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前的聚餐会
12月12日下午一时,本人和年会的几位领袖、办公室众职员和总议会办公室的几位职员提早庆祝圣诞。感谢主,我们有美好的团契。
12月12日下午一时,本人和年会的几位领袖、办公室众职员和总议会办公室的几位职员提早庆祝圣诞。感谢主,我们有美好的团契。
12月8日早上,本人在实兆远爱大华堂证道的主题是“上帝爱世人”(约翰福音3章16节)。谢谢雷德瑞教区长之邀。愿主赐福你们。喜见新婚的刘家盛传道伉俪。 左起为刘家盛传道伉俪、雷德瑞教区长和郭会长
12月7日早上,本人出席吾会同工——刘家盛传道(美佳堂)和温碧琴姐妹在爱大华卫理公会所办的婚礼。感谢主。愿主赐福一对新人永浴爱河,好事成双。 Pre wedding photo session
11月16至29日,本人携内人投入希腊和土耳其之旅,就地了解使徒保罗当年的宣教行程。我们途经雅典、哥林多、奥林匹克运动场、德菲、庇哩亚、帖撒罗尼迦、腓立比、尼亚波利、特罗亚、别迦摩、以弗所和老底嘉等等。感谢父上帝,这趟行程有不少所得,学到不少!再次谢谢Sarah Wong亲自带队,两个导游高水平的讲解,两个司机安全驾驶,刘聪赐博士的丰富讲义,我们都尽情享受和学习。感恩。 背景是雅典 十七 背景是土耳其的棉花堡(Pamukkale Tranvanter)
10月30日早上十时三十分,吾会社会关怀部美门残障关怀基金会和台湾长荣大学的代表们,以网络视频完成别开生面的产学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吾会代表是周道恵弟兄(也是长荣大学的国际顾问)、美门董事——钱本华弟兄和美门八达灵管理委员会的主席——张永孝弟兄,以郭会长为首;彼方代表以长荣大学的李泳龙校长为首。
10月27至29日,本人出席年会卫理妇女会常年代表大会(请见报道,页37-39)。
10月26日,本人在卫理大厦五楼的小礼堂,参与年会医务团契成立十周年的聚餐会。非常难得回顾过去十年的服侍路上的点点滴滴。本人感恩,愿上主继续使用你们,在社会关怀和宣教的圣工上发光作盐,再接再厉! 前左起为年会医务团契的主席——翁子仁医生、顾问——廖春煌医生、郭会长和莫泽川牧师伉俪。
10月25日,美门残障关怀基金会几位董事代表移交二万令吉奖励金给前总干事——谢秀贞姐妹。谢谢她多年来为社区作的贡献。 左起为美门残障关怀事工代总干事——潘银珠姐妹、谢秀贞姐妹、郭会长、周道惠弟兄(董事)、钱本华弟兄(董事)和年会卫理妇女会会长——叶月娥姐妹。
10月24日,本人出席年会社会关怀部主办的“爱心三合一”媒体之夜;11月3日,出席“爱心三合一”的推介礼(请见报道,页30-31)。
10月20至22日,本人在卫理大厦三楼出席年会牧职部的牧范引导营,有十七人出席。本人在开幕礼中以<提摩太后书>4章7至8节的经文证道。其他讲员包括:年会牧职部主席——周隆捷牧师(博士)、陈观凤牧师、沐恩堂主理——刘长武牧师和吉隆坡福建堂主理——何榕生牧师。
10月19日下午三时,本人出席马来西亚神学院的第三十七届毕业典礼,共有六十二人毕业(十八人来自吾会),包括考获教牧博士学位的郭进明牧师。
整理:甘慧仪、黄珍琳 摄影/图文:甘慧仪 2019年11月12至14日,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第四十四届华人年议会,在波德申卫理中心进行。年会本届主题配合总议会,是“合神心意的教会”,有四百零四人报名。 首日下午二时,进行年议会开幕礼拜,王怀德会督(博士)主持圣餐礼,沙巴年议会会长——许光福牧师(博士)证道,其主题是“纷扰困境中的教会——坚忍”。他说,当信徒面对困境时,要持守信望爱的真谛、认定自己的身份(蒙爱和蒙拣选的)和依靠圣灵大能,为上帝作见证。稍后,王会督敬奉圣父、圣子、圣灵之名,宣布华人年议会第四十四届议会正式开始。 吾会会长——郭汉成牧师(博士)向会众介绍来宾和发表“会长演辞”后,李祖国弟兄代表会长制理事部发言,认同郭会长过去三年,尽忠职守,实事求是,提倡团队精神,使年会各部、教区和牧区事工按计划顺利进行。 翌日的早祷会上,许会长以“屹立共忧患的教会——同在”为题,鼓励牧者在牧养中,要让会友感受大牧人——耶稣基督的同在,知道自己没有被丢弃,可凭信心同活在“命定的患难”中,与其他弟兄姐妹同行。 根据年会经济部主席——万福全弟兄的书面报告,2018年的年会经常费总收入为RM 2,423,810,总支出为RM 2,123,846,剩余RM 299,964。截至2018年12月31日,年会总资产为RM 10,468,430,再加上由年会存放于银行的教牧医药金储蓄、定期存款和利息,共是 RM 13,233,877。截至2019年9月30日,年会财政处收到的承担额款项是RM 1,695,487,为总承担数目RM 1,720,957的98.52%。2020年,年会经济部会以堂会最新的统计人数为准,来规定每名会友每年应负责的承担额。 堂会会友人数 (组别) 每名会友承担数额(2020年1月1日生效) 2003年(RM) 2008年(RM)...
会友篇 在上一期的专栏中,我们都把重心放在社会的人为纠纷中,提醒基督徒要如何处乱不惊,如何在乱世中守护自身的价值观。 然而,我们都知道,把基督徒推入崩溃边缘的,往往不是这世间的诸多纷争,而是我们所爱护的家园——教会动荡不安。我们都知道,教会是耶稣的身体和圣灵的殿,也是我们最疼惜的家园。魔鬼往往喜欢在教会里引起纷争,造出种种绊倒上帝子女们的利器,阻止教会成长,阻碍福音事工进行作。 我记得有一位许久没回到教会的弟兄告诉我,他曾经在教会活跃地服侍,但因教会的“流言蜚语”,使他极度受伤,纵使这一切已成过眼云烟,他也准备原谅当初伤害他的肇事者,但很怕再回到教会和经历一样的痛楚,久久无法说服自己回教会服侍。 上述“耳熟能详”的个案,相信大家都略有所闻,也曾听到某间教会分党结派的消息。不知为何,这一类“新闻”尤其在年会派司临近期间最炽热,这是极不健康的“文化”。但旁听者许多时候只当作“八卦新闻”,又不懂如何帮助这间教会,是属于爱莫能助的类型也! 其实,圣经早已预示这一切。耶稣基督来到这世上,本是为了呼召罪人成为属天的子民(路5:32)。因此,教会的氛围“充斥”着罪人的言行,并不奇怪。身为“罪人”的基督徒,如何自处和与其他罪人相处,一同建立基督的肢体,这就显得十分重要。<罗马书>12章3节表示,要把自己看为刚刚好(合乎中道),而不看自己超越其他人,也不轻看自己所拥有的。倘若每一个人都秉持这相同的观念,彼此能承载对方的软弱和刚强,也更能轻易原谅他人的短处和不足之处。 我可以明白会众一般对教会的牧师或领袖,都有十分高的期待,这一点都不过分。有期待只因大家都爱这个属灵的家,有期待教会才能迈进,教会的牧师和长执们应该视之为动力,鞭笞彼此向上、向好发展。然而,倘若教会的领袖因故跌倒、怠慢和衰退,甚至体现出“罪人”的本性时,我们能否学习宽容相待,扶人一把(传4:9)?简单一点的付出,是为他们祷告和多关心退步中的领袖,他们只是凡人,也需要你我关怀和鼓励!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哥林多前书>第三章提醒我们,不要分党分派,不要自欺欺人,毁坏了上帝的殿,而失去发光当盐的见证。我们都有本分当尽,来守护这个值得爱护的大家庭;我们都有责任,来承传教会良好的传统和彼此照顾、守望。 惟有学习跟其他罪人一起生活、一同建立教会时,我们才能“百毒不侵”,魔鬼也才毫无伎俩可施在我们当中,愿与大家共勉之! 郑汉华 (新加坡卫理公会武吉班让堂会友) 牧师篇 教会历世以来都面对不同的挑战,因信徒是活在一个“已然未然”(Already but not yet)的时期。要知道,基督徒只是一群蒙恩的罪人,不是完美的人。既然蒙恩,基督徒就是活在一个成圣的旅途中,而教会就是我们属灵的家。新约时期,使徒保罗所写的教会书信里,皆反映早期教会都面对不同的问题和挑战,至今仍可供我们参考和借鉴。 曾听过一句话:“世上没有完美的教会,就算有完美的教会,当我们加入时就不完美了!”既然教会(希腊文的 ekklesia)是“被呼召出来的群体”,也是信徒属灵的家,我们就应竭力过分别为圣的生活,因“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3:14-16)教会应当守着真理,信徒应当竭力活出真理,把焦点放在基督和神的话语上,就如教会根基歌的第一句是“教会惟一的根基是主耶稣基督”。 虽然来自不同背景的信徒聚在一起配搭,自然会有分歧。但保罗说:“身体只有一个……”(弗4:1-6)因此,我们不应把目光放在彼此的不同之处,而应该放在联合我们的基础上,即一个身体、一位圣灵、一个盼望、一位主、一样的信心、一样的洗礼和一位神!...
文:刘世尧(砂拉越卫理神学院讲师) 牧师,教会在主日礼拜结束后可义卖吗?教会能以义卖筹款,或凭信心,让神感动会友们奉献呢? 答: 这的确是一些弟兄姐妹,甚至教会领袖们挣扎的问题。有者诉诸于福音书里主耶稣洁净圣殿的事件,反对在礼拜堂里义卖;有者提到一些名牧的教导,说他们从来不筹款,而是相信上帝会供应,基督徒会主动奉献。 先谈主耶稣洁净圣殿的事吧。根据<马太福音>廿一章10至17节、<马可福音>11章15至19节、<路加福音>19章45至46节和<约翰福音>2章13至22节的记载,主耶稣当时的行动有三个:一、赶出殿里做买卖的人;二、不许人拿着器具从殿里经过,把圣殿当作是耶路撒泠和橄榄山之间的捷径;三、医治殿里的瞎子和瘸子。 有关圣殿里的买卖活动,当时主要有两种,即兑换银钱和卖符合犹太教教规的祭牲,包括牛、羊和鸽子。其实,这两种活动都是必要的。从各地来到耶路撒冷过节和到圣殿朝圣的犹太人,需要将自己在外地使用的货币转换成圣殿用的高素质推罗银币(Tyrian Shekel),以交殿税(太17:24-27);另一方面,他们不用从大老远带来将要献为祭的牲畜,而是到了耶路撒冷时才买(申14:24-26)。但是,问题就出在当时犹太社会的宗教领袖允许这两种活动进行的地点,是在圣殿中外邦人的院(Court of the Gentiles)。 我们要暸解,在耶稣时代,由大希律王扩建的犹太人第二圣殿,有按种族和性别来区分的三院,即外邦人院、以色列男人院和女人院。外邦人院又被称为外院,是对犹太教有好感的外邦人到圣殿祈祷的地方,以及犹太人中的瞎子、瘸子和聋子等残障人士可以敬拜的地方。 现在,这里却成为吵闹和充满异味的买卖市场,外邦人和犹太社会中的残障人士怎能专心敬拜呢?不但如此,前来圣殿祷告的外邦人与犹太人中的残障者也会觉得自己完全被鄙弃。所以,主耶稣按着<以赛亚书>56章7节,即圣殿乃万民祷告之殿的教导,以及<耶利米书>7章11节所论圣殿变为贼窝的危机,来洁净圣殿,同时摒弃种族主义和忽视残疾人之劣迹。当然,圣殿里的买卖活动都由大祭司家族管制,而经外文献显示,大祭司家族也因此富有、腐败和贪婪,故,主耶稣洁净圣殿也直接挑战了当时产生贫富悬殊问题的执政者。 主耶稣的所作所为是反映玛拉基先知关乎弥赛亚来到的预言:“万军之耶和华说:‘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预备道路。你们所寻求的主,必忽然进入他的殿;立约的使者,就是你们所仰慕的,快要来到。’他来的日子,谁能当得起呢?他显现的时候,谁能立得住呢?因为他如炼金之人的火,如漂布之人的碱。他必坐下如炼净银子的,必洁净利未人,熬炼他们像金银一样,他们就凭公义献供物给耶和华。”(玛3:1-3) 今天,我们若要按主耶稣当年洁净圣殿的事来反思教会可否义卖,我想至少有以下三点应该留意: 一、地点和方式的问题:教会举行义卖的地点和方式是否妨碍人祈祷敬拜,使人不能专注敬拜? 二、道德问题:教会义卖的过程有没有让某个肢体觉得自己被忽略和边缘了?有没有加重社会贫富悬殊的问题?财务处理是否公道、光明? 三、动机:教会义卖是否以坚固灵命、深化团契和扩张神国为终极关怀? 若上述三方面都妥善处理,我想,教会可以义卖。对我来说,义卖对教会没有太多现金的肢体,如少年人,或一些妇女而言,是很好的机会。有姐妹说自己现钱不多,但会作糕点和豆腐水等,也有种一些菜或水果,乐意奉献作义卖,让有现金的弟兄姐妹们购买,一切收入“全然送入仓库,使神家有粮”,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有者认为,教会有需要以义卖筹款,或凭信心,让神感动会友们奉献呢?我的意见是,上帝感动祂儿女们奉献的方式有很多,有者以现金直接奉献,有者奉献人力(我看过退休的会友说自己可义务当教会建筑工程的督工),有者则奉献亲手做的或拥有的东西给教会作义卖。我想,圣经既然教导我们该用“诸般的智慧”劝戒教导人,要把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引到上帝面前(西1:28),那我们也该用诸般的智慧策划奉献,为弟兄姐妹们设想多种奉献管道,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参与神国的圣工。 回到圣经,我们看到旧约的摩西呼吁以色列中的男女以各种方法奉献,以建立会幕(出35:4-36:7),大卫王也邀请国民奉献,建造圣殿(代上29:2-9);新约的保罗亦认同募捐,“供给圣徒……补圣徒的缺乏”,作社会关怀事工(林前16:1-4;林后8至9章;罗15:14-32)。故此,以义卖筹款没有违背圣经的教导,也不是没有信心的表垷。...
文:叶德宗博士 在圣诞节的崇拜仪式中,歌声优美、悦耳动听的圣诞诗歌是不可或缺的,如《普世欢腾》、《平安夜》、《美哉小城,小伯利恒》和《听啊!天使高声唱》等,均是圣诗。 广义而言,我们仅在圣诞节期间才颂唱圣诞诗歌,且几乎每一位都乐意地高唱。然则,自去年的圣诞节到目前为止,间隔了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我们没唱圣诞诗歌,即使是购物商场、电视和广播台也不过在圣诞节的一个月前,开始播放圣诞歌曲,因此,严格地说,我们听圣诞诗歌也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但购物商场、电视和广播台播放的圣诞歌曲中,有者包含与基督信仰相背的内容,或仅是一些没有深度的应节歌词和旋律,这是我们选择应用前,要格外注意和区分的事项。 那,我们为何会年复一年,每隔一周年地唱圣诞诗歌呢? 就音乐性质而言,格式简单的歌曲能帮助会众牢记音乐内容。旋律易唱,能让较无音乐背景的会众吸收得快;在舒适的音域中,能激励会众投入歌曲的旋律,重复的旋律能助会众减少学习负担的压力。从歌词的分析来看,圣诞节圣诗歌词的焦点是在救主降生的救恩之意义,故含有丰富的圣经救恩内容、阐明上帝对人类的伟大计划。严谨的歌词能表达救主降生带给人类新的希望,因此,圣诞诗歌有很深的生命感染力。查究各圣诞诗歌的起源历史时,不难发现,以十九世纪之前成就的作品居多。 这值得深思:为什么不属于圣诞节的圣诗,不能像圣诞节的诗歌般流传长远? 一般教会所走的现代城市路线,是否难以融入“古老”的圣诗,不符合现代教会的形像?难道当今信徒对圣诗的音乐和歌词难以产生共鸣,因而搁下圣诗?或是,圣诗太古老,信徒不懂得“操作” ,对他们而言,圣诗就如随身听(Walkman )般“古老”和落后了 ? 圣经早已记载“圣诗”(Hymn)这词汇。诗歌的形式始于旧约,如摩西之歌(<出埃及记>15章和<申命记>32章)、底波拉和巴拉之歌(<士师记>5章)、<诗篇>、马利亚之歌(<路加福音>1章)和西面之歌(<路加福音>2章)等等。 初期教会有 Ephraem、Hilary of Potiers 和 安布罗斯(Ambrose)这三人,他们被称为教会诗歌之父。中世纪的格列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可随崇拜仪式的每一个环节和节期而编排;这时期也编汇圣诗集。来到改革时期,马丁•路德鼓励会众唱德国圣诗(German Chorale),因此,新的圣诗不断涌出。十六世纪,加尔文的韵律诗篇(Metrical Psalms)也在教会崇拜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