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缅华卫理公会之牧——胡丽羡牧师
采访:甘慧仪 / 整理:黄珍琳 来自缅甸首府——仰光的胡丽羡牧师,是第三代基督徒,侍主已十六年。 她二十岁那年(1984)考获仰光大学地理学系的学士文凭后,投入社会就业。工作十多年后,即1996年12月,缅甸基督教传道人训练中心(“缅训”,缅甸基督教传道人训练学院前身)的创办人——童铭惠牧师,来到丽羡所属的堂会,分享中心事工的异象。童牧师鼓励丽羡进修神学,惟她顾及年长的寡母,犹豫不决。直到翌年6月,丽羡大姐从新加坡返国后,与母同住;7月7日,丽羡在传道人训练中心报到,接受为期五年的课程。缅甸多数华侨不谙中文,丽羡第一年上中文课,后四年接受神学装备。 在缅甸,能操流利华语者在各行业比较吃得开。完成神学课程后,已届三十五岁的丽羡想为自己筹算更好的出路,而当华语导游的薪金看来相当诱人。不料,她教会的代理牧师因车祸身亡,群羊顿失牧者……胡母以泪度日,一直询问自己的孩子:“教会没有牧师了,我们该怎么办?”眼见母亲如此爱主,丽羡便重拾初心,献身为神使用。2004年,丽羡传道在母会——仰光的甘马育卫理公会牧会,两年后按立为牧师。 克难牧羊 2014年,下缅甸卫理公会差遣单身的胡牧师到万宏牧会。还没到万宏,胡母就过身了。胡牧师伤心欲绝,失去母亲的支撑后,她介怀牧职每个月仅五万缅币(约四十美金)的薪俸……想转行当导游的念头又起。幸亏,胡母留下仰光老家的一间大屋子;胡牧师的手足们取得共识,每个月以一百万缅币(约七百五十美金)将其中一间大房出租给房客,并给予胡牧师四分之一的租金,纾其窘境。胡牧师不再三心两意了。 位于中部南佤邦的万宏(自治区),与泰国接壤,是缅甸四个特区之一。万宏相当偏僻,电流和通讯等公共设备乏善可陈。胡牧师初来,无法与当地多数操佤语的居民沟通;幸有万宏华人卫理公会的两位年轻传道担任其翻译员,她也努力掌握佤语。每早起床后,胡牧师先来到主前,倾听主语。完成探访事工后,她继续祷告,从神支取所需的能源。在城市长大的胡牧师花了六个月,来融入当地生活。 万宏华人卫理公会现有逾八百名会友,约两百人固定出席主日崇拜,以青少年为主。胡牧师上任前,堂会缺牧已有一段时日,所以,信徒特别尊重她。胡牧师感恩的是,信徒们不只履行十一奉献的责任,更将难得的柴、米、油、盐,以十一比例奉献给教会。胡牧师也简述自己的牧养策略,即引领会众继续在主里学习神的话语和实践十一奉献的教导;鼓励所有会友重视教育,让孩子到外地求学。 卫理精神,二国同志 据胡牧师所述,下缅甸卫理公会(Methodist Church, Lower Myanmar)有两间教会(万宏华人卫理公会为其一)和三间布道所;两位牧师(包括胡牧师)和六位传道。下缅甸卫理公会长期进行的福音事工与吾会颇有溯源。 2000年,在万宏教会同工见证下,时任吾会会长的高传隆牧师、宣教与布道部(现已分部)主席——黄敬映(现为传道),开始在当地统筹建立华小的事工,建筑费由吾会资助,鲁金兰传道负责招聘基督徒教师。教师们可同时教书和传福音;学校采用的中文、英文、缅文、数学和其他科目等教材本,全来自中国。信主的毕业生已高达99%。吾会与下缅甸卫理公会继续合作,在万宏建立四间华小。不久,万宏政府接收这五间华小,充当政府学校;执教的师资中,现有两位是传道。 万宏的中学生不分性别,皆受军事训练;他们上午服完兵役,下午上课。胡牧师坦言,牧者无法进校展开校园福音事工,但在校(前身是华小)执教的传道可邀请学生出席教会的儿童主日学和才艺班。凭藉传道与学生保持联络的优势,不致断了教会向学生传福音的渠道。这些毕业生大多品行优良,给予万宏政府良好的印象。 尽管如此,教会始终面对严峻的问题。因地区条件特殊,万宏政府勒令当地所有少年每个周末到政府办公室和高官私邸内打杂,致使他们无法在主日崇拜,连带影响教会栽培下一代中流砥柱的愿景。迫于时势,胡牧师日夜兼程,不辞劳苦,配合少年人每日的空档时间,到他们家提供个别牧养、指导的建立事工。 简言之,万宏政府没有敌视教会,故,吾会能顺利在万宏建堂和传扬好消息,塑造出儿童和青少年向上的生命。从二十多年前开始,吾会落力建设当地的布道与宣教事工,承担一切费用;如今是每个月奉献一万二千令吉,作为下缅甸卫理公会牧者的薪金和教会的开销,胡牧师也从中受惠。可说,建校和建堂是吾会与下缅甸卫理公会合作最显著的成果。 展望未来,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