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堡堂设教二十周年庆典
9月29日下午四时,本人出席大城堡堂设教二十周年庆典,有三百零二人出席。本人证道的题目是“从四个视角看当今教会”(彼前2:9-10),后在金阳鱼翅海鲜酒家与众享用爱筵。 左起为大城堡堂主理——林家道牧师、关秀慧老师、郭会长伉俪和凌向明教区长。
9月29日下午四时,本人出席大城堡堂设教二十周年庆典,有三百零二人出席。本人证道的题目是“从四个视角看当今教会”(彼前2:9-10),后在金阳鱼翅海鲜酒家与众享用爱筵。 左起为大城堡堂主理——林家道牧师、关秀慧老师、郭会长伉俪和凌向明教区长。
10月6日上午,本人出席梳邦再也堂成立牧区二十五周年庆典,近三百四十人出席。本人证道的题目是“全是恩典”(弗2:8-10)。
10月6日,本人出席近打教区议会;10月13日,出席曼绒和北部教区议会;10月20日,出席南部教区议会;10月24日,出席东部教区议会;11月2日,出席南中教区议会;11月3日,出席中一和中三教区议会;11月10日,出席中二教区议会。
10月10日上午十时,本人出席美门残障关怀基金会的记者发布会。八打灵美门残障关怀中心管理委员会副财政——张永孝弟兄在记者发布会上发布:将于11月9日晚上七时,在吉隆坡甲洞翠华楼酒家举办“25银禧感恩慈善晚宴”,希望能筹得一百万令吉作为全马八所美门残障关怀中心明年的营运费。请大家踊跃支持美门残障关怀基金会的事工。
10月14日下午五时,本人出席芙蓉堂达城以勒卫理公会布道所的奉献典礼暨感恩礼拜。
10月18日,本人在八打灵再也的大港城酒家出席“爱心三合一”媒体之夜;10月28日,在尊孔独中大礼堂出席“爱心三合一”推介礼(可参阅内文,页32-33)。
10月20日下午三时,本人出席马来西亚神学院第三十六届毕业典礼,共有七十五人毕业(十三人来自吾会),包括考获教牧学博士学位的万富奇牧师。 吾会毕业生全体照:前左起为马来西亚神学院院长——萧帝佑牧师(博士)、郭会长、王怀德会督(博士)、训导主任——黄迪华牧师(博士)和教务主任——吴慧芬博士。
10月21日上午,本人在班登英达堂证道,与会众同领圣餐和主持福音车的奉献典礼。谢谢凌向明教区长、郭书瑶传道、执事和弟兄姐妹同心协力地为教会付出。感恩,看见许多小孩子前来,虔诚地领受圣餐。愿主大大使用他们。
10月27日上午九时,本人在诗巫福源堂出席卫理神学院第二十届毕业典礼,有四十三人毕业。本人证道的题目是“生命挑战、终生学习”(腓4:11-13)。
11月6日上午九时,本人在芙蓉皇家朱兰酒店出席国际赞美操十五周年庆典,本人证道的题目是“赞美操:身体健康、活泼灵命”(提前4:8);傍晚六时,在芙蓉统一大酒家共享晚筵。
11月7至9日,本人出席沙巴年议会正式成立的庆典。2018年11月9日,沙巴年议会(Sabah Annual Conference)正式成立;当晚进行“卫理公会在沙巴设教35周年感恩晚宴”,是马来西亚卫理公会重要的一天! 沙巴年议会会长——许光福牧师(博士)在晚宴上代表沙巴卫理公会,赠送纪念品给郭会长。
文:刘世尧(砂拉越卫理神学院讲师) 牧师,根据科学报道,人还没在世上出现就已有恐龙。但是,圣经<创世记>里没记载过恐龙。这是为什么? 答: 旧约<创世记>虽没有“恐龙”一词,但指出上帝创造“爬行动物”和“地上各种走兽”。《现代中文译本》<创世记>1章24节如此翻译:“上帝又命令:大地要繁殖各种各类动物:牲畜、野兽、爬虫。一切就照着祂的命令完成。”在《新译本》和《吕振中译本》里,《和合本》中的<创世记>6章20和7章14节的“昆虫”,都被译为“地上所有爬行的动物”,可包括恐龙。 圣经另一卷古老的书<约伯记>,也描述上帝伟大的创造与掌权时,提到两只非常庞大的动物(40:15-41:34)。它们在《和合本》里被译为“河马”和“鳄鱼”,但前者在原文是指陆地上的一种大动物(behemoth),而后者是指海中的大生物(Leviathan)。“Behemoth”的尾巴被形容为香柏树般粗大,骨头好像铜管,肢体彷佛铁棍(40:17-18);“Leviathan”则有大力的肢体和颈项(41:12、22)、坚固严密的鳞甲(41:13-17)、可畏的牙齿(41:14),以及喷火的口(41:18-21),能使深渊开滚如锅,使海洋如锅中的膏油(41:31)。有者认为,这两种大动物的描绘与“雷兽”(Brontosaurs),或“腕龙”(Brachiosaurs)、蛇颈龙(Plesiosaurus)吻合。 圣经没有否定庞大生物,或“恐龙”的存在。但圣经的创造论的确不认同你所说的科学报道,即人还没出现就已有恐龙,且比人类早一至二亿年出现。近代科学家以“大进化”,或“广进化”(macroevolution)为前提和假设来诠释世界史与万物的存在。他们认为,生物界从低等进化到高等是“自然”的过程,并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促进,使单细胞的原始生命慢慢演变成刺胞动物,再变成鱼和随后的两栖动物,之后进化成爬虫和哺乳动物,包括大约五百万年前的黑猩猩、二十五万年前的“古智人”和十万年前的“现代智人”(Homo sapiens)。支持大进化的科学家认为,世界历史可分为五亿年前的古生代(Paleozoic)、两亿年前的中生代(Mesozoic)和六千多万年前的新生代(Cenozoic),而恐龙是中生代的优势动物,后在行星撞击地球引起的气候大变化中灭亡。 我认为,圣经的创造论不认同“大进化”,因“大进化”受唯物和无神进化主义(evolutionism)影响,否认这世界有上帝的智慧创造和护理;万物与人的存在不过是偶然基因突变的结果,在演化过程无特殊目的和永恒的价值。在大进化的世界观里,人类存在之前就已有死亡(如恐龙灭绝),但圣经启示死亡和受造物服在虚空、朽坏之下,是因人类始祖犯罪引发的恶果(创2:15-17等等)。<罗马书>5章12节宣告:“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 根据<创世记>,“地上所有爬行的动物”(包括恐龙)与人类同一天,即第六天受造,而且“上帝看着是好的”。<创世记>1章24至28节指出,上帝造各类牲畜、野兽和爬行动物后,才按自己的形象和样式造人,并吩咐人要妥善治理全地,维持物界生态的秩序,使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在圣经的世界和历史观里,大多数恐龙应是在挪亚时代的大洪水中灭亡。“水势在地上极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没了……凡地上各类的活物……都从地上除灭了,只留下挪亚和那些与他同在方舟里的。”(创7:19、23)正因大洪水,恐龙化石今天可在因水流作用所形成的几千英尺沉积物中找到。 然而,圣经创造论并不否定“小进化”,或“微进化”(microevolution),这是属于“种”层面的科学探索,即生物品种在环境挑战中突变和适应。 恐龙的存在与基督教的信仰没有冲突;不过,圣经显示,恐龙不是在人类出现前就因大天灾而灭绝。上帝创造的一切都是好的、良善的;天灾、祸患、病痛和衰亡等都是人类堕落后才出现。幸亏,上帝已展开伟大的救赎之工,特别藉主耶稣基督降世受难及复活升天,成就和平,叫人能在耶稣基督的大爱中归正学义,连万物生态也能因人的灵魂苏醒、环保意识提升而受保护(这是我们的盼望!),直到末日主耶稣再来,结束一切苦难和鬼魔的作为,成全上帝与万物的完美和谐。那一天,我们可与新造、善良的恐龙共舞了! 2009年,我和家人到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广场参观多间博物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尤其是馆里雄伟的恐龙和古生物展厅(Hall of Paleobiology)。若你有机会和家人、朋友参观摆有恐龙化石的博物馆,或跟孩子阅读恐龙的书,这都是用心暸解科学和考古,讨论圣经创造和上帝智慧设计的良机。我们不须全盘“妖魔化”现代科学与进化论,可激发我们的下一代有兴趣地追求丰富与正确的科学知识、扎实的神学和哲学思想。 愿上帝赐福你结合知识和敬虔,如英国循道复兴运动的领袖之一——查理斯•卫斯理(Charles Wesley,...
文:李祖国(年会会友领袖) 浅谈伙伴教会 杨美盈部长受邀在第四十三届华人年议会的会友事工大会上演讲,题目是“国家建设:基督徒与公共服务”。我特别对她的其中一段话感触良多。她说:“我出生在南马一个很小很小的地方,小时候,我参加了卫理公会,我在那里信了主。我知道在很多乡下有很多教会,这些教会的人数非常少,少到连养一个牧师都不够!但是我非常感谢卫理公会,虽然在乡下开教会不容易,你们还是努力地办下去!” 杨部长的这一番话道出了很多乡镇教会的心声。由于人群涌向城市和趋向少子,很多乡镇教会的增长显得乏力,有的甚至处在萎缩状态。要知道,乡镇教会一直以来扮演重要的角色,也是教会人才的训练基地,培养了很多献身的青年和教会领袖。相比之下,城市教会得天独厚,人才汇聚,吸引了乡镇因升学,或就业的精英前来,资源强而丰富。 翻阅年议会的统计表,过去的雪兰莪教区和现在的中部其中三个教区,会友增长率都来得比其他教区高。我担任年会会友领袖后,有机会到很多乡镇教会证道,最常听到的声音就是:“我们这里什么都没有,要人没人,要钱没钱,青年人都留不住,他们都往城市发展去了。”这不单发生在华人年议会,三一年议会也面对同样的挑战。 “大学生”教会 这几年来,我发现,以大学生为主的教会逐渐形成。北部的樟仑布道所、近打教区的丹绒马林卫理公会、东部教区的甘孟卫理公会和日底卫理公会、中二教区的双溪龙卫理公会和中三教区的美佳厦大卫理公会,有八成以上的崇拜者都是大学生。一般而言,这些“大学生”教会的财务资源比较缺乏,导致事工发展面对阻力。 根据2019年的统计表,年会有二十九间教会的崇拜者是五十人或以下,有些甚至没有少年团,或青年团契的活动;部分教会早在七十年代的人数是百人以上,但现已萎缩到五六十。有些传道需要兼顾三至五间教会,疲于奔命;然而,也有的因人才外流,有的牧区竟连填满执事会的职位都不行,执事团队也士气低落。这是一个严重的警讯,我们不能忽视。 卫理公会是连属教会(connectional church)。每间教会都不是单独的个体,我们都连属在同一个年议会里。这有点像商业连锁经营的模式。每个牧区和布道所都是我们的“分行”,经营不善时,总公司有义务投入相关的资源,扭转局势。有鉴于此,年议会倡议伙伴教会的理念,整合资源,让城乡连为一线,以祈为乡镇教会注入新的动力,积极发展。 例一:五年前,美佳堂的短宣队曾连续三年协助加叻卫理公会的主日学,学生由十多人一度增至逾百;惟堂会缺乏装备,短宣队停止探访后,人数降至二十余。加叻卫理公会的主日学校长非常期待美佳堂的弟兄姐妹继续帮助他们。 例二:过去三年,美佳堂每个星期都派小组的弟兄姐妹,或主日学教师,联同丹绒加弄卫理公会在峇冬新村配搭,展开福音事工。几年下来,我们看到这里的村民从起初抗拒到开放的态度,也允让教会使用民众会堂来办图书馆和主日学,我们祈祷有一天可以在这个地方开启新的布道所。 从上述这两个例子来看,人们需要以开放的态度和广阔的国度观,来落实伙伴教会的理念。此外,除了鼓励更多会友传道、主日学教师和青少年导师参与,好分享更多金钱、人力和各领域的软硬设备等资源,关怀乐龄者的事工亦不可少。 最重要的是,伙伴教会理念能成功实现,是深得信徒认同。 “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你们当以基督的心为心。”(腓2:4-5)
文:叶德宗博士 当今教会面对没有绝对、社会思潮多元的时代主义。有些西方教会开始在同一场聚会中接纳和包容不同的宗教思想,并美其名为“我们应当彼此相爱”,甚至在崇拜结束前,牧师还会为会友的宠物作个祝福祷告! 崇拜中的话语 我们的信仰真谛,促使我们确信上帝的话就是绝对真理。主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从现在起,你们不但认识祂,而且也看见祂了。”(约14:6-7)因此,崇拜中的核心是耶稣基督。崇拜中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把焦点放在主耶稣身上,包括会务报告。 崇拜中的信息宣讲与诗歌颂唱,比较容易呈现出证道和歌词的思想内容,或主义思维。让我们探讨下列这首诗歌的歌词含义吧。 I am His child I may not be all that you are I may not...
报道:黄珍琳 摄影:甘慧仪 12月7日早上十时三十分,台湾财团法人基督教论坛基金会同工在卫理大厦六楼会议室,与马来西亚各福音文字机构的代表,进行交流会。其他出席者包括凌向明教区长、美门残障关怀基金总干事——谢秀贞牧师和副总干事——潘银珠等等。 年会基督徒社会关怀部主席——周道惠先邀请砂拉越华人年议会文字事业部干事兼《卫理报》总编辑——黄孟礼,分享自身所属的文字事工。除了出版《卫理报》,文字事业部也按教会所需,出版“Connection”、《超越》和《童真世界》等刊物和书籍。他坦言,由于年轻读者下降,他今年尝试将《卫理报》<会长的话>拍成短片,上载至社交媒体,吸引不少人观看;除了继续出版纸媒《卫理报》,也思考和尝试将其转型为电子版的策略,迎接电子媒体时代。 接着,《南钟》双月刊杂志主编——简永裕牧师略述自己担任编辑二十年的经历和为《南钟》述史。《南钟》创刊自1928年,今已九十岁,是马来西亚卫理公会华人年议会的机关报,也是西马相当重要的教会刊物之一;但《南钟》渐渐给人过时的印象。他表示,年会资讯与出版部也为《南钟》专栏作者著书,而书籍近年的销售量不俗;另代售华卫丛书,如《负责的恩典——卫斯理约翰的实践神学》等等。他也感慨于《南钟》订阅率每年下降的现象,故会尝试转型,因应数位时代。 文桥传播中心文字部主任——晨砚(黎美容)介绍马来西亚基督徒写作团契(文桥)的异象和文字事工。文桥主要事工有六:一、出版《文桥双月刊》杂志、少年杂志《青春路》和各主题书籍;二、供稿给报章福音版和亲子共读版<小活力>;三、举办文字讲习营;四、推展“生命教育绘本导读”活动(儿童事工);五、辅导事工;六、校园事工。她也推介自己的作品《1961》、《千言万语 从何写起》和《器物能语言——从圣经历史文物印迹窥探上帝的作为》。 《基督教论坛报》执行长——郑忠信从三位代表分享中,指出本地各基督教刊物共同面对的问题,即订阅人数和印刷量下降。创刊逾五十年的《基督教论坛报》,在台湾华人教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积极藉各传播媒体管道传递教会消息和福音,如开发手机应用程序、设立面子书粉丝页、微博和LINE生活圈官方账号等。他说,这是多元媒体时代、手机时代、5G影音时代、策略整合时代、创意行销时代、国际无墙时代和非典型时代,华人教会应在媒体事工忘掉过去,努力更有效地将福音传遍世界各地。他期盼日后能继续与我国福音媒体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一起建立亚洲论坛。 最后,基督教论坛基金会社牧暨编辑总顾问——陈瑞枝牧师给予勉励。身兼华人真道福音剧团团长的她,也捎来其福音剧团在淡边卫理公会、瓜拉雪兰莪峇东新村、太平卫理公会和加影卫理公会的巡回公演的佳音,主题是“普世欢腾 耶稣降生”。交流会在和谐的气氛中结束。
报道:吴姮霖 7月十多天的连绵大雨,致使印度南部喀拉拉邦(Kerala)8月面临严重的洪灾:超过四百八十三人死亡,近百万人被疏散和安置在疏散中心里。喀邦十四个县全处于危险的警戒状态。印度卫理使徒教会(Methodist Apostolic Church of India,简称MACI)的摩西牧师(Rev. Moses)便联系年会卫理救援赈灾事工(Methodist Crisis Relief & Development,简称MCRD)来援助灾民。 MCRD立即展开招募志愿者和义卖月饼的活动。感恩,有志愿者积极回应,我们得以组成四人团队;由日落洞堂主理——詹廷波牧师担任队长,带领郭贤成弟兄、胡俊洋弟兄和卫理赈灾委员会(跨部)干事——吴姮霖姐妹到灾区。我们9月2日出发,8日回国;主要行程是评估印度灾区和将MCRD筹得的款项帮助灾民。 2日晚上十一时三十分(印度时间),我们抵达机场,当地四位牧者来柯钦国际机场接我们。翌日,我们开会讨论后,按摩西牧师安排的行程,到灾区评估灾情和为灾户登记名字。前往灾区途中,已不见洪水漫过的痕迹,相信政府在我们抵达前已迅速清理。然而,灾后受损、受毁的现象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回酒店开会,经双方讨论后,我们将分配食品和生活基本用品给登记的家庭。 第三天,我们花了约三个小时的路程,从喀拉拉邦到泰米尔纳德邦购买物品。受洪灾影响,我们无法在当地购买大量食品和基本用品。第四和五天,我们在印度卫理使徒教会包装救济品;下午就派发给有登记的家庭,一切都非常顺利。MCRD的宗旨是不分种族、宗教与国籍,援助灾民。我们在三个地区,即Vettukadavu Chalakudy(五十二户,有九户是穆斯林家庭)、Kodassery Thalur(九十三户)和Vellanchira Centre(六十六户)派发救济品,共有两百一十一户家庭获得约七十五令吉的救济品。 从这次救援赈灾的回应中,我学到凡事要随机应变,要以感恩的心去面对和接受每个突发状况。第一晚入住印度酒店时,我住三楼,其他队员住二楼。即使害怕,但我为可以入住酒店而感谢神。我对印度这国家有了更多的认识,因亲自体验当地人的生活作息、饮食习惯和文化。我也有机会离开舒适窝,以谦卑之心服侍、援助陌生人和关怀他们渡过这艰难时刻。虽然给予的不多,仍盼望这一点点的付出,能成为他们的祝福和鼓励他们继续积极生活。希望他们使用我们所给的救济品时,能体会上帝和来自马来西亚弟兄姐妹的爱心! 救灾是实际付出和给予的行动,就像主耶稣在<马太福音>25章40节所言:“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