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花圃,让孩悠游
受访者:纪俊佩 采访/整理:甘慧仪 受访者简介:毕业于马来西亚艺术学院戏剧系(1995);拥有二十三年的儿童戏剧经验,现任儿童戏剧活动与师资培训导师、编导、演员、故事讲员和评审;曾任新纪元大学学院戏剧与影像系导师、《幼儿教育》<戏剧教学>专栏作者;曾参与Astro电视台、ntv 7、Digi和大众书局等活动。人称“Happy老师”。 导而演——赤子心 早在1993年,纪俊佩(Happy Kee)在马来西亚艺术学院的戏剧系修读“导演学”时,其导师——孙春美最早看出俊佩是个开心果,无论肢体、脸部、声音和情感都非常丰富,从而鼓励她钻研儿童戏剧。 1994年,俊佩导出人生第一部儿童剧《面包、竹竿和棒棒》后,心里顿觉空虚,不久在孙老师带领下信主;1998年,为装备自己,她远赴台湾,成为“九歌儿童剧团”的活动部师资和演员;2001年,她回国成立“豆豆儿童剧团”。 若孙春美老师是本地中文戏剧界的泰斗;俊佩就是本地儿童戏剧领域的先驱。俊佩表情丰富、自然,易使身边人敞开心门。她说:“儿童戏剧活动与儿童剧不同。前者是让儿童亲身参与的课程,在教师领导下,小朋友可自编自导自演;至于儿童剧,则是大人演给小孩看,必须经过长时间不断地排练,来达到最佳的戏剧效果。” 俊佩带领的儿童戏剧活动,是让小朋友不知不觉地表演起来,目的不是训练他们成为明日之星,而是注重小朋友在学习的过程中臻至健全的人格发展。俊佩执教戏剧是寓教于乐,参与儿童戏剧对小朋友的优点可多了——能促进肢体动觉、发挥想像力、疏通情绪、提升观察力、培养专注力、掌握团体互动的能力和提升自信。全人全方位的学习,都在儿童戏剧了,而且,受惠的对象不止于儿童。 俊佩曾筹办亲子戏剧班,为家长和孩子建立美好的时光,在戏剧里一起学习和成长。既然小朋友能从玩乐中看见、肯定、提升和建立自己,且有治疗和释放的效果,那他们上课时,就一定能快乐投入。 以戏剧为“活祭” 俊佩表示,演员的表演技巧可慢慢磨练出来,提升生命品质;而有生命力的教师,可成为社区的“活祭”,发挥光和盐的作用,传递无形的影响力。小朋友脸上满足的表情和笑声,是俊佩自认完成任务后最大的回馈。 在俊佩执导的儿童剧作品中,尤其是巡回演出《惠娘要读书》(2001-2002,共十七场),将她的知名度推到高峰,这场让真人与戏偶同场演出的表现手法,在当时相当新颖,故事简单、感人,深受小朋友、大朋友欢迎。这部剧后来获得“第二届凭舞台戏剧奖”评审特别奖与十大幕后精英奖,俊佩因此信心倍增,干劲十足。 2008年,俊佩因表现杰出,在全国开跑的机会随之而至。在《星洲日报》同仁邀请下,由俊佩主导与演出的“提防怪叔叔”活动,共演了近一百五十场,多在华小举办,约七十七场由“豆豆儿童剧团”表演;其他则授权给东马的剧团演绎。“提防怪叔叔”由四个成人担纲,主题是不让陌生人随意触碰自己的身体,内容包括短剧、问答篇、带动唱和讲故事,在一小时三十分钟内,为涉世不深的孩童、少年灌输保护自己的性知识/性教育,影响深远。 此外,俊佩几乎走遍雪隆,在二十多间教会讲福音故事;带领儿童戏剧活动、儿童戏剧师资和讲故事培训;且服侍各地的幼儿园、小/中/大学、才艺学院、书局、神学院、孤儿院和电视台等等,让众人接触儿童戏剧的精萃。 她也将戏剧的种子散播海外。2013年起,她开始参于国外宣教事工,随教会在泰北大谷地和景乃的教会讲福音故事;在中国东北的松原丰收教会,主持儿童戏剧师资培训班及讲福音故事;连续三年随美国基督教角声布道团,远赴巴黎宣教,主持“快快乐乐学中文”营会,宣讲福音故事;近年以戏剧活动服侍乐龄人士、特殊孩童与青少年。 询及我国中文儿童戏剧进展的现况,俊佩说,本地有“红姐姐工作室”、“绿精灵儿童剧团”、“好事发生工作室”和“Noise Performance”,还有一些自己曾教导的学生在投入和发展儿童戏剧工作。藉着这些有心人推动与群众支持,俊佩相信,本土儿童戏剧界往后将会更热闹。 说故事人,以爱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