 国家人口老化,势必使教会老化。国内老化最快的人口,依序是华、巫和印裔。教会老化,会使各事工青黄不接,很多事工要年轻人推动,才能成就;然而,少了长者参与,对教会而言,也不是好事。无论如何,教会应积极开拓长者事工。 人生七十才开始。只要老人小心照顾好自己,仍可继续服侍神,成为教会义工,因他们较有耐心和爱心去接待人。长者看重侍奉的心态和了解自身存在的意义,就能过个有尊严的丰盛人生,得享主恩。惟有如此,老人在教会才能提升自己的灵命与生活品质,且有真正的平安。 邱传道指出,台湾与香港教会目前的老人事工一般都做得很好,因教会常鼓励年长信徒去服侍社区的长者。由于年龄和人生阅历相近,他们容易和社区的老人谈得来,是传福音的好渠道,可引领他人充满盼望地度过人生下半场。故,老人事工跟教会的发展,可相辅相成。 去年,邱传道在台湾神学院上课时,撰写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探讨马来西亚教会长者事工之策略与展望。她欣然得知台湾长老教会兴办松年大学,各教会机构也与地方政府联办安老中心的信息。这些教会都视长者事工为教会整体事工不可或缺的部分,除了出钱照顾老人,也更关注和重用老人,支持长者在社区建立老人教会。上帝让人长寿,使其经验成为年轻人的借鉴;因此,老人是信仰前辈、真正属灵的长者。老人是教会最宝贵的资源,应好好认识自己的身份和才干。 邱传道深愿“银发圣徒”能重新发现自己探险的心灵,以界定最後阶段的人生。她引用英国布道家司布真的话:“生不足喜,可喜的是有主同在;死不足惧,可惧的是不认识主而死。”来鼓励步入银发生涯的长者,拥抱快乐晚年,开创出灿烂的明天。从宣教的角度来看,教会应正视老人处于灵性迫切需要的黄金时机,尽快实践宣扬福音的大使命。 丧偶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