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约辉牧师荣休感恩崇拜典礼
10月13日早上十一时,本人在槟城闽音堂出席牧会长达四十一年的年会文书兼年会资讯与出版部主席——黄约辉牧师(博士)之荣休感恩崇拜典礼。年会会友领袖——李祖国弟兄担任崇拜典礼的讲员。过后,大家到玉宫海鲜酒楼享用午餐。
10月13日早上十一时,本人在槟城闽音堂出席牧会长达四十一年的年会文书兼年会资讯与出版部主席——黄约辉牧师(博士)之荣休感恩崇拜典礼。年会会友领袖——李祖国弟兄担任崇拜典礼的讲员。过后,大家到玉宫海鲜酒楼享用午餐。
10月6日早上十时,本人出席马六甲卫理公会设教一百二十一周年/建堂五十四周年暨第二期美化圣殿启用礼。本人证道的主题是“成长的信心、全心的服侍”(路17:5-10)。谢谢主理——陈金发牧师与其执事团队安排。本人很高兴见到已退休的孙仁生牧师伉俪。愿主继续赐福马六甲堂,把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
10月5日,本人出席南部教区议会;12日,近打教区和北部教区议会;15日,曼绒教区议会;19日,中二教区议会;25日,南中教区议会;26日,中一教区和中四教区议会;11月2日,中三教区和东部教区议会。
9月29日,本人在甲洞堂敬牧主日证道和代领堂会移交的义款(请见报道,页20)。
9月28日,本人出席卫理儿童之家(加影)的工程动土礼(请见报道,页21)。
9月28日早上十时,本人出席瓜拉庇劳堂设教九十周年的感恩庆典。本人证道的主题是“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再思钱财的使用”(路16:19-31);中午十二时三十分,在瓜拉庇劳中华中学享用爱筵,席开五十四桌。谢谢代理——林上泉牧师与其团队筹备。 左起为林上泉牧师、郭会长伉俪、张世杰教区长、林启伟伉俪和林丽华姐妹。
9月23日,年会牧职部代表和马来西亚神学院师生,在芙蓉明佫鱼翅酒家聚餐。出席者包括周隆捷牧师(博士)、黄迪华牧师(博士)、万富奇教区长(博士)、吴慧芬博士和刘聪赐博士等等。
9月20至21日,本人在吉隆坡联邦酒店出席亚洲基督教救援赈灾研讨会(请见报道,页15-16);9月21日,在Viva Shopping Mall出席年会救援赈灾事工的慈善晚宴(请见报道,页17)。
9月16日早上十时,本人出席安顺堂设教一百周年的感恩崇拜暨牧师楼奉献典礼;中午十二时三十分,在泗川海鲜冷气酒家享用感恩爱筵。本人很感恩能与年会会友领袖——李祖国弟兄、教牧同工、弟兄姐妹,以及曾在安顺堂服侍的牧师家属一起敬拜主。堂会也荣幸邀来国会下议院副议长——倪可敏律师(安顺国会议员)出席和致辞。谢谢主理——李立福牧师与其团队周详筹备。愿上主赐福。 牧师楼奉献典礼:左起为汤文升牧师、王昆和教区长、李立福牧师、郭会长、李祖国和叶惠芬牧师。
9月14日下午三时至晚上九时,本人在美佳堂出席大马青年与新马来西亚论坛(Saya Anak Malaysia Forum, New Malaysia Narrative),有一百二十四人出席。讲员是马来西亚青年及体育部副部长——沈志强(大山脚国会议员)、梳邦再也州议员——黄美诗、新纪元大学学院副校长——李锦兴博士、澳洲塔斯马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Tasmania)亚洲学院主任——詹运豪博士(James Chin教授)、我国思特雅大学教授——Professor Mohd. Tajuddin和资深律师——许统义(Philip Koh Tong Ngee)。
9月7日早上九时四十五分,本人在吉隆坡福建堂出席年会布道部主席——钱本华弟兄与年会卫理妇女会会长——叶月娥姐妹次女(钱恺彬与约书亚•博德翰)的婚礼。9月9日早上十一时,在信义会良牧堂出席年会产业部助理——李佳桦姐妹和邱君尔传道的婚礼。本人在两场婚礼证道的主题是“神圣的爱”(林前13:4-8a)。
9月7日下午四时,本人出席彬如港堂设教六十五周年庆典暨基督教教育中心奉献典礼;傍晚六时三十分,在怡保深斋中学冷气大礼堂享用感恩晚筵。感谢近打教区长兼主理——王昆和牧师与执事团队邀请,以及弟兄姐妹全力以赴服侍。 彬如港堂基督教教育中心外观
9月2至4日,本人在吉隆坡卫理公会副堂出席由年会牧职部主办的“约翰•卫斯理神学”学习营,约一百零一人出席。讲员是马来西亚神学院讲师——黄迪华牧师(博士)、巴生堂主理——汤鹏翔牧师、文丁堂代理——李丹萍牧师和武敦堂的施文骏传道。学员的反应热烈。牧职部明年会继续筹办。
9月1日早上十时三十分,本人在野新堂圣餐崇拜证道的主题是“弥赛亚的大筵席”(路14:15-24),后出席成立于1932年的万望布道所关闭典礼。谢谢野新堂主理——陆雅梅牧师和万富奇教区长(博士)安排。求主赐福弟兄姐妹如鹰展翅上腾!
8月21至27日,本人与年会办公室的职员到澳洲珀斯游玩(请见报道,页22-25)。
采访:简永裕牧师 整理:甘心 左起为曾思瀚博士和《南钟》主编——简永裕牧师(摄:甘心) 受访者简介:英国雪菲尔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哲学博士,主修圣经研究;曾任牧师,现为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新约副教授(部分时间),潜心写作,亦到世界各地讲学,足迹遍及北美、南非、意大利、澳洲和东南亚等地。所著中英文书籍逾五十本,2011年获香港基督教金书奖最佳作者(学术)。 简:请分享您投入圣经研究中的过程和所见 曾:圣经是上帝的话语,这很重要。若对上帝的话语了解有限,我们在教会的影响力也一定有限。我还在神学院读书时,最好的成绩是“神学”科。我的老师们认为我读书的速度很快,成绩也很好,就鼓励我去念博士。 旧约和新约曾是我考虑研究的范围,再三思虑后,我研读新约。读旧约要花很长的时间,要研究的语言也很多。了解其他语言和各种文化,就能了解讲这种语言的人与其背景。如果我还年轻,可能也想攻读旧约。不过,我在神学院接受过研究旧约的训练,还能理解旧约经文的脉搏。我的教授曾指出各种解经法,让我们能以不同的视野诠释圣经里的某些人物。 圣经研究纯粹是我的兴趣。研究过程最大的乐趣,是我能“挖掘”之前没看到的细节;但有可能是我过去没深入阅读,或探索经文的方法不正确,没处理好现有的资料。若能找到适合的分析法来理解经文和相关资料,对我来讲会很兴奋。因这能带出新的视野,帮助别人看到上帝的另一面。 新约圣经有二十七卷书,要正确地了解并不容易,要对各卷书的历史处境、体裁、经文结构和内容、修辞用语等有所认识,对释经的方法有所掌握,才可避免误解圣经。我们可透过释经来进行神学诠释,不需单单诉诸于圣经神学或系统神学,而是可藉独特的释经方法,将释经和神学诠释两者结合。 我也认为,历史解经法和文学释经之间没有冲突,看个人要把重点放在哪里。我对圣经这文本的形成过程很有兴趣,所以,乐于“拆开”文本隐藏的信息。若你在教会证道,可能会重视文本的释经,但你不能忽略其他因素。 传统释经是以许多文本/资料为解经基础,根据那些基础(database)来解释所有原文、字句的意义,但缺乏解释经文的实际应用。市面上许多释经书只着重于解释读者、作者、背景和写作历史等,而忽略经文上下文的联系,这是传统释经的现象。查经时不能过于依赖现有的文本,因文本不能代替上帝的话语。有些人讲道有很多不同的应用法,但并非所有的应用都适于今人。 释经理论是解经的根基,帮助解经者设立界限。讲员讲道时,不能只依赖理论,也必须根据自身的年龄、学养、智力、需求和经历等等,汇通经文的情境。讲员也要认识自己讲道的内容和所用的理论。主题式讲道潜在的危机,是人会利用经文配合自己所要说的“道”;而释经讲道就必须忠于经文原意。 要提升教会对圣经的通识和释经的方法,就要找出适用于教会的工具,提升信徒的知识。教会不是缺乏数据,而是缺乏方法来诠释数据和响应之。在我所著的研经作品“坏鬼释经系列”丛书里,有一些方法能帮助信徒理解圣经。我希望读者能搞清楚圣经里的题材,如历史、诗歌、书信和预言等等,这些体裁不同的书卷都有不同的诠释法。若你分不清题材而急于处理,效果一定不好。信徒应了解自己有权柄诠释圣经,若只是单单听道而行,就掌握不了诀窍。 简:现代信徒多靠讲台上的信息和课程而理解圣经的内容。活在讲求高效的世代里,要如何鼓励信徒研经? 曾:首先,要有读经的习惯,否则,你不可能在圣经研究的领域里有任何成就;二、要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时时阅读能够使个人思想进步的书。不是一些很简单,类似心灵鸡汤的书,也不是普世基督教灵修的书,而是能让你转换思考方式的书,能助您研究圣经;三、对文化要有相当的了解。有文化修养的人,研究圣经的结果会更好,因他是以某种文明的型态(累积一定的学养素质)来研经。尽管他对某些文本看到的亮光可能有限,但他有文化,可以慢慢建立起个人的文化素质。有文化的人能够守住自身文化的文本,如四书五经的经典书籍。这些都能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和文化标准。 有些人适合研究圣经,有些人脾气不好,很难安静读书。有人不好读书,不能研经,那他可往技术层面发展,或选读其他更适合的科目。但每个基督徒都能读圣经,因圣经是上帝赐给我们的宝贵礼物,能坚固我们的世界观,更新我们的价值观和言行举止。 不只阅读,基督徒理应实践圣经的教导。听道要行道。举个例子,我喜欢踢足球。我会上网看人家怎么射球,多方揣摩人家带球的各种动作和力度,自己也会抽冗练球艺,否则球艺不会进步。 很多人都说教会有不少问题,那是因为信徒没尊重上帝的话语。我们深受世界影响已久,远甚于圣经,导致我们的价值观大有问题。我们会监督孩子去读书和补习,用不少时间和精力帮助孩子在社会上立足。但我们会花多少时间研读上帝的话语,再说了,我们现在还会读经吗?...
会友篇 老实说,当心里的一股感动要我写这一篇文章时,我挣扎了很久才愿意动笔。 最近在香港发生的一切,我是很愤慨的。一来,我一毕业就在香港开始个人就业生涯,这里的大小事故,我都经历过。二来,集会地点就近的红砖教会,正是我在香港就业时侍奉的湾仔循道卫理宗香港堂,即被许多传媒指控“包庇”示威者而引起争议不断的教会。 其实,若要真正了解香港和香港人一直争取的民主自由价值观,你必须身陷其境,才能真正明白为什么他们一致“择善固执”,不会因一些简单的诉求得到短暂回应而“罢休”。我在香港(或马来西亚)参与无数集会,才明白为何许多人还是那么固执,愿意那么坚持争取那所谓的五大诉求,那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心态。 首先,基督徒是否可参与集会(甚至示威),来发出抗议掌权者的呐喊呢?难道基督徒不能政治中立,不会因纷扰的政治议题而身陷囫囵吗?基督徒难不成不可以默默为掌权者祷告、代求了事吗? 上帝是否喜悦自己的儿女以这种上街的方式抗议执政者呢?是否有失分寸?有失见证呢? 当然,Don’t get me wrong! 我无法认同集会时引起的种种暴力和冲突事故,理应强烈谴责这些行为,我也无法苟同集会者(或双方)涉事,造成无辜伤亡,致使社会动荡。然而,当遇到社会不公不义,自身所赋予的权利被一一剥削,社会彰显的尽是种种压迫、无奈和沮丧等负能量的气氛时,基督徒身为时代守龙门的堡垒掌匙者,更应该挺身而出,对社会种种议题,按真理的教导,发出最坚韧的声音,为时代的弱势群体伸冤! 我们可以做的,当然除了屈膝祷告,求主怜悯掌权者和百姓的软弱,无法按主的心意治理土地。我们可以呼求,为掌权者虚心聆听社会不同群体的呐喊和诉求。我们可以成为教会和社会的前锋,体现社会应有的正义,对议题发表文告,给予谏言。我们可以出淤泥而不染,但不能置身事外! <提摩太前书>第2章1至3节的经文是:“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该如此,使我们可以敬虔、端正,平安无事地度日。这是好的,在 神我们救主面前可蒙悦纳。”这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安稳,许多时候就是仰赖我们这些守望者不住地代求和彼此提醒,才能让百姓们有平安的日子,并专心敬拜上帝,这一切是值得上帝所喜悦的,那你可认为,社会所发生的一切,事不关己吗? 我们要珍惜上帝给予我们活在地上的自由,当然也感恩我们可自由表达个人对许多事物的选择。然而,在这弯曲的时代里,若这种表达的自由被扭曲,甚至被剥夺的时候,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去还原事实,捍卫上帝让我们享有的自由。 悖谬的世代中,愿我们平安! 郑汉华(新加坡卫理公会武吉班让堂会友) 牧师篇 对于不是活在香港的我们而言,是很难理解香港的现况。局势演变至今,让人深感遗憾,因逃犯修例致使港岛警民严重冲突持续了四个月,过程十分暴力,有人受伤,有人牺牲。香港教会也陷入两难:若不鼓励社会运动,惟恐年轻人会觉得教会与社会脱节而离开教会;若全力支持社会运动,教会里的现役警察和政府官员也可能因此离开教会。那我们该如何看待呢? 基督徒/卫理信徒应当秉承圣经的教导和约翰•卫斯理的精神,关心社会的福利。身为卫理公会会友,我们实在有义务在社会、经济、政治和环境问题上,发表宣言,阐明我们的立场。 卫理公会社会准则提到的政治生活,源自《法规》第88条款,标题为“人民的服从与不服从”的内容表示:...
文:刘世尧(砂拉越卫理神学院讲师) 牧师,我看过一篇文章提到:“在圣诞节传福音的教会,已将神的真理福音冲淡一百倍,还将救恩‘吹嘘’为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信仰。普世基督徒在圣诞节传福音,不顾圣诞节的来源,吸引人潮到教会。可是,教会以什么方式吸引人来,就会招来怎样的人;传福音不应等到圣诞节才传开,传福音应是基督徒平日生活的见证。若了解历史和认真读圣经的基督徒,会知道圣诞节不是主耶稣的出生日期,而是异教的庆典之日。可惜,当代普世的基督徒不读圣经,跟风潮流,向世界妥协,同流合污,已成为神所憎恨的不能得救之基督徒……(耶7:18,10:3-5;结8:13-15)”这样的理论对吗? 答: 对了一半! 这篇文章说得对、说得好的地方是,提醒教会和基督徒至少有四件很重要的事: 一、布道和见证主耶稣的福音,是我们每天应努力做的事,如使徒保罗所说的:“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提后4:2) 二、得救,不只是在圣诞节福音聚会作了决志祷告,圣诞节过后,也要继续跟从基督、加入教会、成长成圣。 三、教会不应满足于在节日庆典涌进教会,或踊跃出席教会活动的人潮,平时要踏实地关注周边社群日常之需,接触和服侍他们。 四、教会有责任教导信徒们认识基督教所有节期庆典源自圣经的根据和历史缘由,避免盲目和忙碌地办活动,却“失去了起初的爱心”,对内(个人灵命)和对外(向社会见证)没传递正面的影响力。 不过,本文论点也有不对、不全面、令我担忧的地方。至少有两点: 一、作者太武断地论定教会有罪,表示:“在圣诞节传福音的教会,已将神的真理福音冲淡一百倍,还将救恩‘吹嘘’为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信仰。”我相信,仍有不少教会是以正确的动机,因爱上帝和爱人的缘故,在圣诞节办各种活动,与亲友和教会周围的社群分享救主耶稣降生的平安福音。我也相信,不少教会都认真地跟进,如关心慕道友、探访和栽培决志者、关怀有所缺乏和面临困难的家庭,以致人们能体验“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喜乐和明白“一生侍主,一心得胜”的要点。 二、作者抨击“普世基督徒”不知道圣诞节的来源,对圣经和历史无知,但自己没进一步(至少简要地)交待圣诞节的历史发展(从你描述的内容来看)。若要全面让读者明白真相,我认为,下列五件事不得不提: (一)新约圣经的福音书和历史书的确没有交待主耶稣基督诞生的具体时间和日期,但清楚记载主耶稣降生过程涉及的人、事、物和朝代。 (二)第一、二世纪初期教会着重庆祝和记念的,是耶稣受难和复活。使徒保罗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信已显示这一点:“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所以,我们守这节,不可用旧酵,也不可用恶毒、邪恶的酵,只用诚实真正的无酵饼。”(林前5:7-8) (三)从第三世纪开始,有基督徒社体开始推测耶稣降生的日期,包括5月20日和4月20日(当今历法),但到了第四世纪,有两个日期广受大公教会接纳,一为罗马帝国西边的大公教会(即当今的天主教Roman Catholic Church)认定的12月25日;二为罗马帝国东边的大公教会(后为东正教Eastern Orthodox Church)和帝国范围以外的教会,如亚美尼亚教会(Armenian Church)认定的正月六日。...
文:叶德宗博士 每个主日,基督徒都集合敬拜上帝,每个主日的信息都不一样,敬拜程序都会根据证道主题和与节期有关的信息而编排。基督徒常在敬拜中提起“感恩”,但实践的深度有待加强。 圣餐是“感恩餐”,我们感谢耶稣基督为我们摆上自己,挽回我们原本走上灭亡的生命,因耶稣基督受死使我们获得新生。我们从无盼望,到藉着认识耶稣基督和领受祂的救赎,本是天方夜谭的事,尔今,伟大的救赎计划临到我们身上,这是何等奥妙的事! 我们无法解释整个救赎的过程,也找不出任何能自救的方法和资源,使自己免死得救,除了承认自己的罪和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以圣餐记念和珍惜救主耶稣基督为我们付上的挽回祭——感恩祭。 卫理公会的圣餐崇拜,显示圣餐是向上帝感恩的举动。卫理公会《圣餐礼文》程序的第27和28段表明:领受圣餐时,当心存感谢。 27.分饼文(分饼前,主领人宣读): 耶稣说:“这是我为你舍的身体。”你拿这个吃,记念耶稣为你受死,应当以信心领受,并且感谢。 28.分酒文(分酒前,主礼人宣读): 耶稣说:“这是我立新约的血。”为你流出来的;你拿这个喝,记念耶稣为你流的血,心里应当感谢。 主领或主礼人以话语指引领受圣餐者以感谢的心领受。感谢是从心里回应上帝的大爱,这是内在的感动,藉外在的行动--领受“饼”和“杯”表达出来。集体领圣餐时,每个人的“内心回应”,透过集体的圣餐礼仪,来感谢上帝。 从每一个个体的内心感动,融入一群以外在集体敬拜的行动,见证上帝作为和祂与我们所立的“救恩之约”。这集体的敬拜生命,就在此刻活出了上帝赐予的生命。 我们在集体敬拜中,牧者常提到耶稣基督再来的日子如何,尤其是祝福时刻,牧师最后一句会提到:“直到我们见主的面”,或“直到主耶稣再来的日子。”耶稣基督预言自己再来的时候,将会有灾害、混乱和战争等恶事发生。在这时代,耶稣基督的话已应验。我们亲睹,也信了。我们当存“感恩”的心,因: (一)我们所信的耶稣基督是真神,祂的话语不落空; (二)我们将回到耶稣基督为我们在天上预备的地方之日近了。 我们心存“感恩”,因我们要脱离世界的苦难,到一个永无痛苦的地方。因此,我们在集体敬拜中,愿意为自己周边发生的事代求,迫切为不认识耶稣基督者代求,也努力为主传福音。 因上帝的眷顾和供应,我们集体敬拜时,常发出“感恩”之心。每一粒米饭、每一杯水、每个人生阶段、每件顺境逆境之事,所有发生在每一个信徒身上的事,我们都要感谢神,因我们的信念是:上帝在掌管我们,也因着上帝爱我们,当我们向祂求饼时,祂不会给我们石头。故此,当基督徒聚集在教会,数算上帝的恩典、眷顾和供应时,就会发出“感恩”的赞美声了。 实践敬拜中的“感恩”: 一、集体敬拜中的生命经历 在一同领受和共享圣餐时,我们宣读和聆听圣餐礼文、重述神的救恩、重新立约、生命得以更新;以“感恩”之心回应神。信徒们真诚地恭读礼文,集体诚恳地参与圣餐敬拜仪式,就成为了他人的见证和记忆。 二、集体敬拜中的生命操练...
整理:甘慧仪、黄珍琳 9月20至21日,年会卫理救援赈灾事工(Methodist Crisis Relief & Development, MCRD)在吉隆坡联邦酒店主办“亚洲基督教救援赈灾研讨会”,有一百八十三位来自本国和其他九个国家的代表出席。 20日早上九时零五分,年会卫理赈灾委员会(跨部)主席——李祖国弟兄首先上台说明卫理救援赈灾成立的宗旨:一、援助灾区;二、提醒众人学习应对灾害;三、安排义工到灾区服务。吾宗会督——王怀德牧师(博士)认为,会众能藉此研讨会学习如何有效地面对自然灾难和善后。 大会邀请我国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副部长——杨巧双(泗岩沫国会议员)致辞。她鼓励会众要教导下一代,让他们不过度依赖网际网络,能具备救援赈灾的技能和知识来面对灾害。语毕,吾会会长——郭汉成牧师(博士)率众作祷。 接着,我国天灾管理机构(National Disaster Managemet Agency, NADMA)灾情缓解组主任——扎丽娜女士(Puan Ir. Bibi Zarina)担任主题一“政府在灾害管理中的角色和责任”的讲员。她陈述我国常见的天灾、NADMA的成立、灾害管理政策和机制、National Disaster Command Center(NDCC)基础设施和政府参与的国际合作事项。NADMA可指挥军队、警察和我国公共工程局(JKR)等机构,彼此配搭来应灾。今年八月,烟霾来袭期间,NADMA安排我国皇家空军在空气污染指数超过五百点(危险指数)的砂拉越州数座城市进行人造雨活动。NADMA也每天在各大报章刊登我国各地空气污染指数。...