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文传道婚礼
11月11日早上十一时,本人在曼绒教区的三一堂出席陈明文传道与林诗倪姐妹的婚礼。2017年,吾会将陈传道派司到拉也依淡堂实习牧会一年。本人主持证婚礼,廖克民教区长和三一堂主理——朱传文牧师襄礼。周伟平牧师证道的主题是:婚姻的使命。陈明文传道将于2018年回马来西亚神学院,完成最后两年的神学学士(BTh)课程。
11月11日早上十一时,本人在曼绒教区的三一堂出席陈明文传道与林诗倪姐妹的婚礼。2017年,吾会将陈传道派司到拉也依淡堂实习牧会一年。本人主持证婚礼,廖克民教区长和三一堂主理——朱传文牧师襄礼。周伟平牧师证道的主题是:婚姻的使命。陈明文传道将于2018年回马来西亚神学院,完成最后两年的神学学士(BTh)课程。
11月19日,本人出席尊孔独中新教学大楼动土礼。 ...
11月26日,本人在加影堂出席陈观凤牧师的荣休庆典(可参阅内文,页27-28)。
12月6日,本人出席甘孟布道所六十周年感恩庆典、新堂奉献礼暨福音车奉献礼。本人的证道主题是:感恩奉献(腓4:4-7)
12月9日,本人在加什堂出席苏晶祥牧师与李婉妮姐妹的婚礼。本人主持证婚礼,感恩许多同工前来帮忙,使婚礼顺利进行。
12月11至12日,本人携内人,与年会办公室的同工展开两天一夜的马六甲之旅。感谢马六甲堂主理——陈金发牧师伉俪、会友领袖——罗德明伉俪、执事会主席——万福全伉俪(万福全是吾会经济部主席)和三位执事——黄祈荣、李秀芳和林伟贤热情款待我们,愿主赐福你们。
12月16日,本人出席吉隆坡福建堂设教一百二十周年的感恩爱筵。
报道:黄珍琳 / 整理:甘慧仪 2017年11月14至16日,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第四十二届华人年议会,在波德申卫理中心进行。年会本届主题配合总议会,是“合神心意的教会”,出席的牧师、传道、会友领袖和堂会代表,有约三百六十五人。 首日下午二时,来自香港的卢龙光牧师(博士),在年会议会圣餐崇拜仪式中,分享信息“保持合一的教会”(弗4:1-6)。他说,信徒必须明白,蒙召是一生的事,在蒙召上要合一;信徒行事为人要与蒙召的恩相称;保持合一的心;合一不是统一,在多元中保持合一。 完成圣餐仪式后,吾会会长——郭汉成牧师(博士)敬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宣布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第四十二届华人年议会正式开始。郭会长也向会众介绍来宾,即砂拉越伊班年议会会长——Rev. Steward Damat Mambang、会长娘和三一年议会会友领袖——Datin Judy Chin。会长发表“会长演辞”后,万福全弟兄代表会长制理事部报告,表示郭会长行政能力强、透明度高,能积极发挥各部功能,是爱神爱人的好会长。 翌日的早祷会讲员是卢龙光牧师,他以“爱中增长的教会”(弗4:1-16),讲述教会蓝图最后要达到的目标,就是用爱心说诚实话、在各方面长进,连于元首基督。爱心的增长,是生命素质的增长;用爱心说诚实话,能使教会在爱中增长。 根据年会经济部主席——万福全弟兄的书面报告,2016年的年会经常费总收入为RM 2,906,460,总支出为RM 2,722,677,剩余款项为RM 183,783。截至2016年12月31日,年会总资产为RM 10,809,206,加上由年会存放于银行的教牧医药金储蓄、定期存款和利息,共RM 2,400,221,年会总资产为RM 13,209,427。 2017年,经济部预算的堂会承担为RM...
文:施玲羽(“创文”同工) 身处二十一世纪的后现代,基督徒文字工作者藉由网路新媒体进入社会,是一个时不我与的当务之急。身为华人基督圈里惟一的文字侍奉培训机构,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近年来除了开发一般文字课程,也将重心转移在几个主要的网路事工上,因为看到神的异象不只是要差送所有文字人进入文化,当“文化宣教士”,更是要牧养每个基督徒成为“网路宣教士”。透过便捷的网路科技,一机在手,人人都能藉着脸书、简讯、微信、Line,或其他社群媒体,用短短几句话传达见证神、经历神、传扬神的信息,带出属灵的影响力。 即将迈向十周年纪念,创文在神的带领下,文字疆域从北美洲一路拓展到亚洲,每年在全球包括香港、台湾、中国大陆及东马等地,开设九个文字营,加上网路课程和讲座,一年接触逾千学生。学生出书、得奖;或在讲台、教会文宣、翻译教材;或出版界,在传统媒体与电子媒体上发表文章,已慢慢汇为一股为主发声的清流。 创文的网路事工最早可追溯至2012年,首次推出美加网上座谈会,以文字侍奉相关的主题,链接不同地域的基督徒文友在网上交流,结果,发现网上社群空间大有可为。曾参与创文课程的同学们,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分享自己的学习所得和创作挣扎,讨论热烈,经常节目时间到点,还意犹未尽。 2013年,我们举办东南亚网上座谈会“你里面的作者是否挣扎欲出”,当时有十二人参加。之后,分别于美加、中国哈尔滨及杭州举办了四场网上座谈会,主题包括“以基督的眼光看世界”、“读书会一、二、三”、“工人先于工作”,大幅传递全民阅读与文字侍奉的异象。同一年,创文制作《文字的震撼》在“You Tube”及“优酷”上播放,被点击超过1.3万次。而创文的脸书网站,每日平均有五百人点击阅读,为训练学生阅读、写作的“来,咬一口”专页,每日触及人数也超过四百。 2016年的创文退修会上,主任莫非分享二十一世纪的创意模式,已从“独行天才”转成“集体创作”,创意不再是艺术家,或发明家的专利,而是生活在网路科技当道的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思维与生活方式。于是,集体创意及协同创作成为创文未来几年发展网路事工的主要方向,并开始组织创意带领团队CCT(Creative Community Team),筹划成立网上咖啡屋。曾经上过莫非老师文字课的前北京小说圈群组,成为网上咖啡屋的试验先驱,后来陆续共设立五个网上咖啡屋,摸索创意社群的运作;同时,我们在网上成立四个实战团队,在网上实地操作书写训练;年底,创文网路书苑正式成立,提供文字人基本功及流行文化课程。 经过一年的实验与摸索(软件平台从微信到简聊到Jandi),网上创意社群的概念有了基本雏形。2017年,我们将目标定为帮助学生从“我”走向“我们”;模仿十九世纪基督教的文学黄金时代里,英国文人——鲁益师、托尔金等自称“淡墨客”的精神,在云端成立具有文人风格的两个属灵社群,分别取名为“四海”及“五湖”咖啡屋。“五湖”的同学以住在中国大陆地区为主,而“四海”则包含北美及中国以外的前创文文字营学生。 咖啡屋的文友们虽然来自天南地北,大多数的人从未谋面,但是因为拥有共同的语言——对基督信仰的追求与对文学创作的爱好,滋生了一股在灵里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愿意委身在这个社群里进行灵修分享、关怀代祷、文艺赏析、写作评比与各种创意话题活动。创文咖啡屋开启了属灵文字人在网路禾场中开发的新天新地,在这个有圣灵同在、馨香四溢的社群里,文友们透过云端团契,建立特殊的属灵关系,彼此牧养、建造;也藉着文字交流,激发了个人,或群体创作生命的成长。藉着各项创意活动,帮助大家体验“集体生创意”的美好。 “创文对社群的期许不只是在提供信息,我们的异象,是在其中可以与神相遇,也是有归属的地方。有爱和接纳,有关怀,也有成长和爱。如马丁•布柏所说:神向人出现的地方(Theophany)。”莫非表示,有别于一般教会,或基督教机构网站,多以信息储存,或发表新闻为主;创文的网上社群,是将文字人“道成肉身”的精神,落实于日常书写当中,从文学、音乐、电影、戏剧、婚姻、工作和经济等各生活层面中,领悟信仰的真理。换句话说,就是福音生活化。 莫非老师在带领同工牧养网路社群时,强调要把握七项原则: 在网路上与圣灵同进同出; 持续地同在,或在场; 聆听文字后面的声音; 善用祷告与人连结; 谦卑地向他人学习; 发掘并建立彼此的恩赐; 分享故事创造社群。她指出,“文字,是阿基米得的杠杆,能挑动沉重的神学观念,也能创造一个世界来款待人。”...
文:刘世尧(砂拉越卫理神学院讲师) 牧师,我家的团圆饭若祭过祖先,我还可以吃吗? 答: 这个课题备受争议。初期教会的基督徒,在日常生活中也面对类似的挑战。当时的外邦世界,多有庙宇偶像,有吃有喝的各样社交活动也多在庙中进行,甚至市场上所卖的肉类,也都祭过偶像。故此,基督徒要作的抉择,包括去不去、吃不吃、买不买。 外邦的使徒保罗在新约<哥林多前书>8至10章,曾详细讨论这题目,并教导信徒们如何应对。保罗提出的重要概念和原则,至少有下列七个: 一、不要因有独一真神的信仰和知识,而自高自大,放胆无所不吃(8:1-6、8); 二、惟有爱心能造就人。有些来自拜偶像背景的基督徒,良心比较“软弱”、比较敏感,认为吃祭偶像之物,会沾污自己。因此,为了不绊倒他们,那些信心比较大的基督徒要节制,虽然偶像算不了什么,但为了主内弟兄姐妹,“永不吃肉”,即不吃祭过偶像的肉(8:7-13); 三、凡所行的,都是为基督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9:23); 四、自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在试探中,信实的上帝一定会为我们开出路,给我们力量面对(10:12-13); 五、祭偶像之物实际是祭鬼灵的,所以,基督徒不可一口喝两个杯,即记念主耶稣十架受死的圣餐杯和鬼的杯,上帝的儿女“不能吃主的宴席,又吃鬼的宴席”(10:20-22); 六、不知者无罪,若蒙告知,就不明知故犯(10:25-29); 七、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上帝而行(10:31)。 我的建议是,你仍然可以(也应该)和家人一起预备团圆饭,开心享受一家亲的团圆之乐。在家人祭祖时,或“呼叫”先祖之灵来吃饭时,你不一定要离开,反之,“住在众人中间,充充满满有恩典,有真理”(约1:14),“站在破口防堵”(结22:30)。你可以公开地作出感恩祷告,发挥华人慎终追远的精神和重视家族凝聚力的传统,祷告中具体提到上帝创造和预备先祖的厚恩,且表达你深信先祖的灵魂是在慈爱的天父手中,也为家人和后代求福。在预备团圆饭的过程中,你可以谦和地向父母表达心意,将一些饭菜分别出来,因你不吃祭过之物。享用团圆饭时,你和大家一起吃,只是不吃祭过的食物。 愿主耶稣基督的智慧和平安与你同在,使你享受一家亲,且发光作盐!
文:王有仁(昆仑喇叭堂主理牧师)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何其薄弱与不堪一击,一句话、一点利益就能使人翻脸、关系破裂,至终两败俱伤。 近来,大马空气弥漫着化不开的火药味,啤酒节被禁、泛清真(pan-halal)的热议,引发宗教与种族之间的紧张关系与怨声谩骂。还未平息,又来一位思维狭隘的传教士——查米汉(Zamiham),发表“华族不洁论、一教独大”等刺耳、偏激的歪论,使日益尖锐的宗教关系被拉得更紧绷。幸好,上主藉我国最高统治者的中肯言论,暂时缓解民间不平的情绪。 宗教信仰或许是国与国之间、各种族之间引发大小暴行的主因。一位高龄的犹太裔英藉历史学者——Prof. Bernard Lewis,专研中东历史与回教发展史的学者。他在2002年出版一本书“What Went Wrong?”,书中指出,宗教或许是许多武力、暴行的祸首,穆民要脱离仇恨与以暴制暴的枷锁,应停止发问:“谁陷我们於困境?”,而是反省:“我们如何矫正?”惟有如此,才能从受害者(victim)变成加害者(victimize)的铁律中解脱。书中还暗示(implicitly),把伤害转成正面的力量,还需要上帝的力量与方式。 <诗篇>83篇是少有人用来祷告的祷文,因祷者的用词与语气极暴烈(furious): “我的上帝啊,使他们像滚转草, 像风前的碎稭哦。 用祢的暴雨使他们惊惶。”(诗83:13、15;吕译本) 它是属於哀祷文、战歌(a war-song)和咒诅祷文(imprecation prayer),主要功能是求上主处决恶人和求上主处置愤恨。 祷文可分成以下的结构(修改自Samuel Terrien, The Psalms, 5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